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十二经脉养生法
45922900000014

第14章 足厥阴肝经

肝经是我们体内身怀绝技的治病高手。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肝经保持全身气血畅达,避免因气机阻滞而出现胸肋、小腹的胀痛不适;可以保证脾胃的正常,减少因脾胃升降失调而出现的呃逆、呕吐;还可以保持情绪的正常,摆脱因肝气不舒而出现的郁郁寡欢、暴怒、发火;还可以使男子排精通畅,女子月经规律,从而保障生殖功能的健全。

◆经络循行路线:起于足大趾内侧端,从足背经内踝前,沿胫骨内侧上行,在内踝上8寸交到脾经的后面,再沿大腿内侧中间上行,绕阴器,经小腹,止于乳头下第6肋间。

◆体内联系:属肝,络胆,连目系,与督脉会于巅顶。支脉从目系下颊部,环口唇。肝部支脉上膈,注入肺中。

◆功能主治:主治肝病、胆、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值班时间:肝经在丑时,即凌晨1~3点最旺。

◆经穴歌诀:足厥阴经一十四,大敦行间太冲是。中封蠡沟伴中都,膝关曲泉阴包次。五里阴廉上急脉,章门才过期门至。

◆肝经循行歌诀:厥阴足脉肝所终,大指之端毛际丛。足跗上廉太冲分,踝前一寸入中封。上踝交出太阴后,循内廉阴股冲。环绕阴器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逢。上贯膈里布胁肋,夹喉颃颡目系同。脉上颠会督脉出,支者还生目系中,下络颊里环唇内,支者便从膈肺通。

肝主疏泄

中医认为肝有升发、喜条达、恶抑郁、体阴而用阳的特性。在功能上,表现为肝主疏泄和藏血。肝主疏泄指肝对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重要的疏通调节作用。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经络通利,脏腑组织的活动也就正常协调;若肝失疏泄,气机不调,必然影响气血的运行。如气机阻滞,则气滞而血淤,可见胸肋刺痛,甚至出现瘕积、肿块、痛经、闭经等;若气机逆乱,又可致血液不循常道而出血。

肝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故肝有“血海”之称。肝内贮存一定的血液,既可以濡养自身,维持肝的阴阳平衡、气血和调,又可以防止出血。若肝不藏血,则可能导致肝血不足,阳气升腾太过,甚至导致出血。人体各部分的血液,常随着生理情况不同而改变血量。当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血液需求量也就相应地增加,于是肝脏所贮藏的血液向机体的外周输布,以供活动需要;当人们在安静休息及情绪稳定时,全身各部分的活动量减少,机体外周的血液需求量也相应减少,部分血液便归藏于肝。

肝的疏泄与藏血之间的关系

肝的疏泄与藏血之间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藏血是疏泄的物质基础,疏泄是藏血的功能表现。肝的疏泄全赖血之濡养作用,肝之功能正常才能发挥其作用。由此可见肝脏对气血运行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应该熟悉肝经这个调节器。

丑时值班的大将军

肝经在丑时,即凌晨1~3点最旺。中医讲:“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经就像人体内的大将军,帮助肝主疏泄、主藏血功能的实现,从而达到肝气得舒、气机得畅、血液得调、外邪得出、抵御强敌的目的。如果大将军失职就会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脏腑、筋脉失养,则身体感觉疲劳,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正常精神情绪活动也会出现异常。肝气用得多,肝血耗伤就会影响人的视力,因为“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所以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个时辰,养好我们的肝脏。

肝经的养生之道

要想养好肝,首先要在精神上保持柔和、舒畅,不要暴怒和抑郁,以维持其正常的疏泄功能,还要以熟睡来维持肝主藏血的功能。因为中医讲:“卧则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意思是说,人躺下休息时血归于肝脏,眼睛得到血的滋养就能看到东西,脚得到血的滋养就能行走,手掌得到血的滋养就能把握,手指得到血的滋养就能抓取。如果我们在夜晚1~3点的丑时还不休息的话,血液就要继续不停地“运于诸经”,无法归于肝进而养肝,那么我们的肝脏在超负荷运转下难免会有闪失。所以,我们强调丑时一定要睡眠,而且要在这段时间内睡着。从理论上讲,在肝经最旺的丑时按摩养肝最好,但此时我们宜保持熟睡,以顺应自然。因此,有人建议,可以将其改为在同名经手厥阴心包经当令的戌时(晚上19~21点)按摩,或者采用酉时肾经当令之时按揉肾经原穴——太溪穴,同时按揉肝经原穴——太冲穴。

重点穴位定位及按摩手法

大敦

“定位取穴”位于足大趾外侧端,趾甲角根部。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按摩者用拇指指甲掐按大敦穴3分钟。

“主治功效”主治慢性前列腺炎、阴疝、阴部肿痛、闭经、崩漏等。

期门

“定位取穴”在乳头直下,当第6肋间隙中(乳头平第四肋间隙,乳头下两个肋间隙即是)。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对侧中指螺纹面按于期门穴,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手法用力宜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和轻度温热感为度。

“主治功效”治疗女性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肝区疼痛、胆绞痛、乳腺炎等。

行间

“定位取穴”取正坐或卧位,脚拇指头和第二趾头之间的缝隙,向下按0.5~1寸处。

“按摩方法”按压行间穴5秒钟,压到有酸感后,休息5秒钟再按压,一共20次。

“主治功效”可泄肝火,凉血热,清下焦,息风阳。治呕逆、咯血、腹胁胀、腰痛不可俯仰、少腹肿、肋间神经痛。

蠡沟

“定位取穴”小腿内侧中下1/3

交界处,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小腿稍微往外撇开,按摩者站于一侧,用拇指顺时针按揉蠡沟穴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左右腿交替进行。

“主治功效”治疗阳强不能松软、睾丸肿痛、性冷淡、小便不利、小腹痛、疝气、小腿酸痛等。

刮痧拔罐

刮章门穴:刮章门穴可健脾利湿、清胃化痰,能改善消化不良、胃炎、咳嗽痰多、风湿病、肥胖等症。

刮期门穴:刮期门穴可疏肝利胆、止痛排石,能改善肝炎、脂肪肝、胸胁疼痛、胆石症等。

拔中封穴:在中封穴行留罐法,具有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踝关节肿痛等症。

拔期门、章门穴:在期门、章门穴行留罐疗法,每次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具有改善温补脾肾、清热利湿的作用,可改善食欲不振、阳痿、早泄、不孕不育、慢性肝炎等症。

拔期门穴:在期门穴行留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具有疏肝理气、温通经络的作用,可改善产后缺乳、乳房肿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