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五四运动
45899400000031

第31章 驱除军阀张敬尧

1919年8月中旬,由于湖南省学生联合会领导长沙群众举行焚烧日货,张敬尧的军警包围了省学生联合会,胁迫学联会长彭璜停止反日爱国运动,张贴布告,解散学联,并查封了省学联刊物《湘江评论》。此后,毛泽东和省学联骨干分子开始秘密地组织驱逐军阀张敬尧出湘的活动。

张敬尧是皖系军阀。1917年至1918年间,直皖联军与湘桂联军混战,北胜南败。驻湖南的湘桂联军司令谭浩明被赶走后,张敬尧于19l8年4月进入湖南任湖南督军兼省长。他入湘后,作恶多端,罪行累累。湖南人民对张敬尧的残暴统治,愤恨至极,一致认为“张毒不除,湖南无望”,并不断地进行反抗斗争。1918年6月以后,湖南各行业的工人,就曾多次举行罢工。

省学联被解散、《湘江评论》被查封的当天晚上,毛泽东同留守的学联骨干在何叔衡处开会,决定要联合学生宣传张敬尧的暴行,并积极准备驱逐张敬尧。9月中旬的一天,毛泽东在湖南商业专门学校召集原省学联骨干酝酿驱逐张敬尧问题。他就驱张的意义和行动作了详尽的分析,指出北洋军阀内讧是驱张大好时机,湖南学生要做驱张运动的主力。并当场布置:一、尽可能策动教职员和新闻界人士支援学生的驱张运动;二、指派学联会长彭璜及商专代表李凤池等人去上海,作反张的宣传,并联络省外的驱张力量共同行动;三、积极恢复学联,作好由爱国运动转入驱张运动的准备。

10月22日,毛泽东同湖南教育界1272人联合署名发出公启,揭露张敬尧派其私党操纵改选并控制省教育会的内幕,反对张敬尧摧残教育事业。11月16日,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原省学联的骨干分子重建学联。成立大会发表了再组宣言,指斥张敬尧一类军阀“植党营私,交相为病,如昏如醉,倒行逆施,刮削民膏,牺牲民意,草菅人命,践踏民权”。

省学联重新恢复以后,为了对抗张敬尧的压力,继续坚持反日爱国运动,抵制日货,照旧没收奸商的大批日货。11月下旬,省学联召开代表会议,决定于12月2日联合各界在教育会坪举行第二次焚毁日货示威大会。

12月2日,长沙工人、学生、教职员、店员约万人,高举“民众联合”、“抵制日货”、“打倒奸商”的旗帜,在教育会坪举行第二次焚毁日货示威大会。张敬尧为了向日本人献媚,令其义子张继忠率部把守会场,其弟张敬汤前来向学生训话,张敬汤训道:“你们教育经费没有,督军拿钱出来办学堂,让你们念书,你们不晓得感恩,反来瞎闹,你们聚众游街,沿途抢劫。你们有书念,为什么要在外面闹,来当土匪,抢人家劣货,扰乱秩序!”他命令士兵驱散群众,搬走准备焚毁的日货,并殴打学生,致伤十余人。还把台上的人拖下来,批颊辱骂,并强令下跪谢罪。这次焚毁日货没有办成,反受如此侮辱。湖南人民被激怒了,一个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开始了。

12月3日下午,毛泽东、蒋竹如、周世钊等一批新民学会会员和省学联骨干,聚集开会研究形势,商讨对策。毛泽东在会上分析了形势,认为湖南人民对张敬尧恨之入骨,青年学生、教育界忍无可忍,驱张有群众基础;张敬尧劣迹昭著,驱张可以得到全国舆论的支持;直皖两系军阀勾心斗角,矛盾重重,驱张有矛盾可以利用;这次镇压反日爱国运动,侮辱学生,更是引火自焚。因而当前是驱张的大好时机。经过讨论,会议决定开展驱张运动,动员和发动全省学校总罢课,继续游行演说。之后,又在楚怡小学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织驱张代表团,分赴北京、天津、上海、汉口、常德、衡阳、广州等地,扩大驱张宣传,争取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从12月6日开始,不到一个星期,长沙全部专门学校、中学、师范及一部分小学都宣布罢课,73所学校的1200多名教职员也宣布总罢教。省学联代表长沙13000名学生向全国发出“张敬尧一日不去湘,学生一日不回校”的战斗誓言。

在长沙各校罢课的同时,各路代表团分途出发。毛泽东亲率一个驱张代表团前往北京。代表团在汉口停留了10天左右,分头动员旅鄂湖南学生一道驱张,联络湖北学生支持驱张运动。

12月18日,毛泽东率代表团到达北京,在车站受到邓中夏等十余人的迎接。毛泽东到北京后,主持驱张运动,使北京成为当时湖南驱张运动的大本营。

12月22日,为了揭露张敬尧的罪恶和宣传驱张运动,毛泽东同张百龄等组织平民通讯社,毛泽东任社长。从即日起发稿,分送北京、天津、上海、汉口各报,把张敬尧祸湘的罪恶和各地驱张运动的消息,加以传布。据有关回忆:平民通讯社社址在当时北长街99号的一个大喇嘛庙内,由旁门出入,毛泽东在这里工作条件很艰苦。办公室设在正殿里,办公桌用一张长条香案代替。白天他四处奔走,晚上就在这里编写稿件,每日发出稿件有五十余件。通讯社的文稿他都要过目,有些则由他自己撰写,如各界向政府的请愿书等。后来驻衡阳、上海等地驱张代表团主办的《湘潮》、《天问》周刊相继出版,平民通讯社曾直接向《天问》周刊发送了大量稿件,毛泽东也为它撰写了不少文章。

毛泽东和代表团成员在京奔走呼号,联络湖南在京的学生、议员、名流学者和绅士,广泛宣传驱张。12月28日,毛泽东出席了在前门外湖南会馆召开的同乡会,参加的有学生、工界、教育界、新闻界、女界、议员、绅界、政界等近千人。会上,代表团及其他人士控诉了张敬尧的罪行,报告了驱张的形势,表示了驱张的决心。

大会请在场的湘藉议员签字担保驱张。议员们见群情激愤无辞可脱,乃书“担任驱逐张敬尧完全责任,如不能达到目的,则全体辞职以谢湘民”。大会议决了通电全国宣布张敬尧罪状并由国民公判等五项决议。

12月31日,毛泽东同彭璜、张百龄等14人以湖南旅京公民的名义,就张敬尧违禁运烟事上书国务院,揭露张敬尧到湘后大开烟禁,劝民种烟。要求国务院“速呈明大总统,将湖南督军张敬尧明令罢职,提交法庭依律处办,以全国法而救湘民”。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同罗宗翰、彭璜等55人为反对张敬尧侵吞湘省米盐公款,向天津、上海、湖南、北京等地的知名人士和群众团体发出快邮代电,要求将米盐公款“在张赃未去,湘乱未宁以前,只可暂归湘绅保管,不得变动。俟湘事平定后,再由全省民意公决用途”。电文全面揭露张敬尧祸湘罪行。1月19日,上海《民国日报》发表了毛泽东、陈绍休、彭横等湖南各界公民代表给北京政府总统、国务总理的呈文《湘人控张敬尧十大罪》。呈文历数张敬尧十大罪状:

一是连年以来,纵兵殃民,烧毁房屋,劫掠财物,强奸妇女,杀人如麻,造成人民流离转徙,死不能葬,生无可归,以致农不得耕,商不得市;二是操纵银行,变相搜刮,致使湘民往日之现金,既悉被吸收,所藏之纸币,又尽遭废撤,金融枯塞,无以为生;三是盗押厂矿,勾结日美拍卖纱厂,卖断湖田,致使公私破产,恢复无期;四是破坏烟禁,勒民种烟,致使烟害无穷;五是扣减教育经费,摧残教育,驻兵各校,侵占房屋,毁损仪器,致学生无校可入,无学可求;六是军队犯罪,以无辜湘民抵戮,并暗杀公民,身蹈刑律;七是查禁报刊舆论,致使言论自由,扫地以尽;八是破坏盐法,目无中央,擅运私盐,乱收盐税,致使盐价骤涨,小民食淡;九是勒索城乡绅民银两,勒捐军米民粮,加收田赋,坐收厚赃;十是逼选民改选省议会,伪造民意,破坏团体,供一己利用。

呈文指出:“张督祸湘,罪大恶极。湘民痛苦,火热水深。张督一日不去湘,湘民一日无所托命。”19日,他还与湖南省城各校教职员代表联名呈文总统,控诉张敬尧摧残教育的种种罪行,指出“我国今日要务,莫急于国强,而国强根本,莫要于教育”。因此,强烈恳求撤惩张敬尧。

1月28日,湖南公民、教职员、学生三个代表团为要求撤惩张敬尧,向北京政府做最后一次请愿。当日上午12时,三个代表团分从前门、后门、西华门向国务院驻地进发,他们打着写有请求内容的旗帜来到新华门。毛泽东等六人被推举为代表,声明非见靳云鹏求个办法不可。在国务院没有见到靳云鹏,他们又来到棉花胡同靳云鹏的私宅。靳云鹏托词不见,由其副官长于比龙接见。六位代表痛陈张敬尧祸湘十大罪状,要求靳云鹏当众宣布解决办法,靳承诺“明日国务会议将湖南问题提出”,下星期四代表再到靳宅听候答复。

在驱张斗争胜利在望之际,毛泽东开始考虑驱张以后,湖南向何处去的问题,他在阅彭璜起草的《湖南改造促成会发起之后》指出,驱张胜利后不能乐观,因为“一张敬尧去,张敬尧方环伺欲来”,不能“虎头蛇尾,换汤不换药”,要“以‘去张’为第一步,以‘张去如何建设’为第二步”,“欲建设一理想的湖南,唯有从‘根本改造’下手”。

4月上旬,毛泽东邀集湖南代表在景山东街中老胡同商讨结束驱张活动问题。因为,这时直系吴佩孚从湖南撤防北上,湘军湘人有联合驱张之势。会议决定,在北京的驱张代表,除了罗宗翰等少数人在京外,其他代表分别到武汉、上海、广东及回湘继续进行驱张活动。

5月,直系军阀吴佩孚部由衡阳北撤,谭延闿、赵恒惕在吴佩孚的默契下,跟在后面,步步紧逼长沙。张敬尧在一片声讨声中和军事威胁面前,惶惶不可终日,6月11日仓皇逃离湖南。历时半年多的驱张运动终于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