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慎重选择
45978600000009

第9章 人弃我取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苏轼

战国时代初期,魏国国君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国,推行各种改革措施,以加强统治。李悝大刀阔斧地废除了贵族世袭当官的制度,代之以按照功劳和能力来选拔政府官员,还制定了一部《法经》,以削弱贵族们的特权。在经济方面,为了增加农作物产量,他推行了开发土地潜力,鼓励农耕的政策。

特别应提出的是,这些政策中有一项“平籴”法,即国家在丰收年以平价买进粮食,到灾荒年时以平价卖出,使粮价保持稳定。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魏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使它在不长的时间内成了战国初期的强国之一。

这时有个名叫白圭的商人,他机灵地从李悝的“平籴”法得到启发,根据自己经商的经验和反复思考,想出了一条看似平常却很巧妙的致富牟利的策略:“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在别人都不要的时候我要,在别人要的时候我就给予。

白圭照这个策略,丰收时节农民们收获的粮食很多,大家都不缺粮,粮价随之便宜下来,就趁机大量买进粮食。与此同时,他抓紧卖出油漆和蚕丝等紧俏商品,因为这时不是割漆或收丝的季节,货源不足,物以稀为贵,价钱居高不下。

反之,到了收丝或割漆时节,这些物品大量上市,价钱下跌,白圭便买进蚕丝和油漆,卖出价格上涨的粮食。

白圭按照这种“人弃我取”的原则,在一般人没注意到的一买一卖之间不断牟利,逐渐成了当时的富商。

“人弃我取”这一策略在今天看来似乎有点平常,但细细想来,敢于运用和善于运用,仍需具备相当的胆魄。比如,现代的股票市场,风起云涌,变幻莫测,时而牛气冲天,时而熊市笼罩,时而低迷盘整。何时“吃进”,何时抛出,在一吃一抛中立于不败之地,大有“人弃我取”的用武之地。又比如,气候条件恶劣,地理条件不利,军心涣散之际,皆不宜用兵,这是一般的常理。但现代战争中的“闪电战”往往是利用这些一般军事家所不取的不利条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得出奇制胜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