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街头生意经
4590400000005

第5章 成功的必备条件(1)

在给博比和海琳充当业务导师的这些年里,我还研究了很多尝试创业的人,以及更多已经创业的人。他们经常问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我告诉他们,成功企业家最重要的特质是:坚韧不拔。那是一种从失败中崛起的能力,是一种扭转乾坤、变失利为胜利的能力。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无一例外。此外,只要我们还在做生意,就有可能犯错误,当然,我们都希望最终自己能变得足够聪明,不再犯错误。但那是不可能的,人不可能一直不犯错误。新的错误可能不同于过去的错误,但带来的痛苦和困扰是一样的,你会感到同样的烦躁和懊恼。但是请一定记住: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不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有一天会走向成功。

这里我要提到发生在我的档案托管公司CitiStorage的一个典型事例。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多年以前,我们失去了最大的一个客户。事情发生在星期五下午5点(这种事好像总是发生在星期五下午5点),当时我正在车上,一个销售人员打来电话告诉我,那个客户刚刚发来传真--这是一家很大的律师事务所--通知我们他们打算在3个月后合同到期时把他们所有的资料托管箱从我们的托管中心转走。

要知道转走托管资料可是一件大事,对于客户来说,不但操作起来麻烦,还要支付高额的转出费用。因此,客户的离开往往说明发生了严重的问题,而这一次这个客户的离开则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我当时目瞪口呆。“你说什么?”我问,“伙计,我们怎么会失去这个客户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销售人员答不上来,我们也没法从客户那儿得到答案。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不愿意见我们,也不接我们的电话,我们急切的询问得来的却是敷衍的答复:“这已经是最终决定了。”

很明显,我们把事情搞砸了。和这个客户联系最密切的那名员工在5年前就离职了。我们本该和客户保持最紧密的联系,但是我们没有做到这一点。在收到传真后大约一个星期的样子,我提出了请求,最终得到了主任律师的接见--没有任何效果,为时已晚。我们能提供优惠的条款,但却无法弥补多年的失误。而我们的竞争对手却正好符合他们的条件,成了这个客户的新选择。

于是我把所有的经理和销售人员召集到一起,提出问题:“我们从这件事里能学到什么?在将来我们能做出什么样的改变?”我知道,真正的问题不是因为我们犯了错误,犯错误是常有的事。我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我们拖了太长时间才发现有问题。从那一刻开始,我们作出了决定:在每一家客户合同到期的18个月前,我们都必须回访他们,进行协商并签订新的合同。如果客户对于续约有所犹豫,我们就必须马上查清原因,在一切还可以挽回之时进行弥补。

我们一开始实施新的策略,就有了一个重大发现。有些客户对我们非常不满,而我们过去却一无所知。有一位客户对我们的在线信息系统十分失望;另一位客户觉得随着信息量的迅速增长,价格应该相应地有所下调,客户是对的,我们做出了改变;第三位客户不喜欢我们目录系统中的某个部分,我们也改成了他喜欢的样子;第四位客户为我们没有按月给他寄报告而抓狂,我们立即开始给他邮寄报告。

新策略实施了四个月,我们做出了四项改进,满足了四位客户的要求,获得了四位客户的忠诚合作。而所有这些收益都来自于一次失败。在之后的漫漫长路中,我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那一次的失利成了我们公司最有价值的收获之一。

土拨鼠日

现在,显而易见,如果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你就当不起“坚韧”二字。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是件难事。他们忍受着所谓“土拨鼠日综合征”的折磨 。这和他们自我否定的行为模式有关系,即使一次次被失败撞得头破血流也不懂得吸取教训--多多少少有点儿像电影《土拨鼠日》里的比尔·莫雷。

我认识这样一个人,他的服装生意很成功,于是他把大笔的钱拿出来为自己和妻子置办房产。当生意上遇到困难时,他发现自己的资金不够了,到最后,他的公司赔了,房子也没了。你猜他怎么做的?他又去创办了另一家服装公司,运作成功之后,又拿出钱来购置房产,再次遇到困难,再次破产。两次吊死在同一棵树上。

你可能会觉得这只是特例,实际上并非如此。我认识的另一个人,他的爱好是并购公司,他从投资者那里拿来大把的钱,然后给自己开出很高的薪水和津贴,导致公司周转不灵。他自信每一份生意都会十分成功,而他的聪明才智对得起他赚的每一分钱。但是他每次都回到了原点:破产。这样的事情他干了五次。

再来看看我的朋友拉尔夫(真名保密)。他的弱点是投机。他擅长创立新公司和提升公司业务水平,但是他也会利用这些公司进行疯狂的投机,以追逐商机。他不择手段获取授信额度--甚至到了伪造财务报表的地步。他并不想搞贪污腐败。因为只想着如何发展壮大,他忽视了前面可能出现的危机。不管什么事情,一旦过了头,早晚会出问题,拉尔夫就总是陷入一大堆麻烦里。

这些例子可能多少有些极端了,但是受土拨鼠日综合征困扰的人并不少见。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都会因为一些惯性的思维方式而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困境,而这些惯性思维方式又总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首先,我们不喜欢承认问题的根源在我们自己,问题都出在其他人身上--出在那些没有按照我们的想法行事的人身上,或不受我们控制的因素上。责怪别人总比反省自己要容易多了,所以我们总是把自己给择出去。而这样做的后果是,我们帮了自己的倒忙,没有吸取到本应该从失败中吸取的经验教训,也没有机会正视自身的弱点。

接下来要说的是我的亲身经历--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次经历是我在商业上遭遇到的一次滑铁卢:1988年,我的投递公司宣告破产。当初我是白手起家,将完美快递(Perfect Courier)公司一度发展到3000万美元销售额的水平,连续3年在美国《企业》杂志评选的快速成长企业500强中榜上有名,之后和一家公关公司CitiPostal合并,位列1987年《企业》杂志评选的快速成长的公关公司100强榜中。但是我不知足,我的梦想是拥有一个价值1亿美元的公司,所以当看似为捷径的通道出现时,我毫不犹豫地一脚踩了进去,1987年,我们和一家名为Sky Courier的价值7000???美元的公司合并了。

后来我们发现,这家公司存在问题,十分严重的问题。公司创始人要求我们立即注入500万美元的现金以解燃眉之急。我决定从完美快递中拿出这笔钱,这本来并不是什么错误,就算是Sky破产,我们血本无归,也不会影响到完美快递的发展速度。但是我很快发现500万美元根本不够,还需要再增加200万,我又从完美快递里拿出了这些钱。不仅如此,我随后又以完美快递的信用额度为Sky公司提供了几百万美元的担保,以维持其生存。

后来的两步行动才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这个错误把我的基础业务推向了深渊。我当时非常清楚,如果我的第二轮行动失利,完美快递就会陷于困境。如果我们的担保信用因此出现问题,那么完美快递就会破产。

但是我无视眼前的危险,压根儿没有去准备退路。我觉得自己不需要退路。过去那些风口浪尖的历练使得我对自己把握全局的能力非常自信,觉得自己一定可以所向披靡。我没料到的是天有不测风云。第一个打击便是1987年的股市崩盘,这对Sky的商业打印机业务来说是一场大难,一夜之间它就失去了50%的销售额。此外,传真机业务--这项生意已经做了长达20年--突然达到了某种临界值,这就使投递业务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托运文档资料,转而使用传真机来传送文档。在几个月里,完美快递下滑到只剩40%的业务量了。

这一连串的打击造成的后果是毁灭性的,1988年9月,完美快递按照联邦破产法第11章申请了破产保护,时间长达3年,我们的雇员人数从3000人锐减到55人,销售额也从1亿美元滑落到可怜巴巴的250万美元。

这简直是一次文化冲击。我在很多年以后才能冷静下来好好分析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出这样的问题。之所以花了这么长时间才弄清楚状况,是因为我有很多好借口--毕竟我们谁也无法预测到股灾的发生,也料想不到传真机会给我们带来打击。但是我心知肚明,这些都是借口,真正的问题在于:是什么导致了公司漏洞百出,无法应对时局的发展?

寻找答案的过程对我来说异常艰难。这意味着必须承认一个事实:这次破产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的个性缺陷和决策失败。不管怎样,最终我强迫自己承认了我所认识到的事实:我亲手创立了一家令人喜爱的、运作安全、盈利稳定的好公司,却把它置于不应该面临的风险之下,因此造成了它的毁灭。我就是罪魁祸首,此外,这次破产还要归咎于我热爱冒险的天性,以及总爱在悬崖边探头张望的劣习。这就是我自身的性格特点和我自己的“土拨鼠日综合征”。虽说这一次我是被大形势推到了悬崖边缘,但这一切在开始的时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我进行了一系列愚蠢的冒险,进而失去了亲手创立的一切。这次冒险的另一个结果是:成百上千的人因此失去了工作,而更多的人--包括我自己--被噩梦折磨着。

要反省这一切并不容易,这次直面现实的反思是我整个商业生涯中最触及灵魂的经历之一。我并没有因此去改变自己的性格,我知道自己很难改变,也不想改变。我选择了另一种做法,开始集中注意力避免土拨鼠日综合征再次发生。例如,我发现自己总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常常因此忽视了很多好的建议。于是我开始训练自己多努力倾听,不管是否采纳这些建议,首先得确保自己至少能理解那些建议的意思。我还特别重视去发掘那些和我性格相反,但判断力和我不相上下的人的观点。在作出重大决定之前,我都会用某些规则迫使自己考虑结果。

这段时间我的主要成果是调整了自己的风险观念。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和从前一样仍然是个冒险主义者,但是现在我冒险之前都会进行周密考虑。特别是,我会权衡这样的冒险是否会导致别人失去工作。这无疑是我在整个事件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在见识过失业的痛苦折磨后,我对CEO的重大责任有了新的理解:要对雇员的人生负责。

由于有了这样的理解,我在评估每一个重大决定时都遵循一个首要原则:一定要保住饭碗。一旦你的基础业务上了正轨,你就得把它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要去做任何可能危及业务的事情。你可以去进行风险投资,但前提是必须保证核心业务的安全,即使投资全部失利,或面临突如其来灾难,也应如此。从那以后我一直小心翼翼地谨守这条规则。随着生意的健康发展,我的心情也一天好过一天,而最令人欣慰的是,现在我每天清早醒来时都能确定--除非那天刚好是2月2号--今天不再是土拨鼠日。

专注,专注,专注

除了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从失败中学习的能力之外,一个企业家最应具备的品质还包括自律和专注。没有创业的人无法理解这一点。他们认为成功的秘诀在于良好的机遇。我记得我的一个老朋友来我的档案托管公司拜访我的时候,他看着仓库里成千上万的托管箱,不敢相信他自己的眼睛。

“这太不可思议了,”他惊叹,“你看准了一个机会,然后一夜之间就发达了,这太惊人了!”

我认为,他本应该知道事实的真相是:我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来经营这个公司。但是很多人宁愿无视这一点,他们更愿意相信成功的企业家总有些奇遇。比如说,遇到了合适的机会,然后,“哗”,生意一下就起来了。

这种企业神话蛊惑了许多未来的企业家,令他们耗时费力地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机会,希望从中找出必胜的机遇。但是这个世上虽然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机遇,却没有什么一定能让人成功的机会。沉迷在神话当中是很容易的事情,真正困难的--同时也是必要的--是培养自律性和毅力,专注于一次机遇,直到把这个机遇变成企业长足发展的现实。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重要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专注是非常关键的素质,太多的机遇会分散你的注意力,甚至影响企业的命运。第一个阶段就从你准备投入创业的那一刻开始。很多人发现他们无法真正开始投入创业,他们被眼前的各种机会弄昏了头。一直以来,人们不断向我讲述他们脑子中同时出现的各种商业构想,他们想听听我的意见,看哪种想法最有可能确保成功,我告诉他们:“你问错问题了。你应该问,‘我到底想做哪一行?我最喜欢做哪一行?哪一行最适合成为我的终生事业?’”

如果你的创业愿望很强烈,你就需要从所有可以获得的机遇中选择一个--一个比其他想法更能驱动你为之奋斗的构想。然后对其进行彻底的研究。如果你能安排出时间来好好研究一下这个行业当然更好。如若不然,你至少得调查清楚目前这个行业里的企业都是怎样的情况,业务到底是怎么开展的。这就得使用种种手段,包括从商会获得信息、和相关人士交流、会见客户等等。

一定要记住你是在准备做一个长期项目。我经常告诉人们,他们必须计划好在今后的5年内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业务上。这并不代表要你放弃生活中的其他部分,但是在工作中你必须全神贯注地为自己选准的方向付出,直到你的公司最终牢牢站稳脚跟,这的确是一段非常非常长的时间。

因此,你不仅仅需要确认自己是否喜欢这个业务,还要确认它是否适合你去做,这一点非常重要。你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和技能去开展这项业务?你是否理智地考虑过这项业务会把你带向何方?如果你不把其他杂念赶出脑海,专注于一个方向的话,你就很难回答这些问题。

在你下定决心开始新的创业冒险后,更大的挑战将出现在下一个阶段。你会很快发现在身边出现了更多过去无法想象的机会--在你的企业内外这样的机会层出不穷,无比诱人。一不小心你就会丧失对既定方向的专注,偏离了最有可能成功的道路。

在创业初期,只有一种机会是值得你去考虑的。我指的是建立有助于业务发展的客户基础--也就是指通过业务自身生成的现金流来维持业务发展的机会。首先你得分析哪类客户是你应该争取的客户,然后要确定怎样去维系这些客户。之后你就需要心无旁骛地去建立客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