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大众体育锻炼与日常生活保健读本
45912400000035

第35章 人的体力有没有限度?

要弄清楚人的体力有没有限度,就得先从人的体力从那里产生谈起。人体是一个整体,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各种活动,但这些活动的完成从表面上看到的就是肌肉收缩的结果。人在运动时,肌肉必然消耗能量,能量的来源首先是身体里的糖元。糖元在运动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变化,产生乳酸;乳酸多了,就会促使肌肉局部疲劳。因此,在运动时需要很多氧气来分解乳酸,在氧的作用下把乳酸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如一个短跑运动员,在跑完P55 米的P5 秒多钟里,大约需要七升氧。可是,氧的“采购站”———肺,在25 秒钟里最多却只能供应一升半氧,在P5 秒钟里连一升也供应不上,离实际需要还差得远!这些“赤字”从那里补充呢?首先得靠机体原来的“储蓄”,肌肉里有一种“肌红蛋白”,可以储存氧气,需要时立即放出,但储存量很有限,一旦用完只好“欠债”,乳酸不能充分氧化,于是,大量堆积下来,等运动过后,再大量吸入氧气,慢慢补偿。这样,从局部的能量来源看,是有一定限度的。也就是说,人体不可能无限度地工作,到一定限度就会疲劳。再从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来看,它是人体中最娇嫩的部位,在短时间内没有氧气,就会发生严重的危险;运动时虽然不会产生氧气完全供应不上的现象,但在人体消耗氧气和糖元很多的情况下(特别进行耐久力练习时),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就会逐渐产生疲劳,慢慢地影响人体的工作能力。同样,内脏器官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也不可能无限制地工作下去,工作到一定程度,它们的工作能力就会从高水平逐渐下降,最后产生疲劳。这样,就每个人来看,其生理机能都有个相对的极限。随着经常的锻炼,这个极限可以扩大。但是,还是有一定限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