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太平洋这边的中国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巨变,中华民族犹如一头沉睡百年的雄狮,奋起了。
中国的变革,注定要农村包围城市。改革开放的步伐,率先由“泥腿子”从安徽凤阳县下一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落——小岗村——迈开了。安徽凤阳是出过明太祖朱元璋的地方,也是穷得家家户户都唱凤阳花鼓一到荒年满天下要饭的地方,以此闻名天下。
1978年末,小岗村每户出一个代表,十几个农民聚集一处秘密开会,其保密程度不亚于解放前的地下工作。为能吃饱肚子,十几个人郑重其事地写“决议”,盖手印,把村里所有的田地分给各户,实行包产,当年这举动无疑属于“犯上作乱”。(这份秘密“决议”现今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编号GB54563。)
此事很快被媒体曝光,犹如一声巨大春雷响彻华夏,分田合理,一呼百应,小岗村农民带了一个开创改革新纪元的好头。其后,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可耕种土地上,各种耕作管理办法大胆地冲破陈规,在基层不断涌现出来。种田人索要的无非是“耕者有其田”这个几千年来最朴实的要求,小岗村农民率先打破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地权观念,由此导引出各级政府顺应潮流改革土地制度,出台一系列农村土地使用试行管理办法。在利民利国的新政下,广大农民有了相当的自主权,从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不具活力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到站在河边跃跃欲试的“土地包产到户”,又到大胆摸石头过河的“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再到完全被农民欢迎接受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中国的耕地由原来的铁板一块归属国家和集体,变革到把土地使用经营权交到以家庭为单位的会种田的人手中。新政下还可以依法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极为宝贵的土地资源可以适时向最合理的配置处流动,让最会种田的来种田。何等朴实的道理,却发挥出耕地的最大功效,真正使地尽其用,人尽其力,仅此一举就将建国后三十年农村压抑的局面扭转过来。
1978年冬,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按下了鲜红的手印,分田到户,率先实行农业“大包干”,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自此,以勤劳闻名于世的亿万中国农民切实登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舞台,农民的创造力一夕间被解放出来,精神力量实实在在变为物质财富。中国的粮食产量由1969年的两亿一千万吨,增加到1979年的三亿三千万吨,再增加到1989年的四亿一千万吨。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积重难返的农民温饱问题,基本上全国性地被解决了,这绝不亚于一场翻天覆地的社会革命,作为中国人口主体的农民此刻才算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粮食是农民的命脉,粮食连年增产,意味着长期落后于发达国家农民的中国农民持续地实现了从物质进而到精神等各层面的提升,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不久即可望与之齐头并进甚至超越发达国家。
可圈可点的是,中国的粮食由长期依靠进口转为基本不用进口。了不起的中国农民,以占世界7%的可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个时候中国人才可以说,七亿农民当家做主人了。什么叫主人?主人就应该是一个家庭中管得起饭的人。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也滋润催生了鼓岭史无前例的变化,福闽本多华侨台胞,不少先进的经济理念和生活时尚率先登陆沿海,总设计师吹响改革开放号角其后的十余年里,一个崭新的鼓岭如同女大十八变般,以愈益美丽的容貌呈现在全世界面前。
像一个如约而来如期而去的仙女,神奇的鼓岭晨雾一如既往地聚散有时,只是云开雾散时,雾里锁定的青山绿水农家院,渐次有了变化,山更青,水更绿,农家院更气派。因地制宜种植的各种经济作物茁壮成长,繁花斗艳遍布山野,园林树木新颜迎春,一派郁郁葱葱。鼓岭的白萝卜越来越水嫩,红番薯越来越香甜。耕者有其田,桑麻自当家,总也忙不过来的活路现在全由劳动者自己安排,农民可以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再不会有人横加干涉农家地里种什么,也不会有人荒唐制约家畜家禽圈里养多少生猪和母鸡,山里人采了山货尽管拿到集市上换现钱,这都成为搞活农村经济的好事而不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有了钱的鼓岭人就像有了腿脚外加翅膀,可以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山里人的见识和经验不断在增长丰富着。
改革后,有经济头脑和善于学习新技术的鼓岭农民,不仅仅靠山吃山,还一步步从被动到主动,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培植各种山货。蘑菇、木耳、山药、天麻,适时点种,如期成熟,到季节批量收获,还可以预约城里的经销商上门收购,只要货品成色上好,尽可以待价而沽,过去不敢想象的货币金额,现在成为日常小账。
鼓岭山里人,在一天天摆脱贫穷落后的同时,开始远离孤陋寡闻,两轮的摩托车、三轮的农用车,甚至四轮的小面包车,尽可以把他们送到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去开眼界、学时髦、长本事。他们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懂得维护并争取自己的权益,这一切发生在鼓岭,也改变着鼓岭。
年逾八旬的郭茂福身体依然很好,腰板笔直,目明耳聪。他已经不建房子了,体力再好也建不了时下农民瞧得上眼的小楼房了——预制板隔层,瓷砖外墙,安装铝合金门窗,预埋风管水管强弱电管。
房子在更新,知识在更新,建房子的人也在更新。郭茂福劳动了一辈子,闲是闲不住的,如今鼓岭人盖新房不再用青砖黑瓦了,他就把家里用不着的小砖瓦窑改造改造,在支农专家指导下做成了培育木耳和香菇的温床。一年到头,郭茂福培植的干鲜山货带来的收入很是可观,比他当石匠时赚的工钱翻了十好几番。他们一家还承包了十几亩土地,除了种两季水稻,还种鼓岭有名的萝卜和番薯。早稻晚稻收了,摆上自家稻场,脱谷扬场晒干,金黄的稻谷堆成小山,先上交承包粮,再留出来年育秧的稻种,还多多有余的谷子就用碾米机器碾成白花花的大米,尽够自家吃饭了,吃不完的白米想拿哪儿卖就拿哪儿卖,稻谷的糠壳碾成粉末拌上精饲料还可以喂猪喂鸡。鼓岭的公路通了,白的萝卜红的番薯收获了都有经销商来收购,一边装货,一边数钱,农家一盘棋全活了,最直接的好处是郭茂福的钱包厚实起来了,郭茂福的左邻右舍也大抵如此。
郭茂福这个干了六十多年的石匠泥瓦匠,在改革的形势下落伍了,农民住楼应运而生,他也退出了全靠人力建房子的历史舞台。一辈子喜欢房子的郭茂福看东家西家都盖起了新楼房,也不甘寂寞,花了不少钱请人给自家盖起了三层小楼。他请的不是草台班子,是拿得出规范设计并反复修改让自己满意的正规班子。新盖的楼房,墙体保温防噪,外墙清一色是瓷砖,每一层安装电灯已经不算什么,大厅里有彩电音响,卫生间都配热水淋浴,正经八百模仿福州城里的酒店。
郭茂福爱跟乡亲们说一句话:从没想到这辈子能赶上这么好的时光。他这辈子真是应了那句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郭茂福隔三差五往郭氏坟茔跑,这是他给自己规定的一生一世的使命,只要有口气,就得到这儿来。他盘着尚且灵活的双腿坐在绿油油的青草地上,一边烧着自备的香火纸钱,一边再也不忌讳说错话了,多少年没敢说出来的心里话呀,此刻痛痛快快地说个够。看着干爸郭大山和恩人小山子的墓碑,他的眼泪断线珠似的往下掉,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不住念叨:干爸干妈啊,茂福对不起你们啊,给干爸干妈添过多少麻烦,以前没有孝顺好你们,你们要是都健在,茂福天天给你们做木耳炒鸡蛋、香菇炖仔鸡,一点不嫌麻烦啊。哭完干爸干妈,郭茂福又哭小山子:山子啊山子,你救了我却撇下我走了,你不该啊,我哪有你的本事大,真不该拿你的命换我的命啊,你要是健在,肯定是个当头的料儿啊,早领着我们把铁路修到鼓岭,修到叶霞村了呀……呜呜——
晋安区人民政府在鼓岭镇的老社戏场专门为郭大山、郭茂福召开了平反表彰大会,向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明文宣告,表彰他们在抗日时期保护和转移美国落难飞行员的大义之举,这不仅支援了中国的抗战,还支援了美国和全世界的抗战,具有了不起的国际影响。
郭茂福同志到加拿大修铁路,不仅每个同胞应该同情他受洋人压迫和剥削的苦难遭遇,同时也应该颂扬他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华工为加拿大的铁路交通建设做出了奉献和牺牲,加拿大历届政府都表示肯定和感谢,郭茂福同志的这段历史不存在任何污点,以前为此加在郭茂福同志身上的一切污蔑不实之词,全部推倒,予以平反。
大会确认郭大山和郭茂福同为抗日战争时期鼓岭地区的模范人物,颁发奖状奖章。
表彰会请老英雄郭茂福讲话,都没有想到他竟是这样开场:要表彰就表彰郭大山和他的儿子郭小山吧,我自己没有什么可以表彰的。会场一阵惊异哗然,接着鸦雀无声。郭茂福讲了,那天美国飞机出事,当时他站在水田里看见飞机从头顶上栽落,胆都被吓破了,拔脚往家里飞跑,跑到家门口又看见飞机就在不远处的荒草地上起火了,那时间他已经不那么紧张害怕,可以看清开飞机的不是日本人。管不管呢?正害怕矛盾交杂时,他不由自主回想起在加拿大修铁路时铺轨机溜坡,郭大山的儿子郭小山奋不顾身冲上前,把处于危险中的他和工友推开,牺牲了自己的性命,工友们却都保住了。在郭小山英雄形象感召下,他终于受良心驱使,鼓起勇气去救助美国人,救人以后的事情也都是郭大山做的,美国飞行员就藏在郭大山家,自己只是跑了跑腿,却给郭大山留下莫大风险,日本鬼子抄家时险象环生,全因郭大山沉着机智,才保全了美国飞行员的生命。比起他们父子的作为,他郭茂福实在没有什么好表彰的。
郭茂福,实实在在的山里人。
听完郭茂福的讲述,到会的人无论领导还是民众都在诧异:那么多天,日本人挨家挨户搜查,郭大山和郭茂福是怎么把美国飞行员藏得那么严实的?这么多年没人知道,现在才听郭茂福说是藏在郭大山家里。郭茂福几十年一直不敢对外讲郭大山家南墙的夹道,现在保密保不住了,他原原本本把夹道的事情讲了出来。就因为郭大山家的夹道保全了美国飞行员,也让郭大山夫妇承担了天大的风险,他们夫妇常常宁可自己少吃甚至不吃饭,也要保证美国飞行员有饭吃。会场上一片惊叹,四十多年了没人知道这个美国飞行员躲在什么地方,更没人知道郭大山家有个夹墙。
郭茂福又当场拿出郭大山托付他的《郭氏医书》,讲了该书的来历:郭大山为之耗尽了最后的心血,在性命已垂危的日子全是靠救死扶伤的意志撑着才编完这书的,编完三天,郭大山就离开了人世。“文革”中他不敢透风,为不致该书流失,他已经秘密珍藏《郭氏医书》十多年了,借此场合和大好机会,他要亲手献给区人民政府,相信政府能为郭家几代人的心血结晶找到最好的归宿,也算是对英雄郭大山最好的纪念和交代。
郭大山夫妇离世后,他们住的小屋小院一直由郭茂福管理着。小山子不在了,郭大山夫妇又无别的子嗣,当干儿子的继承干爹的房产在当地很合规矩,郭茂福却没拿救命恩人家的房子为自己所用或谋私利,这个石匠一辈子做事都是凿子碰石头——实实在在,且又是个十分重情义的人,在他心里郭家父子对他的恩德比天还高,岂能容得半点私利掺杂?这个房子永远是他缅怀恩人的殿堂,不能挪作别用。
前些年,大山媳妇一走,郭茂福厚殓安置完老人,就把恩人的故居好好清理打扫了一番,该晒的晒,该洗的洗,不要的杂物都妥善清理了,弄得里外干净。以后每逢大小节日,他必上郭氏坟茔祭奠,祭奠完也必上这老屋来看一看:一是他永远放不下对郭家父子的情感,二是他还牢记着小山子在加拿大时的嘱托,相信密尔顿终是要回鼓岭来的,哪一天密尔顿果真来了,见不着人见着房子也算不枉到鼓岭一趟。只要远道而来的客人愿意,郭茂福想,他可以在这套最有怀旧感的房院里安静舒适地住下来。
小山子交代的书包也被郭茂福视同生命,保存完好,他把书包拿过来放在恩人故居里,觉得这才是得其所哉。郭茂福越老越相信小山子说得不会错,密尔顿一定会回来的,他要认真保护好郭家的老房子和这个洋书包。
从干妈仙逝到区里为他召开表彰大会,二十多年过去了,郭茂福每隔三五年都要拿白石灰粉刷一遍郭家的老房子,里外都粉。外墙粉大半人高,里墙全粉,这样既可以防白蚁还可以吸潮,对老屋老院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屋外的篱笆也都被郭茂福用新竹子更换一新,灶房和茅房的草顶也都换过了。
为密尔顿哪天回归鼓岭,能找回当年的感觉,郭茂福把“文革”时毁掉的观音菩萨神龛重又设置好了,点上红蜡烛,插上香火,佛光普照,这屋里的感觉立刻不一样了,还真是当年的氛围。
鼓岭民风崇拜观音菩萨,均因祖上都是山民或渔民,山高水深多有凶险,打猎进山捕鱼出海有观音菩萨照看着,逢凶化吉。改革开放后,“文革”时一度蒙冤的菩萨也“平反”了,鼓岭的家家户户又都供奉起来。
神龛放在靠南墙的石头柜子上,柜子的木门打开,把里面的背板一挪,就可以进到南墙夹道。原来一直不敢对外暴露的南墙夹道,在区里开完对“二郭”的表彰大会后,人人都知道了,不光鼓岭人知道,一传十,十传百,区里、市里甚至省里都知道了。从那以后,乡区政府都很重视,划拨资金,委托郭茂福好好保管维护,把这里作为纪念和见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老百姓保护美国飞行员的遗址,供后人参观瞻仰。节假日里学校的老师会带着孩子们前来,旅游旺季国外游客也开始慕名而来。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越来越多,抗日战争中被中国老百姓营救过的美国飞行员和其他军事人员为数不少,还健在的美国老朋友也组团到这里来参观怀旧,表达对中国人民的敬佩和感谢。不忘旧情的美国老朋友拍了很多照片和录像带回美国,说要通过大众传媒向更多人展示中美人民的友好,把当年抗击法西斯的战斗情谊传扬开来,带动中美两个大国的十多亿人民世代友好。
上世纪80年代末,“二战”时因飞机落难而被中国老百姓营救过的美国飞行员健在的已不多,在的都已届高龄,他们十分怀念那段在中国的时光和救命恩人,又担心随着故人离去这段感人的历史不久会被尘封遗忘。下情上达,华盛顿五角大楼于1991年初责成当年这些飞行人员在编的宾夕法尼亚州空军方面,盛情邀请中国大义老人访问美国,郭茂福也曾被列入受邀名单,但实在是因为几近九十、年事已高而未能成行。
自从鼓岭开过郭茂福的表彰大会,来郭家故居参观的人多了起来,郭茂福的名声也大了起来,他身体一直还好,绝不像个八十好几的老人。他一天也没闲过,每天清晨早早起床,天蒙蒙亮就到郭大山家来了,洒扫擦拭,白天如果有孩子或游客来参观,他还充当义务解说员,介绍当年发现和营救美国飞行员的事迹。中午客人们散了,他就匆匆赶回家吃口饭,再去打理他的木耳香菇,忙完了,又过郭家这边来,准备下午的接待。从叶霞村到青石坡,长年累月,留下了郭茂福老人去来往返的无数足迹。
正是:一代工匠名传扬,植菇护冢也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