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生活必备丛书——糖尿病饮食与防治
45920000000048

第48章 糖尿病的预防

研究表明,当前导致中国糖尿病发病的因素很多,如人口的老龄化、肥胖、药物应激、生活方式不科学、遗传、高经济收入与低文化程度等。由于整个人群缺乏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患者中2/3的人因无明显症状尚不知已经患病。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地开展宣传教育,发现有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及早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才能避免或减少显性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正确对待糖尿病的关键四步

在预防糖尿病时,首先要注意高危人群,其次还应控制肥胖,注意应激。此外,还有几方面需提高警惕:

1.宣传教育

虽然,医务人员有宣传教育的责任,但是糖尿病的预防工作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医生力量难以承担。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利用一些宣传工具,大力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病意识,做好一级预防工作。一旦发现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就要及早检查、及早治疗。

2.早查早防

有一些症状表现可以预示着糖尿病的发病,如口渴多饮、多食、消瘦、乏力、多尿、嗜睡等,往往是急性糖尿病患者的症状表现。慢性病者往往出现:性欲极度衰退;男性阳痿、早泄、遗精等;妇女阴痒久治不愈或分娩胎儿过大等;早年即出现白内障或视物昏花等;四肢麻木、疼痛或小腿经常抽筋;痈、疽、疮、疖一个接一个;肺结核久治不愈;尿频、尿急、尿滴沥、尿有甜味;就餐稍晚一会儿就出现饥饿难忍、心虑多汗、手抖等低血糖反应,进食后则消失;体重突然减轻,特别是原来很胖而近来体重下降又找不到其他原因;40岁后经常想吃甜食。

但如果已患上了糖尿病,也不要恐慌,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调养,做好二级预防工作,防止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的并发症比实际上糖尿病本身更可怕,我们需要认真积极地预防并发症。

3.控制血糖达标

把血糖持久地控制在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范围。空腹血糖正常值是3.9~6.1毫摩尔/升,中老年患者空腹血糖不要控制的太低,一般控制在5~7 毫摩尔升即可。这是预防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先决条件。临床观察,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只要有持续高血糖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有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人的五脏、六腑、各个系统无不依靠血液滋润,血糖高,代谢紊乱,脏腑功能失调,则疾病丛生。

为了控制血糖,首先要消除以下几个误区:其一,只注重自觉症状,忽略定期检查血糖。有的患者尤其是广大农村患者,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不查一次血糖。他们认为,没有口渴、尿频、乏力等自觉症状,就不会得糖尿病。事实上并非如此。临床观察,有不少患者直到自己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如白内障、末梢神经炎、心脑血管病时,才意识到血糖又高了,这就无形中给医治增加了难度,因此,健康人也有定期检查血糖的要求,最起码每3 个月要查一次。目前有先进的快速血糖检查仪,指尖采血,十几秒钟就出结果,很方便,费用也不算高。其二,拒用胰岛素,延误病情。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三大类,中药、口服降糖西药及胰岛素。它们各有自己特定的知用区。只有掌握适应证,对症下药,才能显现。否则,该用不用或不该用而用之,必然影响疗效,甚至给患者造成一定恶果。但临床上发现有为数不少的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持有不正确的看法:有的认为胰岛素有“瘾”,一打上就丢不掉了;还有的人错误地认为打上胰岛素后会变成Ⅰ型糖尿病,再吃药就无效了等等。不听医生的劝告,固执地拒绝使用,使病情恶化严重的会累及生命。近期,美国和加拿大的医疗中心报道:用强化胰岛素疗法使血糖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能够理想地防止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及神经病变,值得借鉴。其三,偏听虚假宣传,上当受骗。糖尿病是个世界性的疑难病,目前的医疗水平尚无法彻底治疗此病。尽管如此,仍有些患者偏听虚假宣传广告,到处乱求医,一直得不到系统治疗,其后果只能是病情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有的反而恶化。

4.提高认识,掌握技能

患了糖尿病后,一方面要采取综合疗法把血糖控制正常;另一方面,努力提高预防意识,掌握技能,这对预防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着极大的好处。预防并发症必须了解其发病特点。各症特点本书前面已分别做了介绍。

糖尿病控制不佳容易发生并发症,而并发症反过来又影响糖尿病的控制,二者互相影响,恶性循环,给治疗上带来极大困难,因此要求患者要提高认识,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积极防治感染,及时处理各种应激情况,如发生骨折、外伤时应到医院求治,不要拖延;合理控制饮食,不要进过量的脂肪食物或主食量过低,以预防饥饿性酮症;对胰岛素的用量要根据具体情况(饮食、活动量等)及时加减,以保证体内有足够的胰岛素,尤其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不要随意减量或中断胰岛素治疗;利尿药、升压药、糖皮质激素等要应用得当,以免引起体内高渗状态而发生高渗性昏迷;定期到眼科检查眼底,密切观察眼并发症;定期做微蛋白尿试验,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肾病,及早治疗;定期做神经电生理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尽早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定期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可早期发现糖尿病合并心脏病。

总之,只要人们在思想上不惧怕糖尿病,心理上坚定可以战胜它的信念,实际生活中采取得力措施,糖尿病的预防工作就一定能做得更加成功,就有可能把糖尿病的发病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对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是大有益处的。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方案

19 9 2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糖尿病预防研究大会上提出了积极开展糖尿病三级预防的问题,并达成了共识。

1.一级预防

预防对象是那些糖尿病易感人群和已出现糖尿病潜在表现的人群,有针对性地通过改变和减少不利环境、行为因素,采取非药物或日常生活行为的干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具体来说,预防对象包括以下人群: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从我国传统生活方式改变为现代生活方式,或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及从体力活动多到静止生活方式的人群;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巨大儿或畸形者;高血压、高血脂、过早动脉硬化及早发冠心病者。

防止和纠正肥胖;严格注意对高脂肪饮食的摄入量,饮食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纤维素食物为宜;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食物;增加体力活动;早期发现妊娠期糖代谢异常者必采取预防糖尿病的措施;妊娠时营养不良,分娩的孩子体重低,以后也有发生糖尿病的可能;妊娠期患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分娩的孩子将来易患肥胖症、糖尿病,病情较轻的可以通过饮食调节血糖水平,严重的须通过胰岛素治疗,使血糖值趋于正常。对于Ⅰ型糖尿病前期的预防措施为:新生儿及早期婴儿应尽量用母乳喂养,不吃牛奶;服用自由基清除剂,如烟酸胺;早期用胰岛素治疗使胰岛细胞休息,可减少胰岛的自身免疫反应;使用免疫调节剂。

2.二级预防

预防对象主要是那些症状不明显或糖耐量异常者,以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异常糖耐量诊断标准及提高人群对糖尿病知识的措施很有价值,对高危人群即Ⅱ型糖尿病第一代亲属、肥胖者、有妊娠期糖耐量异常或巨大儿生育史或不正常精耐量史者、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脂代谢紊乱(特别是高甘油三酯)者及40 或5 0 岁以上人群进行筛选,这种作法意义深刻,对检查有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者的早期治疗起着引导作用。

3.三级预防

目的是延缓和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预防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如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及感染等。预防慢性并发症,关键是对新发现的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者尽早和定期检查有无大血管病变(冠心病、脑血管病、下肢供血不足、足坏疽)及微血管病变(肾及视网膜病)。措施是早期积极控制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并要认真控制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吸烟、大量饮酒等不利因素,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合理,适当体力活动及正确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