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慎重选择
45978600000001

第1章 曹刿论战

时则动,不时则静。

——《管子》

春秋时代,在周庄王十三年的时候,齐国君主齐桓公,派兵攻打鲁国,部队由大将鲍叔牙率领。部队到达鲁国的郊外时,鲁庄公知道了,请了一名谋士,一起去迎敌,这位谋士名叫曹刿。

两国的兵将都整齐地列队在郊外,齐国的鲍叔牙刚刚打了个大胜仗,非常骄傲,根本不把鲁国的军队放在眼里,上来就命令冲杀,并且发出告示,谁先攻占阵地,就有重赏。

这一边鲁庄公听到齐国的战鼓震天响,齐军已经冲过来,内心非常着急,也急着命令,击鼓迎敌。

这时候,谋士曹刿出来制止他,并说:“大王,现在齐国的官兵士气正高涨,我们急于迎敌对我们很不利。最好先不要出战,等待时机。”

鲁庄公听了认为有一定的道理,于是就下令收兵,站好阵型,不准乱动。

齐国的军队冲到鲁军阵前,鲁军固若金汤,无机可乘,齐军只得后退。鲍叔牙很惊奇,又鸣鼓冲杀,可是鲁庄公那边仍然是岿然不动。鲍叔牙更奇怪了,心里想:“莫非是敌军胆小,害怕作战?我已冲了两次,他们都不敢动,如果再冲一次,他们肯定会乱了。”于是又发起第三次攻击。

这边鲁庄公也十分奇怪,更着急,正在这时一直在观战的曹刿沉着又迅速地对鲁庄公说:“现在是时候了,鸣鼓出击!”。

已经憋了很久的鲁国官兵,立刻斗志昂扬。战鼓齐鸣,如雷鸣一样划破天空。士兵们在战鼓的响声中,如饿虎扑食一样地冲了上去。

鲁军只是第一次鸣鼓,而齐国却已是第三次鸣鼓了。前两次鸣鼓,鲁国没有动静,齐国士兵们的情绪已经松懈了,心想这次也不会交战的。谁知对方一声鼓响,士兵如大潮涌来,势不可当。齐军顿时慌了,仓促交战,可是松松垮垮的军队,根本抵挡不住鲁国的气势,大败而归。

鲁庄公大获全胜,十分高兴,问曹刿:“为什么我们只击一次鼓却能打败敌人击三次鼓?”

曹刿说:“在两军兵力差不多的情况下,是要靠‘士气’取胜的。兵将有勇气就会胜,相反泄了气就要失败。鸣鼓就是鼓舞士气,而第一次鸣鼓时,士气最旺,没有交战;第二次再鸣鼓就差了,劲头没那么足了;第三次鸣鼓,士兵的劲头已经衰退了,人也累了,这时出击迎敌最有利。我们一直保持‘士气’,这时‘一鼓作气’,肯定会将敌人击败。”

成功的奥秘不在于你有多少成功的资本,而在于你在什么时机运用了这些资本。时机的把握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