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个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而患者的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在家中完成必要的治疗。在没有医护人员监督的情况下,进行有效而得力的自我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自我护理时,应注意以下四方面问题。
1.学会判断病情和症状
糖尿病患者在家中进行治疗时,若无法辨清自己的症状和病情,则很难进行有效的自我护理。尤其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症状的辨别。虽然糖尿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但低血糖情况在治疗中也极易发生,因而准确判断高血糖或低血糖表现,能够使患者在出现不适表现时及时服用恰当的药物,对于病情的稳定至关重要。
(1)高血糖的症状。发生高血糖后,人体会表现为尿量增大、尿频,总想喝水,总感饥饿,体重下降,同时会伴随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疲乏、下肢刺痛、下肢麻木、皮肤瘙痒、易感染等症状表现。
(2)低血糖的症状。低血糖的症状常表现为头晕、心慌、疲乏、双手或下肢颤抖、汗出不止、饥饿等,严重时可出现精神不集中、意识模糊、不自觉行为、抽搐,甚或昏迷。
2.避免造成血糖波动的因素
人体的血糖水平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动态中达到平衡的。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量和敏感性的降低,血糖出现波动后,很难通过正常的胰岛素作用而使血糖达到动态平衡。因此,避免血糖波动很重要。可造成血糖波动的因素主要有饮食、运动、情绪波动等原因,同时,应激性疾病或女性月经、妊娠等也可造成血糖波动。
(1)饮食是造成血糖波动的主要因素。饮食不节,过多摄取高脂、高热量、高胆固醇、高糖分食物会造成患者的血糖水平急剧升高,再加上患者体内胰岛素的缺乏,则会造成血糖持续偏高而无法保持动态平衡。
(2)运动也会造成血糖波动。一方面,缺乏运动加之饮食不合理,会造成人体血糖升高;而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如若运动量过大则更会造成低血糖发生,从而很难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3)情绪波动不利血糖稳定。紧张、忧郁、悲伤、愤怒等各种不良情绪因素,会造成人体内具有抵抗胰岛素作用的应激性激素分泌量增多,从而会削弱胰岛素的降血糖功能,并造成人体血糖水平升高。
3.协调好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
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都是糖尿病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它们之间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例如,如果进食量减少了,那么运动治疗的强度和药物服用量都要相应减少,从而可有效预防低血糖并发症;但如果进食量增加了,那么运动强度或服药量也应有所增加,以避免高血糖发生。
4.正确应用药物
无论是口服药物治疗,还是胰岛素治疗,不适当的应用都会影响患者的血糖稳定。一方面,对于药物的使用剂量应严格控制,同时要平衡与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之间的关系,根据病情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另一方面,药物的服用时间和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对药物治疗的效果也有影响,患者应严格遵照医生嘱咐进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