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生活必备丛书——糖尿病饮食与防治
45920000000014

第14章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

目前,糖尿病合并心、脑、肾血管病变已成为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为16%~18%,但其得病机理还不清楚,目前认为与高胰岛素血症、脂质代谢异常、血小板功能异常、动脉血管内皮损伤、高血糖及多元醇烃代谢障碍有关。其他因素如肥胖、高血压症、吸烟、人种及营养因素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临床症状

脑动脉硬化症状:长时间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短暂性脑供血不足发作的前驱症状为:头昏头晕,肢体麻木,疲乏无力,语言不利。起病较缓慢,常在夜间呈低血压状态,血流缓慢时起病,次晨出现偏瘫等症状,此后往往经历一段进行性加重的过程而达到高峰。

一般意识清楚,但脑部梗死范围大,波及脑干网状结构等有关部位或脑水肿严重时,可出现不同的意识障碍。因血管闭塞部位和程度、发生的速度、脑底动脉的解剖结构以及侧支循环建立的状况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均以局限性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腔隙性脑梗塞,因小动脉硬化、闭塞等所致微小的脑组织缺血、坏死和软化。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白天、夜晚或晨起时都可发生,7~12小时症状或达高峰。但因梗塞较小或梗塞位于静区,临床大约有1/3患者无症状,或仅引起时间较短(多为数日或一、二周)的局部症状,一般无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及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的严重变化,且后遗症较少。

部分脑出血患者有前驱症状:在发病前数日或数小时出现头昏、头痛、眩晕或肢体麻木无力等。起病急骤,常因过度用力、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等诱发。起病时有突发地剧烈头痛,有轻重不等的意识障碍。其轻重程度与出血量及出血部位有关,出血量大,病变直接波及第三脑室周围灰质或脑干以及出血早期即破入脑室者,昏迷出现快而深;出血量少病变局限在大脑半球白质或外囊者,意识障碍多较轻。

丘脑下部受损时,多伴消化道出血而呕吐咖啡样物。起病后迅速出现高热,是原发性桥脑出血或脑室出血而致丘脑下部或脑干受损。合并感染时,体温由正常向弛张热转变或呈低热。

初期呼吸深而慢,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吸息样、双吸气呼吸等;此时多因呼吸中枢受损害。脉搏快而弱,则因为循环衰竭而血压下降。

早期一侧或双侧瞳孔缩小,随病情进展恶化则瞳孔散大,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视网膜动脉硬化或视网膜出血多少,而视乳头水肿少见。病情中出现视乳头水肿逐渐加重时,要考虑局限性血肿形成的可能。出血进入蛛网膜下腔时,则出现脑膜刺激征。

脑干受损时,可见去大脑强直;四肢伸肌张力增高而呈伸直状态,伴阵发性强直发作,病情较重。

短暂性脑出血,不过起病急骤,突然发生,症状持续时间短,通常仅几分钟,少数可持续1 小时以上,最长不超过24小时,可自然缓解,无后遗症。反复发作,但病变程度变异大,间歇时间不等;病变预后也具有个体差异,但每次发作均涉及相同的某动脉供应的脑功能区。

预防措施

尽量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超负荷的体力活动、用力过猛等诱发因素。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控制在最佳水平,可以大大减少合并脑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性,平时可适量服用一些降低血黏度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及扩张脑血管药如尼莫地平,可以降低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机会。此外,其他一些预防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措施对预防合并脑血管病同样有效。

饮食指南

一般情况下,中风患者饮食均为每日三餐。若有的患者牙齿咀嚼功能较差,消化能力低下,最好少食多餐,科学地安排进餐次数,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饮食提倡“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的原则,每餐进食宜缓慢,以微饱即可,每日主食量300克;切忌暴饮暴食或偏食。

多吃蔬菜,特别是绿叶蔬菜,有助于增强记忆、振奋精神,补充体内微量元素。少吃动物脂肪,食物制作宜细、烂、软,以不费咀嚼之力。提倡高蛋白饮食,预防因长期低蛋白血症造成的记忆力减退。为避免疾病复发,应注意多吃些降血脂、降血压、降胆固醇的食物。

属于阳虚或寒证的患者,禁用生冷、寒凉食物;属于阴虚或热证的患者,禁用辛辣燥热性质的食物。

推荐食疗方

食疗方一

“原料”鲜蛋1个,米醋20 0毫升。

“烹调步骤”(1)将米醋装入大口瓶中,然后放入鸡蛋,浸泡48 小时。

(2)蛋壳被融化只剩一层薄皮包蛋清、蛋黄时,用筷子把它挑破,搅匀即成。

(3)每日清晨空腹服50 毫升左右,开水冲服,分5日服用。

食疗方二

“原料”葛粉25 0克,淡豆豉10 0克,荆芥穗50 克。

“烹调步骤”(1)将葛粉研成细粉末,再制成面条。

(2)把荆芥穗和淡豆豉用水煮六七成沸,去渣取汁。

(3)将葛粉面条放入荆芥穗、淡豆豉汁中煮熟即成。午餐食用最宜。

食疗方三

“原料”当归50 克,干地龙30 克,红花20 克,赤芍20克,川穹10 克,桃仁(去皮尖,略炒115 克),黄芪100 克,小麦面100克,玉米面400克。

“烹调步骤”(1)把地龙焙干研粉,将黄芪、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煎取浓汁。

(2)将地龙粉、玉米面、小麦面混匀,并以药汁调和成面团,分制为20个小饼。

(3)将桃仁均匀地布在饼上,入笼中蒸熟(或用烤箱烤熟)。每次食1个,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