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成语故事(第六卷)
45907900000113

第113章 漆身吞炭

“释义”表示自毁音容,使人不能认出,以便报效恩人或报仇。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一》。

春秋末期,赵襄子联合韩、魏,共同灭了智伯,平分了智伯的土地,把智伯全族的人都杀了个一干二净,还把智伯的头骨制成便器,用来装粪便。

豫让是智伯的一个门客,他曾受到智伯的礼遇,见智伯的下场这么悲惨,就痛哭流涕,发誓要杀掉赵襄子,为智伯报仇。于是,豫让装扮成奴仆,怀里揣着匕首,混进赵襄子家的厕所里,准备伺机刺杀赵襄子。谁知赵襄子非常警觉,豫让被他发现,赵襄子让卫兵把豫让抓了起来。赵襄子问他是什么人,为什么想刺杀自己。豫让毫不隐瞒,告诉赵襄子说:“我是智伯的门客,要杀你为智伯报仇!”

赵襄子很赞赏他的气节,就把他放了。在放他的时候,赵襄子问豫让:“今天我把你放了,你能不能不再打我报仇?”豫让说:“你放了我,是你对我有了私恩,但我为主人报仇是大义,我不能为了私恩而忘了大义。”赵襄子手下的人见他还要找赵襄子报仇,就要把他杀了,可赵襄子说:“我已说过要放他,不能反悔。今后我小心躲着他就是了。”

豫让为了能混到赵襄子身边,想方设法化装,他用漆把身上涂了一遍,看起来就像是身上长满了癞子,然后扮成乞丐。有一回,豫让的妻子看见了他,从他说话的声音判断出他是豫让。于是,豫让又吞下火炭,把自己的嗓子弄沙哑了。后来,就是豫让的妻子见了他,听见他说话,也认不出他了。

有一次,豫让得知赵襄子要去一座桥,就埋伏在桥下准备行刺,结果又被赵襄子发现了。赵襄子把豫让抓起来,表示不会再放他。豫让希望赵襄子脱掉衣服,让他在衣服上刺几下,对智伯好有所交待。赵襄子满足了他的愿望,豫让如愿以偿,就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