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生活必备丛书——肥胖病饮食与防治
45919600000006

第6章 肥胖病的生活宜忌

肥胖患者起居生活要有规律

正常情况下,人的生活,无论吃饭、睡眠、工作等都有一定的规律。如一日三餐,一顿不吃就会感到饥饿;一顿饭吃得很多,第二顿饭就不想吃,这就破坏了正常规律。

睡眠也是这样,晚上10 点就寝,早上5 点半起床,习惯以后,到了这个时间,人自然会醒,如果晚上睡觉很晚,早上就不会按时醒来。

为预防肥胖,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是很有必要的。如一日三餐,每餐不要吃得太饱,既不会有多余的能量变成脂肪,同时又维持和满足了机体的生理需要;睡眠过多,热量消耗少,也会造成肥胖。因此,不同年龄的人应安排和调整好自己的睡眠时间,原则上要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尽量不要多睡。大约于清晨四五点钟人体释放的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比任何时候都多,无论性别、年龄,一年四季都是如此,但绝大多数人此时都在睡梦中,结果只有一部分能量被机体用来维持心脏、大脑、肝脏、肠和其他器官的活动,而不是用于肌肉组织的工作。释放出多余能量便转化成脂肪,长期下去易促使身体发胖。如在清晨五六点钟起床参加适当的运动锻炼,对肥胖的防治大有益处。

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持之以恒地遵守科学规律,注意生活的规律性,因人而宜,这样才能达到减肥和预防保健的目的。

肥胖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

1.保持兴趣广泛,心情愉快

愉快乐观也能对预防肥胖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因为良好的情绪能使体内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运行,反之,一个人孤独沉默,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代谢减慢,加上运动量小,能量消耗相对少,易造成脂肪堆积。

2.保持持之以恒的心态

我们要认识到减肥的长期性,要想在1 个星期、l个月之内消耗体内多余脂肪并不现实,所谓“立竿见影”的效果较为罕见。要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保持良好的持之以恒的心态,才能真正起到预防保健作用。减肥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可能出现体重“反弹”现象,会比实行减肥前更胖。另外,半途而废的减肥者,患心脏病和其他疾病的机会要比从不减肥的人高出2 倍。如果不能坚持到底,不如不进行减肥。

总之,肥胖的预防和保健,要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肥胖的发生和加重,从而减少肥胖带来的危害,提高健康水平,起到养生、康复、保健的作用。

肥胖病老人运动的注意

肥胖是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的堆积,而运动则是增加机体对脂肪的消耗。因此,运动是肥胖者很好的“减肥剂”。但是,肥胖的老年人多有冠心病、高血压、形体肥胖、行动笨拙,如果减肥心切,运动过量,则会因此而发生严重病症。肥胖的老年人运动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首先要定期检查身体,特别对于患有冠心病的老年肥胖者,尤其注意心电图的对比观察;其次,避免单独运动,要有人陪同,或有熟悉其健康状况的运动伙伴。随身带有健康记录卡和急救保健盒,以备紧急情况时迅速了解病情,并能及时用药。再则要掌握运动量,宜采取太极拳、散步、气功等一般轻量的运动。同时注意,运动后的心率不超过同年龄组极限心率的80%。

肥胖的老年人运动时,切不可减肥心切,急于求成,随意加大运动量,运动减肥要配合适当控制饮食,同时又要注意防止低血糖。

减肥主要禁忌

1.忌不做热身活动

人的各部肌肉从安静状态到紧张状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因此,在减肥健美锻炼时必须通过慢跑、徒手操和轻器械的力量练习等热身活动,使全身肌肉、韧带和关节得到充分的活动,以便机体在进入正式锻炼时,发挥更大的工作效率,从而避免或减轻心慌、气喘、出冷汗、腹痛、动作变形现象,防止肌肉、韧带和关节在锻炼时出现损伤。

2.忌空腹锻炼

空腹时人体内血糖水平降低,会引起头昏,四肢乏力,甚至昏厥等现象。空腹锻炼会产生饥饿感,可能出现腹痛,还会抑制消化液的分泌,降低消化功能,容易发生意外。

3.忌饭后大运动量锻炼

饭后消化器官活动需要大量的血液供给。这时参加减肥锻炼,由于大量血液流向四肢肌肉,使肠胃部分的血液量减少,因而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时,胃肠受到器械或自身负荷的压迫后,蠕动受到限制、易引起胃痉挛、腹痛、出虚汗或呕吐等现象。因此,一般应在饭后1.5~2 小时后再开始锻炼。

4.忌身体不适时锻炼

心脏病、高血压、活动性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癫痫病,传染性皮肤病患者,有开放性伤口或感冒的人,以及身体过度疲劳,情绪不佳和月经期的妇女等,皆不宜参加减肥锻炼。因为在这些情况下锻炼,不仅效果不好,对健康不利,而且会加重病情、感染疾病,甚至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5.忌锻炼时意念不集中

减肥锻炼不但动作要规范,而且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做到心神合一。切忌在锻炼中边说边笑边练习。

6.忌锻炼时贪图快,急于求成

肌肉的发达要有一定量的积累,切忌盲目蛮练。使用的减肥的器械过重时,运动量过大,练后身体疲劳,不爱吃饭,睡不好觉,体重下降,肌肉萎缩,甚至造成损伤,结果会事与愿违。

7.忌锻炼中大量饮水

有些肥胖者在锻炼中口渴,是因为口腔和咽喉黏膜的水分蒸发,或尘埃刺激、空气干燥以及唾液分泌减少所致,并不是体内真正缺水,可用漱口来解除渴感。有些人出汗较多,口干舌燥,可少量饮水。如饮水过多,会使胃部膨胀,妨碍肺肌活动,影响正常呼吸,并对肠胃、心脏有害,还会反射性引起汗液分泌加强,使体内的盐分丧失过多,导致四肢无力、抽筋等现象的发生。因此,在锻炼中应严禁大量喝水。

8.忌减肥过程中减减停停

为了减肥,不少人采取节食的办法。体重超过正常值20%以上的人,有必要减轻体重,以降低血压和胆固醇,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体内的血糖。但是,如果下决心采取节食措施,就要坚持下去,不可减减停停,使体重骤减骤升。这样会严重损坏人体的调节系统,并有可能造成患心脏病的机会。

美国麻省法拉明翰心脏研究中心根据40 年来追踪50 00 多人的情况统计出:体重减轻10%的人,患冠心病的机会相对减少20%,体重增 10%的人;患冠心病的机会相应增加30%;体重先减轻10%的人,后又恢复到原来体重的人,患冠心病的机会比增加体重的人的患病比率还要大。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曾以1 9 59 人为对象,追踪研究了25 年,结果发现:体重增增减减的人患冠心病的机会,要比体重基本保持稳定的人患冠心病的机会高出1倍。

由此可见,采用节食措施一定有恒心,决不可时节时不节,节食不稳定只会有损健康。

减肥的误区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的负责人,于3 月30 日在发布京、沪、津三城市减肥态度调查结果时说:“许多医生告诉我,现在来减肥门诊要求减肥的相当一部分人是瘦人,是年轻人。他们减肥不是为了健康,而是为了以瘦为美。”此负责人对我国目前减肥门诊出现的这种状况很是忧虑。

有调查组受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委托,对京、沪、津三城市有意愿减肥,并且在过去12 个月内使用过减肥产品的人进行了电话访问。研究者发现,目前我国减肥人群存在五大误区:

1.减肥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好的体型

80.7%的被访问者认为使用减肥产品的目的是为了保持较好的体型,只有2 4.3%的人是为了让身体更健康。这说明多数减肥者在减肥目的上存在误区。

2.减肥是短时间能做到的事,做不到,就放弃

调查数据显示,95%的被调查者曾经使用过减肥保健品,18%左右的人曾使用过减肥药物。他们中一半以上的人都是频繁地更换减肥产品。5 1.8%的人使用某一产品的时间少于2个月。许多人减肥都希望在一两个月内立即见效,如果减不掉多少,就立即放弃这种产品,更换其他产品。其实,短时间内迅速减肥是不利于健康的。从调查中即可看出,有31%的被访问者希望迅速减掉10 千克以上体重。

其实,如果是3 0~40 岁的人,能够保持体重不增加就是减肥了。减肥是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长期过程,减肥产品应该与合理膳食、增加运动结合进行。而调查显示,有45%的减肥者不考虑用锻炼的方式和控制饮食的方式来辅助减肥。即使在知道应控制饮食的人群中,也有约4 1.6%的人认为只吃水果、蔬菜等素食,不吃油腻的东西就可减肥。

运动和饮食控制都是减肥的必要辅助。在服用减肥产品的同时,应该每天保证有1 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以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在饮食上要讲究膳食平衡、多样化,而不是单一地不吃主食或不吃肉食。即使是糖,它对于肥胖也是无罪的,但不可吃得过多。

3.盲目追求减肥产品

调查显示,610 名被调查者共使用过50 多种减肥产品。使用率最高的那种产品的使用者也不超过20%。有10%的人甚至记不得自己都使用过哪些品牌。对自己使用过的减肥产品的作用机制,有4%~5%的人知道是燃烧脂肪,20%的人认为是胃肠道作用,不足15%的人知道是减少脂肪吸收或抑制食欲,41.7%的人竟根本不知道自己使用的保健品的减肥作用方式是什么。其实,不了解减肥产品的作用机制就盲目使用是危险的。

4.减肥是个人的事,可自行解决

被访问对象的46%认为减肥是自己个人的事,不会考虑请医生帮助制定减肥方案。这些人中有56%的人认为完全可以自行解决。

其实,减肥是一种治疗疾病的过程。为了健康,应该到大医院的减肥门诊就医,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专家告诫说,肥胖不仅是一个美观的问题,更是一种慢性疾病。对肥胖的治疗是医生的责任,也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些减肥者不管自己的体重是否超过标准,就盲目地使用减肥产品。这是很危险的,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因此,减肥是一件科学的事,是治疗疾病。该不该减肥是有量化指标的,不能随心所欲。

5.药物减肥不当会影响健康

自从人们的审美观变为以苗条为美后,种类繁多的减肥茶、减肥饼干、减肥米糊、减肥胶囊纷纷面市。由此引出许许多多的是是非非。例如,广州市面出售的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中,标明有减肥功效的就有10多种。

广东的记者到几家药房了解情况,均看到在醒目的位置摆放着各种减肥产品。含兴奋剂芬氟拉明的再青春苗条素也在其中。仔细观察这些产品大多称用名贵“纯中药”提炼而成,或“纯天然”不合兴奋剂、无毒副作用等。

据医生说,购买这些产品的多是些年轻女性,其实有的并不胖,有很健康的体态,不知为什么就是人云亦云,喜欢赶潮流。有位中等身材的女士自认为胖,也来吃减肥品,谁料才吃了4 天,便出现手脚轻微发抖的神经系统症状,吓得她再也不敢贸然吃减肥药了。

减肥主要靠食物调节及运动,这是最安全的办法。凡是靠药物减肥,大多是抑制食欲,有的服后出现手脚颤抖、低血糖、出虚汗、心慌等不良反应。如此减肥,是以牺牲内脏器官、缩短工作能力、缩短寿命为代价,有的甚至付出生命。代价太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