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杜甫
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
王献之从小跟父亲学习书法,就立有大志,要像父亲那样勤学苦练,做一个大书法家。他每每见到古人的书法名迹,总要手不释卷,细心观看,待到把它的字体特征,笔画形态以及结构布局等方面有个通盘的考虑后,再动手下笔,临写数十百遍,直到心领神会为止。因而到了十四五岁时,他的书法已写得别有意趣。
但是他学了一段时间后,就流露了怕苦怕累的情绪,奢望有一条通向书法成功的捷径。
有一天,王献之走进父亲的书房,便问王羲之,希望王羲之能告诉他写字的秘诀。王羲之听了,就领着王献之来到后院,指着18口大缸对儿子说:“写字的秘诀就在这18缸水里,你只要把这18缸里的水写完了,自然就知道。”
王献之练书法很勤奋,当他练完了3缸水的时候写一个字忘了写点,父亲王羲之见了就顺手在上面补了一点。王献之的母亲见了这个字后说:“吾儿写完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可见点有多么重要。古人有“点不变谓之布棋”之说,意思是说点不能像棋子一样大小、形状划一,到处乱摆。点是形式多样、态势多变的笔画,不同的字、不同部位的点态势各异。
王献之听了母亲的教导后,就再也不敢偷懒贪图捷径了,而是夜以继日、脚踏实地地练习,真的写完了18缸水,进一步改变了当时的古拙书风,成为与父亲齐名的大书法家。
常言道:“虎父无犬子,严师出高徒。”王献之后来终能成为与其父亲齐名的大书法家,与其严格继承勤学练字的家风有关。其实王羲之对于王献之的影响与其说是书法上的不如说是品格上的,通过在书法上的勤练不辍进而形成做人的坚韧品格,这才是最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