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提升综合素质
45886600000021

第21章 教师的外在素养(7)

俗话说:量体裁衣。身体胖一点的教师就应穿宽大一点的衣服。颜色不能太浅。相反,身材偏瘦的教师,要穿浅色的衣服。就面部而言,颈短头大的教师宜穿“V”字大开口翻领的上衣,借敞开的领口使头、颈部显得长些;反过来。颈部较小的教师宜穿高领、筒领及翻领类上衣以增加颈部粗状度、协调头颈比例。目前,佩带首饰之风的盛行,教师也有戴上了项链、戒指等的装饰品。佩带金银饰物的时候,教师应注意,饰物不过大或过多,以免显得过于庸俗,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着装要适合性格

教师的衣着色调的选择应该考虑自己的性格,使衣服的冷、暖与性格的刚、柔相协调。在人们审美通感的作用下,各处颜色都富于感情色彩:红色令人感到热烈、兴奋,橙色令人热情、快乐,黄色令人明朗、活跃,紫色使人华丽、高贵,黑色使人高雅、肃穆,白色令人纯洁、质朴等。教师的性格各异,因此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适当的选取服装面料。这里谈一谈男教师西装领带的配色。

在给学生上课时,穿西装打领带,可以更好地展示男教师的气质与风度。如果西装与领带的色彩相配适合协调,会有优雅洒脱、风韵倍增的良好效果。一般来说,黑色、棕色西装,配银灰色、蓝色、乳白色、黑红条纹、蓝白条纹的领带,显得庄重大方。深蓝色、墨绿色西装,配以玫瑰红色、橙黄色、蓝色、白色、粉色的领带,让人觉得有端庄、深沉的含蓄之美。褐色、深灰色西装,与天蓝色、米黄色、乳白色、红白条纹、蓝白条纹的领带配伍,有活泼生动、秀气潇洒的风度。银灰、乳白色西装,搭配大红、朱红、墨绿、海蓝、褐色、黑色调的领带,给人一种潇洒、安详、秀丽的感觉。此外,系领带还须与衬衣相辅相成。如穿花格、碎花、条纹的衬衣,宜佩带单色调的领带;穿单色衬衣,应佩戴条纹或碎花领带。这样显得协调、得体,否则就会有“不伦不类”“不合章法”之感。

4.教师的服装要适合年龄

教师的衣着和款式以及色调应与自己的年龄相协调。青年教师活泼、有朝气,中年教师年富力强,老年教师干练稳重、精神矍铄。一般说来,青年教师的服装应趋于线条明快,色彩鲜艳,这样反映社会时代特色强一些。如果青年人的衣服颜色过于暗淡,款式过于陈旧。会给人一种缺乏朝气、缺乏活力的感觉。中老年教师的服装应该稳重一些,充分体现他们的经验丰富,沉着干练,见多识广。如果他们的服装过于时髦,过于追求“老来俏”,就会失去朴实大方的美,使人看了不自然。

5.教师的服装要适合教育对象

教师的衣着应考虑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及教育要求。小学低年级教师和幼儿教师,在衣着上应该款式线条明快,色彩鲜艳点,这样有利于启迪儿童爱美的天性;高中教师衣着色彩则不易太鲜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深思熟虑的性格。

总之,教师的衣着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对教育和教学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每一位教师的衣着都应该朴实大方、整洁得体,体现出其高雅的情趣,丰富的涵养,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启迪。

教师精神面貌管理方法

一、加强师德培养,以身作则

教师美好的风度,举止来源于他有一颗高尚朴实的心灵。人的思想品德决定了他的仪表与风度。一个正直热情、光明磊落的人,其外表风度也自然就是端庄、沉稳、落落大方。教师要想拥有一个美好的外在仪表,首先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具体而言,就是要引导教师:

1.忠诚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为教育而献身

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愿意为培养后人献身,他也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的人民教师。

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式下,在这个改革的时期,教育是一切的基础。没有教育也就没有了现代化。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出大批跨世纪的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添砖加瓦。教师要明确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要有使命感、紧迫感,要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献给孩子们,这也是教师职业的光荣所在,值得学生和全社会尊重之所在。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如果对学生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培养不出合格的人才,也就没有尽到教师的职责。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要求教师要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贯注在学生身上,像慈母一样体贴关怀他们。要认真备课,教好课程,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全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教学中,还要始终贯彻教书育人的宗旨,不仅教他们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热爱学生,要对学生们严格要求,同时还要贯彻“寓教于乐”的精神。对学生的“毛病”、错误要及时指出,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人才是有规格的,教师要按一定要求去培养他们。另一方面,教师不要过于严厉,要认真选择教育方法,尽量使学生在心情愉快的同时学到知识,做到“寓教于乐”。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应该受过师范教育,那么师范两字的意思是什么呢?“德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有培养下一代的权利。

教师要做到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就要求教师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则。在学校在学生面前,要给学生做好的榜样,在家里在校外,也要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尊老爱幼,遵纪守法。

教师还要做到正直诚实,心底无私。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能够作学生的表率。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没有丝毫的偏心与偏向,对于班中发生的事件,处理要公正。在生活中,教师也要有正确的是非观,不能做“两面派”,当着学生干一套,背地里又干另一套。这样做会失“民心”的。对学生要以诚相待,对他们的缺点错误要及时纠正,对自己的不足或过失也要诚恳地进行自我批评。主动与学生交流思想,这样以心换心、以情换情,是成为一个深受学生爱戴的好教师的重要前提。

4.谦逊好学,一丝不苟

教师的工作是教学问也是做学问。不管是教还是做,都要有一种谦虚认真、严谨治学的精神。对于一个定义,解释一定要严密;一个算题,演算一定要准确。教学上的成功来源于实事求是,认真钻研的科学态度,如果一个教师治学态度不严谨、粗枝大叶、敷衍了事,不仅完不成教学任务,而且这种治学态度也将在学生中产生极坏的影响。有这么一个小笑话,物理课上一个学生问:“老师,为什么苹果会砸到牛顿的头上?”老师回答得很简短:“就这么巧。”全班哄堂大笑。这件事从此传为一时的笑料,有的学生一遇到这位老师就小声说一句“哎呀!就这么巧。”弄得这位教师很是狼狈。也许当时这个教师想开个玩笑,活跃一下气氛,但是科学面前是不允许开玩笑的,这位教师只有自食其果了。

除了严谨治学之外,教师还要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和其他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教师要想适应社会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合格建设者,就必须要努力学习。除了像外语、电脑等工具性的知识外,还要进一步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对以往的教育方法进行革新和改造。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无止境,教育这门职业,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越干越好。

5.教师的精神面貌体现在教师的衣着仪表上

教师要注意个人卫生,头发、脸、手、指甲要保持干净,衣服不求总是新的,但要整洁得体。一个不修边幅的教师,他的学问再大,总会给学生留下遗憾的记忆。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这些“软件”的同时,还应注意自己的仪表这个“硬件”。只有软硬件配置合理。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来。

二、从小事做起,事事检点

教师美好的风度、优雅的举止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自我严格要求,不断地加强师德修养,逐步地形成的。千万不要认为举止言谈是小事。学生们的眼睛往往注意的正是这些小事。于是教师的“平常小事”也就是有了教育意义,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你们自身的行为是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和儿童谈话的时候,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执行教育儿童的工作。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你们的态度神色上的少许变化,儿童都能看到和感受到。你们思想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之中都会影响儿童,不过你没有注意到罢了。(马卡连柯《儿童教育讲座》,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版,第17页)1.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

教师要做到从小事入手,思想上不要对任何一点小的地方放松,一举手一投足,都要考虑到不要有损教师的形象,这样做教师是否很累?如果教师在未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之时,他就应该事事注意,一旦这种事事注意影响成了习惯,那教师就会自觉地去做,也就不用事事都面临思考该如何做了。每天工作结束之后,教师都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有无过失,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教师,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2.教师要做到表里如一

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往往可以看到这个人真实的面孔,教师也不例外。在学校,有学生、有同事,往往看不出什么,但当他一旦跨出校门,仿佛换了一个人,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好像没有人约束他似的。这种人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他的不良行为必将暴露在众人面前。因此,教师要注意独处时更是考验一个人是否真的表里如一的好时候。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经说过:“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教师的外在素养也需要长时间培养。请记住:美好的外在素养的源泉是真诚朴实的心灵,而善良、热情的心灵也需要外在素养来体现。

教师一定要在完善两者的同时,注意两者的和谐统一。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在尊重教师的基础上,要求教师们注意自己的外表、服装。并且制定一些有关的法规或制度,对教师精神面貌的各个方面作出明文规定,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明确教师的精神面貌的具体内容,使教师们用最好的面貌、最佳的心境去培养下一代——祖国的未来。

教师的教态行为

一、课堂身姿语的运用

身姿语是指人体躯干的动作所发射的信息。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如何运用自己的身姿语呢?形体上庄重但不故作姿态,神态上自信但不盛气凌人,潇洒利索,自然得体,是对教师身姿语的基本要求。古语有“站如松,坐如钟”的说法,这句话对于教师授课来说也同样适用。具体说来:如果站着讲,站立要稳,但不可总站在一处,给学生一种呆板的感觉;不要左摇右晃,给学生一种心神不宁的印象;不能长时间手撑讲桌,使学生以为你疲惫不堪。如果是坐着讲,坐姿要正,不可趴在讲桌上,使学生以为你精力不支;不可手托下巴,使学生以为你漫不经心;不可如坐针毡,前仰后合,使学生以为你心不在焉;不可坐在凳子上转过身去板书,使学生以为你懒散懈怠。如果手执教鞭,不要以教鞭拄地,像是老人拄拐杖,使学生以为你暮气沉沉。坐着讲久了,应当站着讲一会儿,站着讲久了,或者坐下讲,或者自然地移动脚步,变换一个位置,调节一下课堂的气氛。

教师在讲台上授课,众目昭彰,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学生的情绪。因此,教师决不可忽视自己的身姿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的体态,实际就是教师的风度的外在形式,郭沫若说它是“文化的表征”、“思想的形象”,是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在行为举止姿态方面的外部表现,是教师的思想品质、知识修养以及情感的表达。

教师的体态总的来说,应该稳重端庄,但也不能强求一律,应因人而异。男教师年龄大些的应着力于老成持重,有学者风度;年轻些的应该潇洒自如,充满青春活力;女教师则要端庄、慈祥、亲切,这样就会给学生以人格的示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体态,尤其是站、走都要得体,要给学生以挺拔、轻松的印象,不要左右摇摆或者把手插在衣袋里,站的位置,一般地应该站在讲台的“黄金分割”点,但也不能总是站在一个地方,固定不变的位置使人产生疲劳的感觉。让学生朗读、听写、演算时,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慢慢走动,一方面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方面促使部分精力分散的学生集中注意力。

可是,有的教师带些不良的习惯到课堂上,比如上课时不停地眨眼睛,有时还掏耳朵、抠鼻孔,站没有站相,常斜靠在桌子上,更有甚者,半倚半坐在桌子上,把脚蹬在学生的椅子上,这些不良习惯动作,都会给学生不好的印象,引起学生的嘲笑和反感,影响教师的威信,影响上课的效果。

二、克服体势呆板的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得出:信息的总效果=55%的面部语言+28%的声调+17%的文字。这就是说,人的“身体语言”占整个信息表达量的一半以上。这一研究告诉我们:教师如果能较好地驾驭自身的身体语言,则可以成为对学生施加特定影响,调整双方心理距离的重要手段。相反,如果教师体势呆板,一方面有损于教师的形象和威信,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集中学生在课堂内的注意力,不利于保持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

教师立于讲台前,双手分撑在讲台上,自始至终保持着同一个讲课姿势,这是体势呆板的一种表现;在教室内机械地移动位置,是体势呆板的第二种表现;而教师的头、手、下肢、躯体等部位的变化,不能协调一致和表现出综合效用,则是其第三种表现。国外一种研究体势语言的理论认为:保持毕恭毕敬的态度,会使对方放弃要想接近你的念头。而把对方带人自己的领域,也容易使对方产生紧张感。讲台前是教师上课时向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主要场所,相对于学生的座位来说,它属于教师的“领域”,这一空间存在着对于学生位置的优势。因此,教师站在那里保持相对静止的讲课姿势,正好与这一环境氛围构成一个整体,给学生心理上以一种胁迫感、紧张感,它无形中拉大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注意的品质还在不断发展之中,对自己的控制能力还较差,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单调、体势呆板,就很容易引起他们大脑皮层的疲劳,使神经活动的兴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