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经典故事丛书(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下)
45877200000003

第3章 妇女运动的先驱克拉拉

每年的3月8日是个好日子,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劳动妇女都会兴致盎然地欢度自己的节日。然而,你知道“三·八妇女节”是谁倡议的吗?

1910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一位德意志社会民主党女党员提议,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节,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同意,会议郑重地通过了相应的决议。这位妇女就是著名的“国际妇女运动之母”——克拉拉·蔡特金。克拉拉·蔡特金是她婚后的名字,结婚之前她叫艾斯纳·克拉拉。

1857年,艾斯纳·克拉拉出生于德意志萨克森邦埃尔茨山下的维德劳村。她的父亲是本村惟一的乡村教师,拉得一手好提琴;她的母亲出身于思想开明的市民家庭,受过高等教育。从克拉拉很小的时候起,他们就很重视对女儿的教育。

在父母的悉心培养下,克拉拉成长为一个既勇敢顽强又爱动脑的孩子。五岁的时候,克拉拉就像男孩子似地爬很高很高的树,跳很宽很宽的沟。在与同龄小伙伴争论的时候,她往往能以有理有据的论辩,说得对方哑口无言。而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她又表现出惊人的冷静和果断。有一次,克拉拉带着弟弟和七八个小伙伴正在一条大道的弯口处捉迷藏。突然,一辆马车向孩子们冲来,速度非常快,风驰电掣般。小伙伴们一下子吓得“哇哇”乱叫,四处逃散。而克拉拉的弟弟和那个最小的小伙伴,因为太小,竟吓得不敢动了,望着飞驰而来的马车惊恐万状地大哭。这时候,克拉拉立即飞快地冲过去,一手拖起弟弟,另一手拉着那个正哭着的小伙伴,迅速地退到路的一边。

克拉拉还十分同情穷苦的孩子,并反复思考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以及富人为什么对穷人那么凶狠等问题。她百思不得其解。她太小,还没有想到改变社会,但她已经知道主动帮助穷人。比如,十几岁的时候,她就曾因为同情卖报的小女孩,一下子把自己口袋里所有的零钱都交给她,用够买七份报的钱,换了一份报。为此,克拉拉的父母还夸奖和鼓励她。

1871年底,克拉拉的父亲为了让孩子们受到更好的教育,带着全家迁居莱比锡。莱比锡是德国中部的经济、文化中心,工商业和科学、艺术、教育等都很发达。当时的德国已经统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现了悬殊较大的贫富差异。在这里,克拉拉广泛地接触了城市生活,思考的问题更多也更复杂了。

1874年,17岁的克拉拉进入莱比锡女子师范学校学习。她学习十分刻苦,各门成绩都很优秀,尤其在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写作方面,更显示出她突出的才华。

莱比锡女子师范学校的校长是克拉拉母亲的朋友,她常常与克拉拉谈论有关男女平等的道理,对聪明、刻苦又坚强的小克拉拉十分钟爱。这位女校长的言论对克拉拉影响极大。然而,克拉拉不同意女校长以基督博爱精神消灭贫富差别的观点,而主张通过革命来改造这个不平等的社会。克拉拉坚持自己的信念,决心寻找一条消灭贫富不均的道路。

在读书期间,克拉拉经常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公开集会和有组织的革命活动,并在21岁那年,加入了德意志社会民主党。

1878年,21岁的克拉拉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国家女教师的资格考试。就在这年10月,德国国会通过了《反社会党人法》。克拉拉所在的社会民主党被迫转入地下工作。克拉拉一边为这项法令的受害者募捐,一边考虑如何号召工人拿起武器作斗争。

在这艰难的时刻,克拉拉得到了一个俄国革命流亡者的帮助。他给她看《共产党宣言》,帮助她透彻地分析德国以及世界的形势,为她拨开迷雾,带她走出思想上的困惑。他还使克拉拉对共产主义有了正确的认识。这个人就是克拉拉后来的丈夫奥西勃·蔡特金。

在共同的革命活动中,克拉拉和奥西勃产生了爱情。1881年,奥西勃被德国驱逐出境,克拉拉依依不舍地送他到边境。1882年,克拉拉移居巴黎,与奥西勃·蔡特金结婚。

婚后的蔡特金夫妇经济十分拮据,主要靠翻译和给报社写文章赚取一些稿费。他们只能在工人区租下一间狭窄而阴暗的房间;一边写稿,一边从事革命活动。

1885年5月,为悼念巴黎公社的死难烈士,法国社会党决定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工人集会游行。勇敢的克拉拉走在游行队伍的前面。这次游行遭到了巴黎当局的武力镇压,克拉拉的脚被警察的马刀砍伤。她当场倒在地上,幸而得到工人的救护,被送回家里。克拉拉从此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和自由的虚伪,更坚信工人的真正解放决不能靠富人的施舍,也不能走改良道路,而只有自己起来革命,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在巴黎生活期间;克拉拉和她的丈夫共同参加了许多革命活动,与各国的社会党人都有过接触和工作联络,也为巴黎的工人运动做过不少工作。1886年,克拉拉带着她的两个孩子,回德国的莱比锡去探望她的弟弟。她接受德意志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在党内会议上作关于巴黎工人的政治状况的报告。在报告中,克拉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生动地介绍了巴黎工人的政治情况,报告十分成功。此后,她便经常作类似的报告,并逐渐成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杰出的演说家。

1889年初,克拉拉的丈夫因病去世,她悲痛欲绝,几天几夜昏迷不醒。这一年克拉拉才32岁。

正在这时,党组织把负责筹建第二国际的工作交给了克拉拉。刚刚痛失伴侣的她,带着她丈夫的未酬壮志,忍痛全力投入工作。在克拉拉的积极努力下,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于1889年7月在巴黎隆重召开。在大会上,克拉拉作了题为《为了妇女解放》的报告。

在报告中,她认为妇女解放运动是工人运动的一部分,保护妇女权益,即是保护了工人的利益。她说:“那些在旗帜上写着解放全人类的人,不应当使人类的半数,由于经济上的依赖而沦为政治和社会的奴隶”她提出应该男女同工同酬。在这次大会上,她当选为第二国际书记处12名书记之一,负责领导国际妇女运动。

1910年,在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上,克拉拉提出了将3月8日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倡议,并获得通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克拉拉坚决执行第二国际的决议,在德国发表反战演说,敦促国会发展反战宣言,号召工人罢工,举行示威游行。1911年,克拉拉秘密来到瑞士的伯尔尼,召开国际妇女代表大会,促使大会通过了《反帝国主义战争宣言》。

克拉拉回到德国后,因为反战被当局逮捕,后因病被保释出狱。但她始终坚持反战立场,毫不妥协,出狱后又参加了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左派组织——“斯巴达克团”,继续宣传反战观点。

1919年,61岁的克拉拉在德国公开宣布她参加德国共产党,并代表德国共产党出席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成立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她被选为共产国际妇女部书记。1920年,应列宁之邀,克拉拉来到俄国,专门从事共产国际的工作。她先后去法国、意大利建立共产党,甚至在75岁那年回到德国,以年龄最大的议员身份,主持了国会开幕式,并发表演说,号召劳动人民同帝国主义斗争到底。

1933年3月8日,克拉拉在莫斯科出席了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大会。为了表彰她为国际妇女运动所作的杰出贡献和英勇不懈的奋斗精神,苏联政府给她颁发了列宁勋章。人们尊敬地称她为“国际妇女运动之母”。

这年6月,克拉拉·蔡特金在苏联莫斯科安详地去世了。苏联政府和人民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苏联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斯大林、伏罗希洛夫等人,在庄严的《国际歌》乐曲声中,向这位杰出的德国女共产党员的遗体告别,并沉痛地送她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