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君当作磐石
45900400000013

第13章 中秋(一)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便到了八月十五中秋。

满院的桂花已经香了好一阵子了,这些天皆是晴好天气,桂花开得愈加浓郁。

杨正昨日便让玉大夫放回家中过节去了。临走前,玉竹将一包裹东西递给他,让他带回去给他阿爹算是心意。杨正不愿意收,让玉竹费了好一番说辞,最后还是玉大夫发了话,他才收下的,然后跟着村里去邻镇的马车一道回临安镇了。

杨正回了家,这灶房里的活便又交给了玉竹。

玉竹今日一大早就在灶房里忙活了。她想试试看能不能做出前两日李青云同她说的家乡的点心,好在今晚赏月时,让阿爹阿黄他们尝个新鲜,也能聊以慰藉李青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乡之情。

于是玉竹白日就耗在灶房里了。中途刘婶过来送了一篮河蟹,又细细地说了蒸蟹的法子,才回去。

玉小弟今日不用去书院,寻了小禄儿几个玩伴,一起在村里里疯玩。到了中午,回家吃饭的空档去灶房里看了看他三姐在忙些什么,然后被一句“别在这挡着我,快出去”给撵了出来。里边乱起八糟的面团看得他心中一阵哆嗦,被撵出来后立马跑至前头医馆跟他阿爹通气去了。

父子俩聚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地猜着玉竹今晚要做些什么吃食,说了半天最后定论:无论做什么,味道定是令人难以下咽。

***

玉家过中秋极为简单,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在石桌上摆上时令水果并点心等,好在院子里的黄菊、桂花开得颇为兴盛,倒也增添了一丝韵味。

只是今年中秋,赶上玉家大姐二姐有身孕,又都是前两三个月的时期,不好外出走动,所以今年的中秋便显得有些寂寥,只玉竹一人在来来回回地忙着。

玉大夫一早就拎了一坛子酒放在了石桌上,拿了个杯子准备月下独饮。李青云有伤在身,他是不准备邀这小子对饮的。

玉小弟趁着他阿爹不注意,也偷偷给自己倒了杯酒,正准备品尝,却被玉大夫一把夺了过去。

“小小年纪,你喝什么酒。”

玉小弟撇撇嘴,吃起葡萄来。

李青云坐在一旁,将玉小弟偷偷倒的那杯酒端了过来。

玉大夫眉眼一挑,又是一副“小小年纪。。”的态势。他刚要开口,却听见李青云说话了。

“无事,陪您喝几杯。再说有您在这,我这点伤喝些酒又有何妨。”

玉大夫被他这简单两句奉承地很是舒坦,心想你小子倒是很有做女婿的觉悟。

于是两人就这样喝起来了。

玉竹从灶房过来,见着李青云竟然在饮酒,“你一个伤患,喝什么酒,赶紧放下,放下。阿爹,您怎么能让他喝酒呢?”

“是我自己坚持喝的,因我在军。家中时,每到中秋都会陪父亲喝几杯。今年却未能返乡,所以便在这儿遥敬长辈。”

玉大夫只看了眼李青云,不作声,只重重叹了口气,“女大不中留。”

玉竹顿时不好意思起来,尴尬的摸了摸鼻子,立刻转移话题,“我做了几样点心,阿爹你们尝尝味道如何。”一面说着一面将食盒打开,一层一层的抽出里面的糕点。

玉大夫父子俩相互看了一眼,稳坐不动。

李青云见玉竹接连摆出芙蓉糕、桂花糕等一连六道糕点,小巧别致,随口吟了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然后捻了块芙蓉糕送入嘴中。

“味道如何?可还吃得?”

“嗯,清甜可口,软糯适宜。”

玉竹笑弯了眉眼,“我照着你说的口味,然后又自己琢磨了一番,做了几次,才终于成型了。阿爹,阿黄,你们也尝尝。”

玉大夫父子俩又默默对视一眼,玉大夫轻咳一声,也捻了块芙蓉糕,只是未送入口中,“阿黄,你三姐幸苦做的点心,快尝尝。”说完,芙蓉糕终是入了口,却意外地觉得味道很不错,忍不住又捻了块桂花糕。

呜呜呜呜,他有多少年没吃过味道这么好的点心了。

玉小弟见他阿爹吃的欢快,终于也伸手捻了糕点往嘴里送,然后就再也停不住手了。

两人你一块我一块,很快就见空碟了。

玉竹见他们吃得急,连忙道:“阿爹,阿黄,少吃些点心,当心积食。白日里,刘婶送了一篮河蟹过来,已经蒸好了,你们点心吃多了,蟹可就吃不了了。”

玉家父子俩听说还有蟹肉,终于不在往嘴里送点心了。

菊黄蟹肥秋正浓,甘香流油的蟹黄、白嫩鲜甜的蟹肉,佐以酒醋,乃是中秋时节众人围坐赏月赏花必备佳品。

玉大夫有些不放心地问了问蟹是如何蒸的。得了回答是按照刘婶说的方法蒸的才放下心来,捏着胡子,“且瞧瞧好了没有。”

玉竹将蟹端上来的时候,父子俩都伸头看着。一只只肥大的河蟹,被蒸的通红,此刻正安安稳稳的收着爪子码在盘子里。又给每人都分发了的醋碟,还不忘叮嘱玉小弟,“蟹肉性寒,阿黄少吃些。”

然后又看向李青云,“你伤还未好,也要少吃些。”

李青云含笑看着她,“好。”若是以后都能这般看着她忙忙碌碌,看着她柔柔地叮嘱别人,看着她尴尬地摸着鼻子,心满意足。

清风徐来,天清如水,月明如镜。

四人就这样坐在院子里,吃着蟹,喝着酒,说着话。

玉小弟抬头看了看月色,明亮如银盘,“三姐,你看那月亮又大又圆,快拜拜,月宫仙子会实现你的心愿呢。”中秋时节,南边有女子拜月的习俗: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玉竹放下手中的杯子,净了手,双手合十,仰头对着明月,口中朗朗道:“愿海内清明,愿医道常青,愿亲友康健。”

玉大夫听着女儿的三愿,心中有些酸涩,她和那人有着同样的心愿.唯愿海内清明。

李青云看着她,惊讶不已,他没想到一个长在村野的女子能说出这样的愿望。他父亲最常说的便是“海内清明,天下无贼”,那是他一生的抱负,所以他才做了诤臣,于是暗杀构陷不断,他也迫不得已十几岁被送入军中,十年后才返京。

海内清明,天下无贼,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