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史记》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
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赵国。
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颇很是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
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遇到廉颇。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
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
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朋友在一起相处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情发生,这些是避免不了的。
处朋友要讲情,不要讲理,尤其是在遇到矛盾时更应该如此。朋友无缘无故地跟你发脾气时,你首先不应该考虑自己的面子,跟他据理力争,那样你们之间就不是朋友关系了。你应该做的是对他的情绪变化好奇,关心他,并想方设法套出朋友情绪不好的原因,帮他实实在在地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朋友应该做的事。
郭沫若说过,“一万个口惠而实不至的泛交,抵不上一个同生死共患难的知心”。所以我们应该珍惜那些能与我们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而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矛盾就轻易放弃了那段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