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孝经
45920900000024

第24章 单衣顺母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春秋时期的闵损(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87年),字子骞,鲁国人,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闵损以德行修养而著称,他的孝悌更为当时的人们所称颂。

闵损早年丧母,父亲续娶,后母又生了两个弟弟。后母视闵损为眼中钉,经常在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挑拨他们父子俩的关系。闵损明知后母搬弄是非,但他装作不知情,也不与后母争辩。有一年冬天,后母给两个弟弟缝制了厚厚的棉衣,给闵损做的棉衣里塞的却是芦花。芦花御寒作用极差。闵损常常冷得蜷作一团。一天,父亲要出远门,让闵损为他赶车。当时寒风凛冽,闵损握缰绳的手被冻得失去了知觉,缰绳掉到地上,父亲见状,以为他睡意未消,气得举起鞭子朝闵损抽去,当即把闵损的棉衣抽破,里面的芦花柳絮般飞了出来。父亲看到闵损的棉衣竟是这样单薄,而且里面装的尽是芦花,望着连冻带吓而瑟瑟发抖的闵损,他明白了一切。

回到家后,父亲喝斥了后母,然后又去写休书。闵损见状,忙跪下来对父亲说:“有母亲在,只有我一个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我们三个人都得挨冻。万望父亲留下母亲!”后母见闵损以德报怨,羞愧难当,从此把闵损当作亲生儿子一样。

鹿乳奉亲

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春秋时期的郯子,是当时郯国的国君,他博学多才,连孔子都曾向他虚心求教。郯子还仁孝至善,贤名远播。据传,当他的父母年老时,都患了很严重的眼疾。为此,郯子非常焦急,为了救治父母的病,他四处求医问药。后来,他打听到一个治疗眼病的偏方:每天食用新鲜的鹿乳。治病的良方是有了,可在市场上却根本买不到鹿乳,而野鹿天生胆小,又无法接近。怎么办?郯子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先找来一张鹿皮披在身上,然后在头上安上了两只鹿角,装扮完后,他趴在地上左蹦右跳,远远看去,就像一头顽皮的小鹿。郯子就这样扮成小鹿的模样,学着幼鹿走路的姿态和叫声混进了鹿群。接着,他设法靠近了母鹿,骗取了母鹿的信任,最终取到了鹿乳。此后,他如法炮制,每次都成功地把鹿乳带回家。可有一天,正当他蹲下身准备取鹿乳时,忽然发现林中有一支箭正对着自己,他立刻意识到:猎人是把自己当成了一只真鹿!郯子慌忙站起身来喊道:“别射!别射!我是人!”猎人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被郯子的孝心深深地打动了,他们当即表示以后再也不射杀鹿了。

戏彩娱亲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春秋时期的老莱子,是当时的楚国隐士。老莱子对待双亲十分孝顺。当时社会动荡,到处兵连祸结,老莱子为使父母免遭兵荒马乱之苦。就带领全家来到蒙山(今山东中部)南麓隐居,从此开荒种地,自食其力。老莱子孝顺父母有他独特的方法,他不光尽拣美味供奉给双亲,而且在年届七十岁的时候,侍奉父母仍如小孩子一样满腔赤诚,事事体贴入微,关心备至。虽然已经到了古稀之年,可为了让父母生活得快乐、开心,他千方百计逗老人发笑。因怕引起老人家伤心,在他们面前,他从不说自己已经老了,更不在父母面前提到“老”字。为了能让父母笑口常开,他时常穿着彩衣,手持拨浪鼓,装成小孩儿蹦跳欢舞的样子,引父母发笑,使父母觉得自己仿佛年轻了许多。

一次,老莱子为老人挑水,一不小心被门槛绊倒,水洒了一地,水桶滚到了一边,老莱子怕父母见到此景心里难过,他灵机一动,躺在地上撒泼打滚,还学着小孩儿的样子哭开了,父母本来悬着的心不仅一下落了地,还指着他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