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伴你行——无畏的开拓者
45970100000003

第3章 徐霞客

一个雨后放晴的夜晚,停泊在湘水之中的一艘客船上,乘客们在细雨绵绵的日子过后,看到了皎洁的明月,观赏月光下的山形水色,精神顿觉爽朗异常。正当乘客们尽兴之后上床休息时,忽然喊杀声骤起,一群强盗窜上船来,一时间火炬乱晃,刀光剑影交错,大难降临。这时,只见一个人飞身跳入水中,逆流而行,躲进了别的船里。

这个跳水的人,年约五十开外,身材修长,看上去精力旺盛,行动敏捷。

他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声,号霞客。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他的祖上曾经做过官。在明代,知识分子想要做官,必须经过严格的科举考试。考试所作的文章也得遵循政府规定的八股形式,超出规定的范围就不会被选取,也就是“落第”。因此,大多数知识分子都走上了死读经书,硬作八股文的道路。知识分子的思想被紧紧地束缚,学术风气也死气沉沉。徐霞客也受此影响参加过八股考试,但失败了。此后,他便决定不再走考试做官的道路,决心献身于自己感兴趣的地理考察事业。这样的抉择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很了不起的,这意味着与当时流行的社会风习相决裂,是要有勇气和胆识的,并且还要承受一些守旧的人的讥笑和指责。但徐霞客坚定地这样做了,他的家庭,特别是他的母亲有力地支持了他,她说:“志在四方,男子事也”,“哪能让儿子像篱笆中的鸡,车辕下马,被困着呢?”

徐霞客从小就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他非常喜欢读地理、历史和游历探险方面的书,向往着“问奇于名山大川”的生活。徐霞客在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便专心攻读和研究前人的地理学著作。但是,他并不是把前人的著述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盲目地相信,而是在吸取前人知识的同时,进行独立思考。

在攻读中,他发现前人著述的内容,很多是历代沿袭,转抄自较早的地理学著作,很少有人进行实地的考察。因而,有的地理著作记述错了,还是被照抄照搬,以讹传讹。前代的人错了,后代的人也跟着错。他对前人著作中的不少问题,提出了大胆的怀疑。例如关于长江的源头问题,在被认为是经典地理著作的《禹贡》中,说是“岷山导江”,后来不少人都沿袭这一说法,徐霞客提出了为什么长江比黄河长,而长江之源那么短,黄河之源却那么长的疑问,认为《禹贡》上的说法是解释不通的。为了搞清祖国河山的真实面貌,徐霞客决定亲身进行实地考察以释疑惑。

从22岁起,徐霞客便开始了艰难而伟大游历考察生涯。30多年间,他先后4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相当于现在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和北京、天律、上海等19个省、市、自治区。在400多年前,交通是很不发达的,徐霞客游历了如此广阔的地区,完全靠的是自己的双腿。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令人赞不绝口了,更何况他所考察的主要是陡峭的山峰和急流险滩。不难想象,这要经历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随时有生命危险。这从中也可以看到,徐霞客献身大自然的决心与意志。徐霞客的考察探险活动持续进行到公元1640年,也就是他55岁的时候。当时,他正在云南,不幸身患重病,被人送回江阴老家,第二年就去世了。可以说,徐霞客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地理考察事业。

徐霞客在游历考察过程中,曾经三次遭遇强盗,四次绝粮。上面说的湘江遇盗,跳水脱险的事,便是发生在1636年,他51岁时的第四次出游中。

这次出游,他计划考察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出游不久,就在湘江遇到强盗,他的一个同伴受伤,他的行李、旅费被洗劫一空,他自己也险些丧命。当时,有人劝他不如回去,并要资助他回乡的路费,但他却坚定地说:“我带着一把铁锹来,什么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尸骨呀!”徐霞客顽强地向前走去。没有粮食了,他就用身上带的绸巾去换几竹筒米;没有旅费了,就用身上穿的夹衣、袜子、裤子去换几个钱,……重重的困难被他踩在脚下,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更为可贵的是,徐霞客在野外考察生活中,每天不管多么劳累,都要把当天的经历和观察记录下来。有时跋涉百余里,晚上寄居在荒村野寺之中,或露宿在残垣老树之下,他也要点起油灯,燃起篝火,坚持写游历日记。就这样不懈的坚持,他先后写了2000多万字的游记,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地理考察记录。可惜的是,他的日记大部分已经散佚,现存的《徐霞客游记》,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仅存的4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仍然向我们展现了他广阔范围的考察纪实,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地理地貌。

在世界上,上帝不会白白给予我们什么,从来也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只有你付出越多收获才会愈大。

徐霞客艰苦的地理考察活动,终于结出了它丰硕的果实。

徐霞客通过亲身的考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材料,论证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正源,否定了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禹贡》中关于“岷山导江”的说法。同时,他还证明了左江、右江、大盈江、澜沧江等许多水道的源流,纠正了《大明一统志》中有关这些水道的错误与混乱的记载。他认真地观察河水流经地带的地形情况,看到了水流对所经地带的侵蚀作用,并注意到在河岸凹处的侵蚀作用特别厉害。他还观察到植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在不同的地形、气温、风速条件下,植物生态和种属会出现不同情况,认识到地面高度和地球纬度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对温泉、地下水等,徐霞客也都有一定的科学认识。

在徐霞客对地理学的一系列贡献中,最突出的是他对石灰岩地貌的考察。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的地理学家。

在欧洲,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广泛考察和描述的是爱士培尔,时间为1774年;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分类的是罗曼,时间是1858年,都比徐霞客晚了一二百年以上。

我国的湖南、广西、贵州、云南一带,是世界上石灰岩地貌分布最广、发育最完整的区域之一。1630~1640年,徐霞客在这一带游历考察了3年,并做了详细的记载,对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分布、各地区间石灰岩地貌的差异、各种石灰岩地貌的类型及其成因,都进行了详细的科学的记述,因而他的游记也成了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考察的文献。从他的游记中可以看到,他已经明确地认识到形成石灰岩奇异地貌的重要原因。由于发育的时期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地区差异,如桂林、阳朔一带,因为缺乏风化物质,无土壤覆盖,形成的是石峰峻峭,各自矗立,争奇斗胜的地貌;而柳州西北一带则不同,它是土石间出,土山迤逦,忽石峰数十,似锥处于囊中一般。用现代地质学的术语说,桂林、阳朔一带体现的是石灰岩地貌发育最盛时期的特征,柳州西北一带体现的则是处于石灰岩地貌发育晚期的情况。可见,徐霞客的观察的确是很准确精细的,他的分类与现代地质学的分类基本上一致。

石灰岩地貌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有众多的岩洞。徐霞客亲身探查过的岩洞只有100多个,所到之处,他总要想方设法探究其中的奥秘。对岩洞、石钟乳的结构和成因,他都有真切的描述和深刻的见解。他指出,岩洞是由于流水的侵蚀造成的,石钟乳则是由于石灰岩溶于水,从石灰岩中滴下的水蒸发后,石灰岩凝聚而成钟乳石,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这些见解,大部分符合现代科学原理。

徐霞客不仅对地理学有重大贡献,而且在文学领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诣。

他写的游记,既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他的游记,与他描绘的大自然一样质朴而绮丽,有人称赞它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这一点也不过分。读他的游记,使人感到是真与美的享受。

大自然雨、雾、晴、阴的千变万化,山、水、树、岩的千姿百态,再现在徐霞客的笔端,仿佛使我们也随着徐霞客的足迹,跋涉奇峰峻岩、急流险滩,置身于祖国的秀丽山河之中,为之陶醉,为之骄傲,心中不由的对徐霞客的精神而激动,为祖国的大好山河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