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伴你行——杏林春秋
45969800000015

第15章 中国的现代医学(1)

汤氏病毒——汤飞凡教授的发现

沙眼是一种流传很广的眼病,它曾猖獗地流行于欧洲、非洲和美洲。它通过人们的接触而传染。有数据表明,约有25%的盲人是由沙眼造成的。但沙眼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由于它是接触传染,所以一定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可是经过多方培养却得到不一个菌株,没有菌株,对沙眼的传染、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研究就无法进行,一切理论只能停留在想像状态。

1954年,汤飞凡教授在张晓楼教授的帮助下,经过两年的探索实验,在1956年6月终于分离出一株沙眼的病原体——沙眼衣原体,同年7、8月又分离出不同的两株衣原体。汤飞凡、张晓楼两位教授创造的分离方法,轰动了世界微生物界,人们把他们的方法叫“汤氏方法”,把沙眼衣原体叫做“汤氏病毒”。

修氏理论——修瑞娟的发现

修瑞娟在中国已是鼎鼎有名了。她是中国医科院的女医学家。早在1981年,她利用休假到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血液病研究室工作,就发现了中药山莨菪能抑制血液中粒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并抑制血栓素的合成,为防治各种血栓类病找到了一条新路。

她发明了对微生物血管功能长时间监测的方法,为研究微循环创造了条件。她应用自己发明的方法,发现了各级微动脉自律运动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提出了微循环时器官和组织灌注的新论点——海涛式灌注,被美国和欧洲微循环界的权威称为“修氏理论”。

人体真奇妙

大家一定读过或听说过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吧,还记得其中第一回讲的是什么吗?以前,在我国东海之中有一座山,叫花果山,山上有一块巨大的仙石。由于感受天地灵气、日精月华,内部育成一个“仙胞”。忽一日,仙石迸裂,产出一卵,似圆球大。因见风,化作一石猴,他五官俱备,四肢皆全,活脱脱地几乎与人一模一样,这就是孙悟空的降生。

当然啦,这只是神话,不是真实的事情。石头里是不会长出生物来的,更何况作为人的化身的石猴。那么,朋友们是否知道,你、我以及其他的人都是怎么来的呢?在这里将向你们讲述人体的由来、试管婴儿、如何优生、单亲生殖以及如何控制人类自身的过度繁殖等等诸如此类的奇妙医学问题。

人体的由来

大家一定看到过生小兔、生小猫或生小猪这样的事情吧?这些小兔、小猫、小猪都是在雌性动物腹中孕育成熟,再经过产道分娩出来的,我们人体也不例外。这些小兔、小猫、小猪,以及我们人类的婴儿,一生下来也如石猴一样“五官俱备”、“四肢俱全”,十分可爱。然而,要想成为五官俱备、四肢皆全的小生命要经过很长一段时期的体内发育过程,这便是妊娠,或者人们常说的怀孕。对这样的小生命,我们起先称它们胚胎,以后大一点则叫胎儿。我们人类的妊娠期大约38周。那么在这么长的时间内,胎儿住在什么地方呢?它们怎样发育长大呢?它们最早最早又是由何而来的呢?

那么,让我们讲讲小胚胎的来龙与去脉。原来,在我们人类身体中专门有一系列专管繁衍后代的系统,称为生殖器官。在男性包括睾丸、输精管、附睾、阴茎和阴囊;在女性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及外生殖器。在睾丸中有非常复杂的像迷宫一样的小管道,这些小管道叫曲细精管。这些曲细精管正像江河源头一样可源源不断地产生如小蝌蚪那样的生命种子,这叫做精子。人体一次便可排出数亿个精子。但精子很小,大约只有60微米长(1微米=1/1000毫米),肉眼是看不见的,要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可观察它的形态和结构。它由圆圆的头部和长长的尾部所组成,头部正面观呈卵圆形,侧面观呈梨形;尾部又称鞭毛,精子正是靠鞭毛摆动而像蝌蚪那样运动的。很有趣的是,在女性的卵巢中也可产生另一半的生命种子,这就是卵子,一般情况下卵巢每月只排出一个成熟的卵子。一旦精子与卵子在母体输卵管中相遇时,便有一个最活跃的精子抢先进入卵子内,使卵子成为受精卵,这一过程称为受精。严格说来,新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以后,受精卵一方面要经过数次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等等的分裂(又叫卵裂),形成早期胚胎;一方面要运动至母体子宫腔内,并植入子宫内“定居”下来。对此时的胚胎来说,子宫真是个无比舒适的“温床”,这里有丰富的血管系统,供给胚胎营养物质与氧,使之不断长大。另外,由于子宫深深地位于母体腹内,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可保证胚胎安全发育成熟。于是小胚胎在子宫里一呆便是九个多月。在这些日子里,胚胎细胞还要不断地分裂,细胞数目愈来愈多,胚胎也就不断长大,到一定时候,各细胞之间便开始向不同方向发展了,即有的胚胎细胞组合发展成人体的脑子,有的则构成我们的四肢,有的形成为腹内器官,如心脏、胃、肠等等。待到所有的器官都形成而且成熟了,一方面胎儿开始在子宫内骚动;一方面子宫也开始收缩,最终将胎儿分娩出来,这也就是呱呱落地的婴儿了。

一个正常的婴儿体重可达3000~3500克,此外,也正如“石猴”一样,五官俱备、四肢皆全。然而,不幸的是,人们有时会产出不正常的婴儿,如上唇发育不全,造成一侧缺了一块,这就是较常见的兔唇;若四肢发育有障碍,则会形成如短肢、甚至无臂、无前臂、无手或无指等——如海豚那样的畸形;更严重的是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可形成如“无脑畸形”,此时的胎儿无颅顶、发育不好的神经组织直接暴露出来,并且两眼向前突出等等,十分不好看。当然这种胎儿是不能活下来的。总之,只要某个系统发育有障碍,都可发生畸形,虽然目前医学科学工作者对形成畸形的原因已知道一些,如妊娠期间,生某些疾病、服用某些不该服用的药物、受到过大剂量的射线、酗酒等等,但有更多的原因有待我们去探索。另外,更加需要我们去研究的,是这些原因如何造成畸形的,只有将这前因后果都搞明白了,我们才能杜绝畸形的发生。

此外,人们会在公园里或大街上看到一对对活泼可爱的双胞胎,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双胞胎还可分二类呢,一类叫同卵双胎,这是由一个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由于某种人们还不清楚的原因分裂成两半,而这两半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胚胎。将来这两个胚胎所形成的婴儿,不但性别相同,而且性格、容貌几乎也都一样;还有一类叫异卵双胎,是由于卵巢一次排出两颗成熟的卵,这两颗卵同时受精并各自发育成熟。这样异卵双胎可以是同一性别,也可以不同性别,至于容貌、性格是不会相同的。在极罕见的情况下,女性一次排出2个卵,它们都受精,以后又都分裂成两半,这样便会生下两对双胞胎了,其中一对是男孩、一对是女孩,这便是使人们惊讶地“龙凤四胞胎”了。

从“没有外祖父的蛤蟆”想开去

现在我们知道,人体的生命是从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结合而成合子(即受精卵)开始的,人类繁殖后代的这种方式叫作双亲繁殖,又称有性繁殖。其实,自然界中还有一种生命繁衍的方式,即单亲繁殖,或称无性繁殖,即它们不需要雌雄交配。不少低等生命可用这种方式繁殖后代。

虽然,双亲繁殖方式的二代可以从双亲各方继承许多优良品质,但同时也有其缺点,即其后代固然可保留双亲的遗传特性,也就不能将其中一方的全部优异性状遗传给后代。相反地,在低等生物的单亲繁殖方式,二代的遗传性状与亲代一样,而且还可以利用变异的方法保优去劣,使一代胜于一代。那么,高等动物能否进行单亲繁殖呢?作为最高等动物的人是否也能进行单亲育儿呢?从目前的发展现状、伦理等方面看,还只是幻想,但随着一些高等动物单亲繁殖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幻想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其实早在20世纪20年代,人们就已开始了对动物单性繁殖的研究了。1938年,我国著名的一代胚胎学家朱洗用细针刺激带血蛙卵的办法,首次成功地培育出了单亲蟾蜍。到了20世纪60年代,他又使单亲蟾蜍产卵以及受精,并培育出许多“没有外祖父的蛤蟆”,从而解决了单亲生物繁衍后代的问题。以后,又有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核移植术。所谓核移植,就是先将卵子中的细胞核挑去,只留下无核的细胞质及外膜,然后再把另一个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去。这样移植进去的细胞核就可以利用原来卵细胞的胞浆及外膜产生的多种刺激物质,进行分裂以及生长。例如1975年,英国科学家格登,就利用这种核移植术,将青蛙肠上皮细胞核移植至卵内,培育出单亲青蛙。1980年4月,我国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也用核移植术,成功地培养出两尾单性繁殖的鲫鱼。

单性繁殖哺乳动物一般也要经过两个过程,一是使单细胞分裂,发育成胚胎;二是使胚胎发育成小动物。要使单个的卵细胞分裂、发育成为胚胎,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卵细胞内一种称为染色体的遗传物质自行加倍;一是卵细胞必须能够进行正常地分裂。为了解决染色体自行加倍的难题,有科学家从某种真菌中提取了一种称之为细胞松弛素B的物质,将该物质加在单个卵细胞中,就可使卵中的染色体自行加倍,形成胚胎。然后将这种胚胎移植到“准备好怀孕”的母体子宫内,让胚胎继续发育,直至娩出。这种“准备好怀孕的母体”当然可以是亲生母亲(从她卵巢中取的卵),也可以是“继母”(不是她本人的卵子),也就是说母体所养育的胚胎并非亲子。

以上讲的当然只是目前动物中的情况。由于对动物细胞的处理和对人细胞的处理在技术上是基本相同的,可以想像,人类的单亲育儿也是可以做得到的。然而,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又将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后果呢?这样的个体是否在性格、行为等方面都是个“怪人”?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是否将有极大的改变?当然,所有这些都是科学家们在研究单亲育儿的同时应密切注意与慎重考虑的问题。相信将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可以防止单亲育儿中一系列弊端的发生,同时涌现出大量高质量的单亲人。

优生——提高人口素质的好方法

想以单亲繁殖来制造“高质量的单亲人”或许一半是科学,一半是幻想。但是从当前医学、遗传学的发展水平看,尽量做到“优生”是完全可能的。

什么是优生呢?意思是通过对人类某些智力和身体素质遗传学规律的研究,来改善人类生育后代的质量,从而保证与提高整个人类种族的素质。尤其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遗传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遗传物质的结构、功能、遗传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于遗传与遗传病的关系也有了较全面、较深刻的了解,意识到遗传病对社会、对人类的严重危害,因而促使科学家们去探索在体格与智能上都具有优良性状后代的生育方法。

保障优生的办法很多,首先建立起来的,也是有效可行的是产前诊断,或叫生前诊断。由于这门新兴学科的发展,它使得以前不能及早诊断的遗传性代谢病、染色体异常等都能在婴儿出生前得到诊断,从而及时采取流产、引产等方法不让这种不正常的婴儿出生。

产前诊断最常用的方法是羊膜穿刺术。那么什么是羊膜穿刺术呢?首先让我们讲一下什么是羊膜。原来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不是直接与母体相接触的。在母体与胚胎之间有胎膜相隔开,胎膜又包括绒毛膜、卵黄囊、尿囊、羊膜以及胎盘和脐带。羊膜则是包围于胚胎体外的第一层胎膜,在羊膜与胚胎之间的空隙称为羊膜腔,其中充满液体,称为羊水。羊水中含羊膜分泌的液体以及胚胎本身排泄活动的产物,同时还有从胚胎或胎儿脱落的上皮细胞等。由此可见我们人体在出生前好像是生活在“汪洋大海”里呢!而“海洋”里的液体以及其他成分都是医生们诊断婴儿是否健康的好根据。

羊膜穿刺术即在妊娠14~20周时,经B型超声波诊断确定胎盘和胎儿位置后,于下腹恰当的地方用注射器穿刺进入羊膜腔,取大约20毫升羊水经低速离心、取其上清液作生物化学性质鉴定,取离心沉淀下来的细胞作细胞染色体检查。在对上清液体作生物化学检查时,不同的检查项目可筛查出不同的遗传缺陷,如对羊水中一种称为甲胎蛋白的检查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神经管缺损,经过酶学的检查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先天性代谢病等。细胞学的检查不但可以知道胎儿是男孩还是女孩,还可以诊断是否有染色体异常。

近年来医生又发明了一种比羊膜穿刺术更精细的诊断胎儿有无疾病的方法,这就是绒毛细胞的检查,它将产前诊断的时间由孕中期(14~20周)提前到孕早期(6~7周),这样给孕妇带来较少的手术痛苦,也更安全些。除了上述这种采取羊水,检查细胞的方法外,科学家们还发明了一种胎儿镜,使得医生能在体外直接观察胎儿是否有先天性畸形,从而可直接采取相应的手术措施。近年来科学家们又将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运用于产前诊断,即采用一种称为“分子杂交”的方法,可以更早与更广泛地用于遗传疾病的基因诊断,使得人类对遗传病的防治、提高人口素质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为了生育高质量的下一代,人们不只是让那些有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的胚胎不得成长与出生,另一方面还要促进体能和智能上优秀的个体繁衍。为此,除了防止近亲(指三代之内有共同祖先的人)结婚、禁止有严重遗传性疾病者、精神病人、先天畸形者以及重度智力低下者结婚以外,还可采取选择高体能或高智能个体的精子,将它们低温(-192℃)保存起来,以备给那些想要孩子而又不能生育者进行人工授精。当然这样做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确保顺利进行。此外,现在科学家们已确知,高智能或高体能的个体的许多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基因来决定的,因此,将来科学家们还可以人工合成可遗传的基因,或者从细胞中分离出基因,将它引入受精卵内,使得未来的新个体具有该基因的优良品性,这样也就可以达到提高人类素质的目的。

如何控制人口的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