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6岁婴幼儿护理保健全书
45965500000002

第2章 新生儿之巧护理

宝宝哇哇落地,爸爸妈妈就开始忙碌了:愁他吃、烦他穿、忧他病,还要关心他的喜怒哀乐……新手爸爸妈妈是否正在为宝宝该吃什么而犯愁,为宝宝不肯睡觉而烦恼;为怎么给宝宝洗澡而束手无策呢……

如何将宝宝从头到脚照顾好呢?专家这样告诉你……

可能才体会到创造新生命的喜悦,却随之又有了很多担忧,因为宝宝的诞生,并不意味着孕育过程的完结,而是意味着从此要在宝宝的身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新生儿就像一棵小小的幼苗,需要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尤其是刚刚出生的一个月内,即新生儿期,是对宝宝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期。因此,学会如何护理这一时期的宝宝,无论对宝宝还是对父母都是非常关键的。

管好新生儿脐带,谨防病菌入侵

脐带是胎儿最初的生命线,也是胎儿与母亲联系的唯一通道。母亲通过脐带的脐静脉把营养物质供给胎儿,而胎儿则又通过脐动脉将自己身体里排泄的废物运送给母亲,由母亲代替排泄。到新生儿出生的那一刻,脐带才完成了它的使命。但是,由于被剪断的脐带根部极易被感染,因此,在新生儿出生后的一个月内,脐部都应该是新妈妈护理工作的重点,直至脐带安全脱落为止。

脐带二三事

从开始怀孕那一刻,胎儿就是靠着这条脐带从母亲的体内获取各种营养而生长发育。在脐带里面有3条血管与胎盘相连,这是母亲供给胎儿营养和胎儿排泄废物的必经之道。不过,在胎儿出生以后,因为胎儿要与母体脱离,因此脐带就被剪断。3~7天后,被剪断的脐带自然干燥脱落,脐带上的血管闭死形成韧带,而外部的伤口愈合后向内凹陷,这个凹陷在医学上称之为脐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肚脐眼”。

脐带观察

新生儿的脐带残端是与新生儿的血管连在一起的,一般来讲,新生儿的脐带直径约为1cm左右。但是,对新生儿来说,脐带剪断后,其残端相当于一个很大的伤口,如果在正常干燥脱落之前护理不当,这个伤口将成为病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重要途径,轻者引起新生儿脐周发炎、破伤风,重者可能会造成新生儿败血症甚至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因此一定要做好新生儿脐部的护理工作。

专家方案

为了保护脐部,医护人员将脐部敷上纱布,并在出生后12~24小时去除。脐部的纱布去除后,专家建议要继续观察:

[脐带有无出血]脐带出血多由结扎脐带的丝线过粗或者结扎不紧引起。当出血多时应及时到医院处理。在脐带脱落时,有时会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可用75%乙醇棉球或棉签进行擦拭。

[脐部是否干]脐带脱落前或刚脱落时,应尽量保证脐带和脐窝的干燥,因为即将脱落的脐带属于坏死组织,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所以,一旦脐带被水浸湿或尿液污染,应立即用干棉球擦干,然后用乙醇棉签消毒。

[脐部是否清洁]新生儿的脐窝里经常会有分泌物,一旦分泌物不能及时清理,干燥后就会使脐窝和脐带的根部发生粘连,这时虽然脐带表面看起来很干净,但脐窝里可能已经积有脓液了。这时,应该及时清理脐部,要注意的是如果仅在脐带表面擦拭,是起不到消毒作用的。专家提示,正确的消毒方法是在每天洗澡之后,一只手提起脐带的结扎线,另一只手用沾有75%乙醇的棉签仔细将脐窝和脐带根部的粘连分离,然后,用一根新的乙醇棉签从脐窝中心向外转圈擦拭。最后,再把提过的结扎线也涂上乙醇。

[脐部渗液及时处理]脐带自然脱落后,脐窝处仍然会有些潮湿或者有少许米汤样液体渗出,这是因为脐带脱落的表面还没有完全被上皮细胞覆盖,使得肉芽组织里的液体渗出所致。这时,用棉签沾75%的乙醇擦净(一般一天1~2次即可),两三天后脐窝就会干燥。如果两三天后,发现脐窝仍有脓性分泌物、红肿或有臭味,则可能是脐部有感染,应及时就医。

知识导读

有部分新生儿脐带脱落后脐部仍凸出皮下,形成一个球形软囊,用手轻轻按压能把这球形物压回去,但在咳嗽、啼哭腹压增高时又凸出来,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脐疝。

脐疝的发生是由于新生儿脐部的肌肉和鞘膜发育不良,因而当腹内压增高时,腹腔的内容物(主要是小肠连同腹膜)就会一起突到皮下组织中,在脐部形成突出物。如果脐疝较小,一般不需作特殊处理,因为随着婴儿肌肉的不断发育,多数会在1岁之前自行痊愈。如果脐环直径超过2cm,则首先应尽量减少婴儿咳嗽和哭闹,因为咳嗽和哭闹带来的震动会使脐环不断扩大,进而影响脐疝的愈合。如果新生儿即不咳嗽也不哭闹,而脐环仍无减小的迹象,则可用一条宽5~6cm,长10~15cm的胶布,将脐疝复位后拉紧皮肤,然后粘贴到脐疝的两侧以减少内容物的突出及脐环的扩张。如果在3个月后仍不见好转,则应及时请医生诊治,以免引起更大的感染。

TIPS:勿用肥皂清洗新生儿脐带

最近一篇关于脐带清洁的报告称,由于产妇住院的时间越来越短,新生儿的大部分护理工作要靠产妇自己做。但是,医生却发现脐带炎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

医院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有很高比例的新生儿脐带感染是由于使用肥皂清洁脐部引起的。有些严重的脐带炎甚至侵入了新生儿的腹腔引起坏死性筋膜炎,导致严重的后果。专家将使用肥皂消毒与优碘消毒的新生儿作一比较,发现使用肥皂消毒的新生儿,其脐带周围会有较多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存在。

专家认为父母之所以不使用优碘而是用一般的肥皂为新生儿清洁脐部,是因为有些父母以为肥皂应该有很好的杀菌效果,而另一些父母则是因为不喜欢优碘的染色效果。对此,专家建议:新生儿出院后,仍然要以优碘等杀菌剂来保持脐带清洁。

关注新生儿呼吸,让生命更顺畅

新生儿从温暖的母体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所要面临的第一课就是呼吸。我们知道,小宝宝在胎儿阶段,虽然胸部有呼吸动作,但这时的“呼吸”还是微弱无效的。娇嫩柔弱的新生儿在一个完全陌生、又面临着种种侵害和污染危险的世界里,要将维系生命的最基本的功能完善,需要有一个过程,这就是刚刚出生的一段时间。因此,需要妈妈密切关注新生儿的呼吸,悉心呵护宝宝胸口的每一次起伏。

呼吸二三事

新生宝宝经过母亲的产道产出的过程中,体温受外界气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血液中的氧、二氧化碳、酸碱度也随之改变,这些都会对新生儿的呼吸中枢产生刺激作用,使新生儿自然而然地有了第一次呼吸。显然,妈妈的自然分娩,使宝宝有个经过产道的过程,对新生儿的第一次呼吸是十分有利的。新生儿的第一次呼吸是一个从没有到有的过渡,出生前,胎儿的脐带可为胎儿输送所需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出生后,婴儿对氧气的需要量大大增加,并且必须靠自己来获得。

绝大多数新生儿生后均能很快建立起自己的自主呼吸。如果一个新生儿在出生后1分钟还没能建立呼吸,那么他一定有问题;如果出生后5分钟还没能呼吸,那么新生儿将会由于脑缺氧而致使大脑受损,出现诸如脑性瘫痪等各种后遗症。

呼吸观察

红通通的初生婴儿,几乎让所有的父母都感到爱不释手,不过小婴儿的身体还相当脆弱,呼吸系统也还没有完全成熟,一旦发生呼吸急促,妈妈就得仔细观察,不可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通常,新生宝宝的呼吸很浅,且呼吸的频率也时快时慢。在分娩后的最初二周呼吸较快,每分钟约40次,如果有60次以上就不正常了,应及时请医生检查。

呼吸观察

刚刚出生的婴儿有自己的特点,肚子饿了要哭、尿湿了也要哭,新手妈妈往往很难从宝宝的精神状态来判断孩子的健康状况,但是妈妈也不是完全的束手无策,专家告诉我们,新手妈妈可以通过对宝宝呼吸频率和动作的观察,来判断宝宝是否健康。

(1)如果新生宝宝的呼吸频率由正常到加快,如原来的每分钟40次,加快到每分钟60次,甚至80次,则说明小宝宝有感染,这往往是肺炎的征兆。

(2)通常情况下,新生宝宝的正常呼吸应是嘴并拢的(鼻塞除外),如果宝宝张口呼吸、鼻翼扇动,则是宝宝呼吸加快的表现。

(3)宝宝在正常呼吸时,肋间或肋骨下面的尖突处应该是平的,如果出现凹陷,则是非正常的表现。

(4)新生宝宝的呼吸以腹式为主,如果胸部也跟着大大地起伏,或胸腹部在呼吸时不是平行地上下,而是此起彼伏,呈“翘翘板”状态,也是不正常的。

(5)新生宝宝的呼吸是很微弱的,如果宝宝呼吸时有成人声音,仿佛被人打伤时的叹息声,也是生病的表现。

专家提醒说,新生宝宝的生命体征是很脆弱的,新手妈妈又没有任何经验,唯有悉心、细心,才能使宝宝安全、健康地成长。当新生宝宝在呼吸,尤其在睡眠时有上述现象,家长应及时带小宝宝到医院的新生儿科检查,使宝宝得到及时的诊治。

知识导读

由于新生宝宝的呼吸中枢发育还不够成熟,新生儿肋骨间的肌肉较弱,因此,新生宝宝的呼吸主要是靠膈肌的上下升降来完成,此时的呼吸为腹式呼吸,而从婴儿起直至长大成人,都是用胸式呼吸。为了让新生宝宝能畅快地进行腹式呼吸,在处理脐带时,不要用绑带、纱布结扎脐处,更不能将新生宝宝的腹部绑扎、固定住,这样既不利宝宝顺畅的呼吸,也不利其肺部扩张。为此,在处理新生儿脐带时,可用小橡皮圈或脐带夹固定脐带,再用纱布覆盖,使新生宝宝的腹式呼吸方便、畅快。

TIPS:剃“满月头”的误区

有的年轻父母听老人们说新生儿要剃“满月头”,即在新生儿满月时一定要将头发剃光,以后就会长出一头又黑又浓的头发来。其实不然,首先,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从头发的结构看,露出皮肤表面的部分叫毛干,埋在皮肤里面的叫毛根,两者都已经角化,没有生命活力。而具有生长毛发能力的是位于毛根下端真皮深处的毛球。所以,剃“满月头”不过是剃掉了没有生命力的那一部分毛发,不能影响头发本身的生长。此外,给新生儿剃头还可能引起新生儿的一些疾病。这是因为新生儿头皮薄而娇嫩、抵抗能力差。给新生儿剃发时,由于新生儿的头皮较细嫩,头发细而柔软,不容易剃下来,一不当心就会损伤头皮,新生儿头皮或剃刀上的细菌就可能通过血流传遍全身,可能引起败血症或其他疾病,影响新生儿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满月头”还是慎剃为妙。

保护新生儿眼睛,世界更加明亮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在我们的一生中是极为重要的身体器官之一,也是我们应该重点保护的器官之一。新生儿的眼睛更是备受关注,有的新生儿出生后有一段时间眼睛都是闭着的,有的刚开始则睁开一只眼,而有的宝宝则能双眼一起都挣开看世界。每一位妈妈都希望孩子有一双明亮的慧眼,所以,这一时期,妈妈要格外注意新生宝宝的眼睛是否正常,以便为宝宝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打下好的基础。

新生儿眼睛二三事

新生儿离开母体初到世界,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尚不完善,因此对外界光线的刺激还不能适应,出生后常处于睡眠状态,甚至醒时也闭着眼睛。其实,这是宝宝自身在保护脆弱的大脑神经细胞不致遭受外界过度刺激的反应。但也有少数宝宝出生后眼睛就是睁开的,这是由于每个宝宝的神经类型不同所致。随着日龄的增加,各部分细胞逐渐发达,新生儿对外界的适应能力逐渐增强,渐渐能够耐受较长光线的刺激,因此,新生儿的眼睛就睁开了。

眼睛观察

新生儿眼睛在婴儿时期与成人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新生儿出生以后,眼睛暴露于空气中,在相对干燥的环境,泪腺开始分泌泪液,并借助于开睑运动来湿润角膜和眼球表面,以保证角膜的透明性。

(2)胎儿在经过产道时,就已经接触细菌了,其中有些细菌属非致病菌,也有少数属致病菌。所以,对新生儿常规滴眼药,是为了预防新生儿感染性眼病的发生。

(3)出生后的新生儿眼睛继续迅速发育,视觉功能也逐渐完善。但在新生儿期,虽然有光觉反应(强光照射时,可引起闭目),但此时,新生儿眼球运动不协调,会有一时性的斜视或者轻度眼球震颤。在出生后3~4周,就可以寻找物体或者玩具了。

专家方案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眼睛是否健康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因此,家长必须从新生儿时期开始,就注意护理好孩子的眼睛。为此,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新生儿一天睡眠的时间很长,常常闭着眼眼。在每次喂奶时最好用专用的小毛巾和专用的洗脸盆,用温水洗擦面部,一般不使用护肤霜。

(2)新生儿的居室要保持清洁湿润。打扫卫生,清理床铺,外出时要遮住新生儿的面部,以防灰尘落入眼睛,给新生儿洗澡时要防止脏水或浴液刺激眼睛。

(3)新生儿眼睛的分泌物一般不多,结膜有炎症时增多,有时会将上下眼睑粘在一起。清洗时不要强行分开,应先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棉棒,轻轻擦除。

(4)新生儿的眼睛对于强光的刺激还不太适应,因此,居室内的灯光要柔和,以25瓦左右的日光灯或25瓦的白烛光灯泡较为适宜,且灯光不要直接照射在新生儿的眼睛上,有时可以变换色光以刺激新生儿色觉的发育。

(5)如果新生儿长时间哭闹,且不睁眼,很可能是眼内有了异物或患了某种眼病,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治疗。

知识导读

现代科学证实,新生儿从一出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视觉能力,他们在觉醒时不仅会看东西还能用眼和成人交流感情。

新生儿刚生下来会有一段安静觉醒的时间,平均约40分钟。这时,他会注视父母的脸,专心地听他们说话。这种安静觉醒状态时间很短,生后第一周内约占1天时间的1/10,常在吃奶后1小时左右容易看到。小宝宝常把眼睛睁得很大,明亮发光,很少活动,很安静。但他们是很机敏的,特别喜欢圆形、有鲜艳颜色的东西,还喜欢看人脸,尤其是眼睛,特别能吸引新生儿注视,他的眼睛会随着脸的移动而移动。

他们看东西的最佳距离约20cm,相当于母亲抱宝宝喂奶时,母亲脸和宝宝脸之间的距离。新生儿不但能看,而且还能记住所看的东西。如若母亲带上口罩,小宝宝会更加频繁地看她的脸,吃奶也减少了,表现出心神不安的样子。

TIPS:怎样发现新生儿视力异常

新生儿的视力发育特点是有光感,能够注视眼前33cm左右较明显的目标。在新生儿快满月时,还可短暂追随移动目标。根据这些特点,可用下面的方法对新生儿的视力做简单的定性检查:

(1)在小儿睡着时,突然用手电筒光晃他的眼睛,如果小儿皱眉、身体扭动甚至觉醒,说明有光感;如果反复几次,小儿均无任何反应,应引起注意。

(2)在小儿满月时,可在小儿眼前约33cm处放一个直径约10cm的红绒球,正常情况下宝宝会注视红球,并可随球的移动跟随片刻。此检查应在小儿觉醒不哭时做,并应反复做几次。

巧护小儿口鼻耳,消除疾病隐患

除了眼睛外,新生儿的五官如口、鼻、耳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样要受到家长的重视。新生的宝宝看上去那么弱小,妈妈给洗个澡可能都有些战战兢兢,更何况宝宝的小鼻子、小耳朵、还有小嘴巴?还有,宝宝面对并不适应的新环境,难免出点小麻烦,若是小小的嘴巴和眼睛出了问题,妈妈仅仅心疼是不够的,此时你的小宝宝需要你更精心的照料。

五官二三事

很多人认为新生儿除了吃奶、哭闹、睡觉外,什么都不懂。其实不然,这个神奇的小生命除了用眼睛看妈妈,用小嘴吮吸甜甜的乳汁外,还可以用鼻子和耳朵感受妈妈呢。妈妈可以给新生宝宝戴一顶小帽,然后让他赤条条地躺在妈妈裸露的胸膛上。这时,宝宝就会用他的小耳朵聆听妈妈的心跳,从而感觉熟悉和亲切。而且,宝宝还能用鼻子闻出妈妈身体的味道,并且记住,这可是他分辨母亲与其他人的重要信息。

五官观察

刚刚出生的宝宝与婴幼儿时期的宝宝是有很大不同的,表现在鼻子、嘴巴和耳朵上也有其自己的特点:

[鼻子]在新生儿的鼻尖部可见到粟粒疹,鼻腔较狭窄,鼻黏膜柔软而富有血管,遇到轻微刺激就容易充血、水肿而发生鼻塞现象。

[嘴巴]新生儿的口腔内牙龈和硬腭上通常会有小白点,俗称“马牙”,属正常现象,一般在生后2~3周逐渐消失。

[耳朵]新生儿的耳软骨发育良好,已形成耳廓。出生2~7天后开始有听觉,2~4周时能较专注地听外界声音。

专家方案

新生儿的口、鼻、耳因为其腔状结构,而使得护理工作难上加难。对此,专家对于口、鼻、耳的护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口腔的护理]因为新生儿口腔内尚无牙齿,而且口水的流动可以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所以新生儿的口腔一般不需要特别清洗。确实需要清洁的话,只要在给新生儿喂完奶后,再喂点温开水,将口腔内残存的奶液冲洗掉就可以了。通常,正常新生儿的牙龈上会有“马牙”,这是上皮细胞堆集或黏液包裹的黄色小颗粒。同时,在颊部两侧各有一个隆起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有利于吸吮。专家提醒:“马牙”或“螳螂嘴”均不可挑破以免引起感染。

[鼻子的护理]保持鼻孔清洁,鼻通气功能良好,勿挖鼻腔;如果新生儿的鼻腔需要清洁,可滴一滴盐水(一般不用滴鼻剂)至鼻腔或用一潮湿棉签软化黏液,但不能往里伸,深部鼻垢可随婴儿打喷嚏而排出来;新生儿鼻尖、鼻翼等处常有皮脂腺分泌积集而成的黄白色的粟粒疹,一般无需治疗,脱屑后自然消失;鼻孔有分泌物时,可用棉签轻轻伸入孔缘擦拭。

[耳朵的护理]新生儿由于中耳鼓室尚未充盈空气,在分娩时有少量羊水残留,可让新生儿身体左右两侧轮流侧卧躺着睡,使残留羊水流出来,并用洁净的棉签擦拭干净;平时用小毛巾擦洗耳郭的内侧及外侧,注意不要挖耳道;新生儿因漾奶耳朵被污染时,要及时用棉球蘸温开水挤出多余的水分后拭净。

知识导读

有的新生儿在外耳道前方的耳屏上有个小洞洞,这样的新生儿的父亲或者母亲也往往在同样的位置有小洞洞,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这是遗传的原因。

其实,新生儿耳朵上的小洞洞在医学上称为耳前窦未闭,并不是遗传的原因,而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肋沟没有演变好造成的。小洞洞大都呈盲管,只要保持局部清洁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但有时盲管很深,里面会因积有污垢而发炎,这时,要去医院治疗,必要时需做手术。

TIPS:新生儿鼻子“捏”不挺

爸爸妈妈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有一个挺直漂亮的鼻子,可是有的新生儿却鼻子扁扁的。有些父母认为,新生儿刚刚出生,骨骼具有可塑性,经常捏捏,鼻子就会长得挺。殊不知,这种简单的观念非但起不了作用,还会损害宝宝的健康。

这是因为新生儿的鼻腔黏膜娇嫩、血管丰富,常捏孩子的鼻子,会损伤黏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使鼻子易被细菌、病毒侵犯,导致疾病的发生。此外,新生儿的耳咽管较成人粗、短、直,位置也相对较低,乱捏鼻子还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所以,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想当然,鼻子是“捏”不挺的。

修剪新生儿指甲,保证安全卫生

一个发育成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其指甲就比手指长出一段来,而且新生儿的指甲生长也快。新生儿的手脚会经常毫无目地的乱抓乱舞,不小心就会抓破面部或其他部位的皮肤,尤其是新生儿患有湿疹发痒时,更容易被抓破。所以,很多新妈妈都知道应该及时为宝宝修剪指甲,可是,面对又小又软又不听话的小手,新妈妈常常觉得束手无策,不剪不行,剪坏了更不行。

趾甲二三事

父母们在关注新生儿手指甲的同时,也多数不会忘记宝宝的脚趾甲。不过,很多父母惊讶地发现,宝宝的脚趾甲似乎长进了肉里,而且周围还发红,于是担心不已。其实,多数情况下,这是正常的。新生儿的趾甲与成人的相比,弯度更大,边缘陷入肉中的程度更深。家长可以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检验它是否正常:用手指轻轻捏住宝宝的脚趾,如果趾甲周围的皮肤很软,像水肿一样的感觉,那么宝宝的趾甲可能确实是刺进了肉中,这时,宝宝也会大哭让你知道他很疼!

指甲观察

从新生儿降临开始,手指上就已经长出了指甲,用以对指端起支撑和保护作用。指甲的根部叫甲基。甲基的新生力很强,不断地产生新细胞,把旧的甲根向外推,形成指甲。新生儿指甲过长,容易成为多种疾病的传播源,很不卫生,而且也容易被自己的指甲抓破娇嫩的皮肤。因此,即便是面对娇嫩的新生儿,也应注意定期修剪指甲,这是保持皮肤清洁的方法之一,可以让宝宝安全又卫生。

专家方案

很多新手父母都知道应该为新生儿剪指甲,可是看着那么娇小的手指,又总是觉得不知所措。对此,专家给出了几点建议:

(1)应根据新生儿指甲的长短、长的快慢来决定剪指甲的次数,一般每周1~2次。

(2)家长可以趁他熟睡时小心仔细地修剪,如果是在醒着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新生儿的小手,以免宝宝因晃动手指而被剪刀碰伤;

(3)由于婴儿的指甲很小,很难剪,所以尽量用细小的剪刀来剪,剪得不要太多,以免伤到甲床。

(4)宝宝多数喜欢用手抓挠脸部和身上其他部位,所以剪好后检查一下指甲缘处有无方角或尖刺,一定要剪成圆弧形。

(5)如果指甲里面藏有污垢,不要用锉刀尖或其他锐利的东西清洗,应在剪完指甲后用水洗干净,以防被感染。

知识导读

新生儿的手指与成人的手指比起来,非常脆弱娇嫩。所以,为新生儿剪指甲也应选用专用的指甲剪。在选购时,一般应注意以下2点:

(1)新生儿专用指甲剪最好有特设的护栏,这样可以避免剪下的指甲弹跳到宝宝的身上或面部,安全又卫生。

(2)新生儿专用指甲剪最好是能与宝宝的指头吻合的弧形设计,这样不易弄伤手指,安全便利。

TIPS:当心手套损害手指

有的母亲为了防止孩子小手抓脸,用纱布做一小手套套上,专家提醒说,戴手套看上去好像可以保护新生婴儿的皮肤,但从婴儿发育的角度看,这种做法直接束缚了孩子的双手,使手指活动受到限制,不利于触觉发育。而且,给新生儿戴上手套,更要当心宝宝的指甲,因为手指尖在纱布手套里活动时,有可能把纱布的纱线绕在手指上,万一不能及时发现,越绕越紧,小手指的血管受压,很可能造成局部缺血而坏死。如果要带手套,一定要将手套内外边做得整齐光洁,无线头外露。

学会抚抱新生儿,有助健康成长

新生儿刚刚离开母亲子宫内宁静、暖和而又安全的生活环境,突然来到一个充满空气和亮光的世界,会十分陌生,有时甚至感到惊慌,尤其被人抱起时,如果他的小脑袋和脖子得不到支持,就会有向下坠落的感觉,因而出现惊吓。但是,对于从未抱过幼小婴儿的新手父母来讲,多数会手足无措,心情紧张,不知道该如何来抚抱它。所以,作为妈妈和爸爸一定要学会抚抱婴儿,让宝宝感到温暖和安全,并通过这种贴身抚抱让宝宝的身心都得到良好的发育。

怀抱二三事

传统观念认为新生儿不能总是抱着,抱得多了就会形成抱癖,对父母和孩子都没有好处。不过,现在医学观点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新生儿应该多抱。有数据显示,经常被抱着的孩子体形会变得优美,实际上在大人的怀抱里也是婴儿的活动方式之一。而婴儿的啼哭多是由于身体某个部位不舒服引起的,有时是一种正常的活动,并不是因为没有得到抚抱的缘故。虽然整日躺着的婴儿,对父母来讲是方便的,但对婴儿的生长和发育却十分不利。

怀抱观察

刚刚出生时,新生儿生长发育的特点是头大、头重、骨骼的胶质多,但肌肉不发达,因而肌肉力量较弱,浑身都是软绵绵的。所以,爸爸妈妈常常觉得无从下手。但是,抚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最早的爱的传递,对父母和婴儿都有好处,因此,什么时候该去抚抱婴儿,如何抚抱婴儿就成了父母的焦点问题。通常,抚抱婴儿时抱起和放下的动作要慢要轻,既要注意保护好婴儿,还要抱得舒服,同时使婴儿有安全感。

专家方案

新生儿身体柔软,不能抬头,不易将新生儿抱起来,尤其是在喂奶时,很不方便。为此,专家给出了几点建议,让爸爸妈妈更容易抚抱自己的宝宝:

(1)最常用的两种抱新生儿的方法。一是手托法,即用左手托住婴儿的背、脖子和头,用右手托住婴儿的屁股和腰部;二是腕托法,即轻轻地将婴儿的头放在左胳膊弯中,左小臂护住新生儿的头部,左腕和左手托住其背部和腰部,同时,右小臂护住新生儿的腿部,右手护住新生儿的屁股和腰部。

(2)准备一床薄薄的包被。用包被将新生儿包起来,既可以使新生儿有足够的温暖和安全感,又方便母亲抱起来喂奶。专家建议,在用包被包孩子的时候,要松紧适度。因为如果捆得太紧,带子的捆绑不仅会限制新生儿胸部的活动,同时也压迫了新生儿的腹部,从而影响肺的发育以及肠胃的蠕动。

(3)尽量将婴儿头部放在父母的左侧。有人做过实验,当婴儿啼哭时,将一组婴儿抱在怀里,父母用手轻轻地拍他们;另一组婴儿倾听父母的心跳。结果发现后一组比前一组更容易安静下来。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听惯了母亲的心跳;出生后,再听到这样熟悉的声音,便会产生亲切感,从而使情绪更易安静下来。

知识导读

虽然,有证据说明多抱抱孩子有很多好处,但是,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潘之清介绍说,在出生后的半年内,由于婴儿的颈部肌肉韧带尚未发育完全,难以支撑头颈的重量。因此,4/5的胎儿枕寰关节(即枕骨与颈椎第一块形成的关节)和寰枢关节(即颈椎第一块与第二块形成的关节)在出生时都是处于半脱位状态。而由于新妈妈在抱孩子方面的经验不足,稍有不慎,可能会造成婴儿头颈过伸过屈。现在,育后妇女在家照顾孩子的时间很充裕。尤其是第一次做母亲的女性,往往是热情有余、经验不足,这就大大增加了婴儿颈椎损伤的概率。所以,新妈妈在护理自己的小宝宝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过于频繁的抱孩子,以减少它们的颈椎损伤。

TIPS:别把孩子捆得太紧

很多父母都认为在孩子刚出生以后的1~2个月内,将孩子紧紧包好以后,再用带子加上两道或三道捆绑,以为这样能让宝宝睡得安稳,并能防止孩子发生肢体弯曲。其实,这种普遍而古老的习俗是有误区的。

首先,下肢弯曲(即人们常说的X或O型腿),一般都是出现在会站立以后,它是佝偻病等疾病的一种表现。因此,将刚出生的婴儿紧紧捆绑起来对于预防下肢弯曲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再者,婴儿睡得稳不稳不在于是否捆绑得结实,而是取决于温暖度、饥饱度和舒适度。相反,经常捆绑的孩子,一旦松绑,反而睡不踏实。

其次,新生儿的发育要靠营养和活动,在活动上除了吃奶和哭啼外,新生儿主要是靠四肢的屈伸。捆绑过紧,不但严重地限制了孩子的四肢运动,也影响了婴儿食欲,因此对婴儿的成长和发育极为不利,家长切忌将孩子捆得过紧。

照顾好新生儿保暖,莫要生成疾患

刚出生的新生儿,离开从母体温暖的环境来到新环境中,幼嫩的机体对外界气温的变化是极为敏感的。尤其是寒冬腊月出生的婴儿,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宝宝的安危,因为寒冷会导致新生儿硬肿症,甚至会发生严重后果。但如果保暖过度,同样会给新生儿的成长和发育带来不良的后果,因此,新生儿的保暖问题不可不慎。

保暖二三事

当胎儿在母体内的时候,其体温要比妈妈高出0.5℃,出生后要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即使分娩室温度达到24℃,还是比新生儿体温要低13℃,加之新生儿本身体表面积大、皮肤薄、皮下脂肪少、血管多等特点使其散热更快,出生后1小时内新生儿的体温就可降低2.5℃,在中性温度下约6~8小时新生儿的体温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但之后的一两天内新生儿体温仍不稳定,所以生后头2天,尤其在冬天要加强保暖,以免能量散失。

保暖观察

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功能发育尚不完善,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较差。按体表计算,每公斤体重面积要比成年人的多2.7倍。再加上新生儿皮下脂肪层相对较薄,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成人低,因此身体散热的速度也快,比成人的快4倍。如果护理不当,长时间受到寒冷的刺激,体内的能量就会大量散失。一旦新生儿的体温降到35℃以下,其皮下脂肪组织就会发生凝固,皮肤变硬。如果完全靠新生儿自己来保持和调节体温正常非常困难,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补救。

专家方案

为了使新生儿能够安全度过寒冷的冬季,专家建议宝宝出生后应注意以下3点:

(1)注意分娩保温。分娩时一定注意产房的保温条件,准备好保温设施,关好门窗,避免冷气进入。并且在新生儿降生后,要立刻用柔软的毛巾或小棉被包好,放在温暖的地方,防止受凉。

(2)注意衣服适宜。宝宝的衣服应以保暖、柔软舒适、简单、厚薄适度为原则,不要里三层外三层地给宝宝穿衣服,过于厚重的衣物会使得宝宝四肢的活动受到限制,影响宝宝的活动能力。另外,宝宝的腰带也不要系得过紧,否则会妨碍新生儿呼吸。

(3)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新生儿的体温很容易随着外界温度的高低而波动。如果环境温度过高,容易使新生儿体温骤然增高,甚至发生“脱水热”。因此,宝宝的卧室一定要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并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4~28℃为宜。

(4)注意提高适应能力。专家提醒说,3周以内的婴儿其实是可以在室内进行空气浴的,时间不要太久,每次1~2分钟,但温度不应低于20℃。如果有条件最好进行水浴,入浴时室温应控制在18~20℃之间,水温应控制在35~36℃之间,给新生儿洗澡时动作要迅速,洗好后立即用大毛巾被边擦边包裹。另外,要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婴儿免疫力强,不易患病。

知识导读

在家中,爸爸妈妈有两种方法可以粗略估计婴儿的体温:一是触摸,如果新生儿的小手暖而不出汗,说明不需另外再采取保暖措施了;如果热而出汗,说明体温升高,在37.5℃以上;如果手脚发凉,体温可能低于36℃,就要采取措施了。二是观察,如果宝宝的面色潮红,有可能是保温过度;皮肤发凉,面色苍白,可能是保温不够。不管是过热还是过凉,都会给新生儿的成长和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必须尽早处理。

TIPS:蒙被过暖引起窒息综合征

数九寒天,爸爸妈妈都会担心宝宝着凉,除了给宝宝穿上新做的棉衣外,还要用棉被把宝宝捂得严严实实,还要铺上电热毯,外加热水袋。殊不知,新生儿蒙被过暖导致的窒息综合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这是因为新生儿的代谢旺盛,能量需求相对成人要高,需要的水分相对成人也大,但对缺水缺氧的耐受性却比成人差。宝宝被过度包裹时,如果温度过高,身体就会散热困难,为了调节体温,宝宝必须大量出汗,严重者就会造成脱水,甚至导致体液循环衰竭。此外,被窝里极易引起缺氧,宝宝的脑子因缺氧会迅速发生脑水肿,进而颅内压增高引起抽搐,而抽搐又加重氧的消耗,造成恶性循环。脑细胞脱水加上缺氧,会引起脑组织的一系列病变,常常会危及宝宝的生命。侥幸存活的患儿,也常会因脑组织损害严重,而留下智力低下、运动障碍、聋哑、呆傻、癫痫、瘫痪等后遗症。

因此,在寒冷季节里,新手父母一定要学会科学护理,让宝宝安全地度过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