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张学文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45878200000026

第26章 肺结核及大咯血

肺结核是最常见的一种结核病,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建国后随着预防接种和新型抗痨药的广泛应用,此病的发病率大大下降,但临床仍不时发现一些不典型的肺结核病人,有的迁延不愈,有的失治误治,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中医治疗肺痨(肺结核)已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一些属疑难证的病人,或久用抗痨药而效果较差的肺结核患者,中医药辨证论治仍具有一定的优势。我们也曾治疗了不少肺结核病人。兹举例如下,以见一斑。

如治李某,男,48岁,陕西省咸阳市马庄乡农民。1993年5月9日初诊:患者因头昏气短,头感麻木,全身乏困无力,纳差,进食胃胀,进行性消瘦恶寒发热,腹部硬痛,腰酸痛,咳嗽,大便稀溏等多种症状,在西安某医院就诊,经胸片等多种检查,诊断为:肺门结核、间质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经住院治疗有所好转,但上述症状仍在,因经济困难出院,求治于中医。查患者除上述症状外,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数,身体消瘦。

证属脾肺两虚,兼有郁热。治法宜先拟培土生金,清泄郁热为治。处方:党参10g,茯苓12g,当归10g,炙甘草6g,焦山楂15g,沙参15g,百合12g,黄精12g,麦冬15g,五味子10g,鱼腥草15g,黄芩10g,柴胡6g,6剂。

二诊:服上方后乏困无力好转,已不发冷发热,有精神。继服上方去柴胡,加生地10g,玄参10g,6剂。1993年6月2日再诊时,患者述回家后连服上方18剂,自觉精神好转,头昏头木、纳差胃胀等均大为减轻,求方巩固。鉴于药已中病,而病情复杂,非一日能愈,嘱其坚持服用上方,并加杞菊地黄丸以资巩固。一年后拍片复查,结核已钙化吸收。

此病人以头昏气短、头木求治,而临床表现症状繁杂。患者进行性消瘦,疲乏无力,胃胀纳差,以前按胃病治疗,效果不显。西医检查确诊有肺结核、肺炎等多种疾病。辨其证,病位涉及脾、肺、肾、胃,其性质虚实夹杂,新病旧病交织。当此之时,抓脾肺两脏之主要矛盾,兼及肺部郁热,用药清补兼施,补脾益肺,补土生金,补益不峻,清热不猛。方中党参、茯苓、炙甘草、沙参、黄精补脾肺之气,培土生金;沙参、麦冬、百合益肺阴;当归养血;山楂、五味子收敛肺气,兼消食滞;鱼腥草、黄芩、柴胡清泄肺热。方中既有四君子意,又有生脉散之方,平和清淡,故可久服,以后益阴补肾以图根本,防止复发。若急躁冒进,用药偏燥偏热,均易发生他变,反不易用药矣。

大咯血,喉部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排出称为咯血。通常先有喉部发痒或不适感,然后咯出鲜红色血液与痰相混,内含小气泡,临床以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最为常见。中医常分为肺热壅盛、虚火上炎、瘀血内阻等证型进行辨证论治。有些大咯血非止一种原因,咯血时间长,咯血量多,治疗比较困难,值得深入探讨其病因及证治。

如治朱某,女,42岁,干部。1988年5月10日初诊:患者自1984年起,每逢5~7月即出现发作性规律性咯血,时轻时重,多则一次咯血达300ml,4年内每发作均去西安某医院住院治疗,曾怀疑“支气管扩张”,终未确诊。7月后咯血自行停止。1988年5月3日,咯血又发作,经住院用输血、止血等法治疗,咯血不能控制,请中医诊治。症见咯血量多而频,色鲜红,颜面苍白,头晕乏力,口干,手足心发热,烦躁失眠,舌淡胖有齿痕,舌边有散在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涩无力。

辨证:气阴不足,瘀阻肺络。治法:益气滋阴养肺,活血化瘀止血。处方: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2g,生地12g,白芍15g,丹参15g,川牛膝12g,三七3g(冲服),党参15g,阿胶10g(烊化),沙参15g,玄参15g,小蓟12g,旱莲草15g,焦山楂10g。

二诊:服上方6剂后,咯血量、咯血次数明显减少,但仍感头晕乏力,手足心热,烦躁失眠。继用上方加五味子10g,6剂。

三诊:服上方后咯血停止,精神好转,睡眠改善,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守方继服,至6月22日再诊时,患者精神明显好转,面色红润,与以前判若两人。随访2年,一直未发。

此案每年5~7月定时发病,有明显的时间(季节)节律,此时春旺阳升,似与木火刑金有关。患者咯血色鲜红,口干,手足心热,烦躁失眠,脉沉细,属阴虚火旺兼肝火之象,但又咯血量多,颜面苍白,头晕乏力,舌淡胖有齿痕,脉细而无力,似有气虚不摄之象,舌边有瘀斑,脉象兼涩,则因瘀而血不循经甚明显,故以桃红四物汤去川芎之辛以为养血活血之当归;党参、沙参、玄参益气养阴清热;川牛膝活血兼引血下行;丹参、三七、小蓟、阿胶、旱莲草、焦山楂化瘀止血。前后治疗不到一个月,五年之沉疴痊愈,说明大咯血虽病因复杂,证非单一,虚实夹杂,前后错综,但只要仔细辨析每一个症状,反复思忖,也能理出头绪,逐渐治愈。

又如葛某,女,35岁,陕西省户县郊区农民。1988年11月20日初诊:10天前突然发生大咯血,色鲜红,多则一次咯约200ml,去西安某医院住院治疗,怀疑“支气管扩张”,经用多种止血药物,咯血不止。刻诊:咯血量多,色鲜红,精神不振,两胁胀满,心烦易怒,时有干咳,咽干,舌边尖红、少苔,脉弦数。

辨证:肝肺郁火,灼伤肺络。治法:清肝泄肺,养阴止血。处方:黄芩10g,山栀10g,桑白皮10g,玄参15g,麦冬12g,生地10g,百合12g,白及10g,生甘草6g,大黄6g,6剂,清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6剂后咯血停止,精神好转。但仍感胁胀,咽干,心烦易怒,舌边尖红,脉弦略数。方已对证,继以上方加香附12g,五味子10g,6剂。

三诊:再未发咯血,心烦胁胀明显减轻。继用上方6剂,至12月11日再诊时,诸症痊愈,随访2年未发。此证与前案明显不同。此证咯血而量多色红,伴烦躁易怒,舌边尖红、少苔,脉弦数,显系木火刑金,灼伤肺络,同时有肺经郁热,热盛伤阴症状,故用黄芩、山栀、桑白皮清泄肝热肺火,玄参、生地、麦冬、百合养阴清热,白及收敛止血以治标,生甘草清热泻火而调药,大黄泄表里之热毒,故诊治4次,服药20余剂而获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