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成语故事(第六卷)
45907900000110

第110章 愚公移山

“释义”愚公:寓言中的一个人物,愚公移走两座山。比喻不怕困难,有宏大的志愿和坚强的毅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出处”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落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方圆700里。北山下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快90岁了。他每次到南面去很不方便,要绕一个大圈子才能到达。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

“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你们说好吗!”

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

“你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

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渤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觉得愚公很可笑,特地来劝愚公说:

“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你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

愚公回答说:

“你这个人自以为聪明,其实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

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