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假如这个世界亏待了你
45863900000003

第3章 拆掉思维的墙,改变你的思维世界

假如这个世界亏待了你,反省一下你的思维是否有问题。大多数人都懒于思考,懒于创新,只会一味地学习、模仿他人,跟着他人走已经铺好的路,沿袭他人的经验而行,最终形成一种思维惯性,让生活变得了无生趣。其实,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会给你带来惊奇地发现。所以,要想生活多姿多彩,拆掉思维的墙,改变你的思维世界。

人,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曾经说过:“人不过是一株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可是,人是有思维的。要想压倒人,世界万物并不需要武装起来;一缕气,一滴水,都能置人于死地。但是,即便世界万物将人压倒了,人还是比世界万物要高出一筹;因为人知道自己会死,也知道世界万物在哪些方面胜过了自己,而世界万物则一无所知。”

的确,人类利用思维的力量,只需挖一个陷阱,在陷阱口上盖些茅草,便能让最凶猛的野兽束手就擒;看到天然的森林大火,人类利用思维的力量而想到保存火种,进而钻木取火;利用思维的力量,人类首先在头脑中设计出千万种自然界并不存在的奇妙玩意儿,并把这些玩意儿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才得以把整个地球折腾得天翻地覆……

人类的每一种进步,每一种行为,都与自己的思维能力脱不了关系,离开了思维,人也就不成其为人了。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许多历史学者,都把“思维能力”理所当然地包括在“人”的定义里边。

有一位古代希腊的思想家在回答“什么是人”这个问题时,把“人”说成是“无毛的两足动物”。这种回答遭到另外一些思想家的否定,有人把一只公鸡的羽毛全部拔光,指着鸡对众人说:“看看,这就是他所说的‘人’!”

人与其他动物相比,人具有思维能力,这一点就显得特别突出。到目前为止,类似的思维能力我们在其他动物身上还没有发现。某些较高级的哺乳动物,像猩猩、海豚之类,虽然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觉、学习和推论的能力,但还远不足与人类相比,更无法被称之为“思维能力”。这也许是造物主的有意安排,也是对人类的无比恩宠。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多数动物具有与人类相仿的思维能力,那么地球上会变成什么样的情形呢?即使一只小小的蚊子或者牛虻具有了思维能力,也足以把人类搅得终日不得安宁,更不用说豺狼虎豹之类的大动物了。

我们不需要锋利的牙齿,只需要保持我们锐利的才智。要找出旁人已经想出的成果,然后我们也许能够想出比他们更好的主意。这就是为什么其他的动物包括一些大型凶猛动物已经灭绝,而我们人类得以生存的许多原因。我们如果停止运用智慧,就有可能沦为过时的废物,和其他废物一样,被灰尘封闭起来。

有这样一个故事:大量欧洲人开始涌入澳洲开拓殖民地时,有一个在澳洲奋斗多年的冒险者,穷困潦倒,一事无成,以至于流落街头,无家可归。有一天,他偶然在海边捕到一条大鲨鱼,他发现鲨鱼肚子里有个小皮包,包内有一张几十天前的英国报纸,报上报道说英国和一个国家爆发了战争。从这条信息他想到:战备物资需要大量羊毛,羊毛价格肯定会上涨,而在当时,澳洲的羊毛严重滞销,价格极低,甚至是没有人愿意收购。而从英国开来澳洲的船,至少还要再过一个星期才能到达。于是,他开始大量收购羊毛。过了一星期后,传来消息,许多经商的人都把生意转向做羊毛,羊毛价格直线上升,这位冒险者靠这条信息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

一张看上去不起眼的旧报纸上的消息,却蕴藏了巨大的商机,但这商机需要人去发现。罗曼·;罗兰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套用罗曼·;罗兰这句话,我们说,世界上不是缺少商机,而是缺少发现。在纷扰繁复的现实生活中,商机时时、处处存在着。涛走云飞里,花开花谢时,都可能孕育着商机。而要觅得商机,把握商机,就必须善于在多变的世界里洞微烛幽,见微知著,及时获取有用的信息,不断地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

于万事万物中,人就像一株芦苇一样微不足道,但是最为伟大是人有思维。人的思维能够改变自己的内在基础,是人力量的源泉。只要运用大脑,积极思考,我们就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发现机会,创造机会,实现人生目的,改变自己的生活。

你的心墙在哪里?

人的心里都有一堵墙,这堵墙可能来自外部环境,也可能来自你自身。你为自己设置了这样一道障碍,在生活中它就成了时时刻刻约束你的力量,你只在它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免不了会处处受限,无法施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心智模式。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成长环境不同,在思维模式上都有差异,因而人们的心智模式也存在很大偏差,就像有的人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如鱼得水,有的人却处处碰壁。

有一段著名的祈祷词想必大家都听过:愿上帝赐我一颗平静的心,去接纳我所不能改变的事物;赐我无限勇气,去改变那有可能改变的东西;并且赐我智慧去辨别这两者的差异。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拥有这样的智慧,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有一颗平静的心,认真对待生活。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烦恼的人仍然大有人在,不顺心的人到处都有。要辨别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麻烦属于什么性质,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在这之前,我们的心里早就有了一个预先模式在起作用,只在第一眼就轻易地为事件定性,从而限制了更多可能性。

在哥伦布航海发现新大陆以前,当时的水手们认为,在地球的尽头,水会像瀑布一样落下去。

哥伦布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十分推崇到过中国的马可·;波罗,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并且对中国和印度十分向往。当时虽然“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完备,但已经极为盛行。哥伦布对此也深信不疑,认为地球上的海洋之间是相通的,如果地球是圆的,那么通过航海绕地球一周还会返回原地。

为了实现自己的航海计划,哥伦布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求助,请他们予以资金和船队的支持,他会到达东方,带回他们所需要的香料、黄金,以及丝绸、瓷器、茶叶。

但是当时许多人还不相信“地圆说”,他们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子。西班牙曾为哥伦布的航海计划召开过一次专门的审查委员会,在会议上一位委员甚至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回到出发港,那么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

直到1492年,哥伦布的航海计划才得以实施,他说服了国王。而在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带着西班牙国王给印度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百多艘帆船,从西班牙的巴罗斯港出发,一路直向正西航行。经过七十个昼夜的艰难航行,在1492年的10月12日凌晨,哥伦布船队一行终于发现了陆地。这就是后来的美洲大陆。

当时哥伦布以为自己到达了印度,所以将当地的土著居民称之为印第安人。此后,哥伦布又率领船队三次横渡大西洋,登上了美洲大陆的其他海岸。

在世界的发展史上,哥伦布的远航具有重大的意义,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开辟的意义,不仅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更在于它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原来的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新的港口城市和海上贸易的国家迅速崛起,以无法阻挡的强劲发展势头崛起于世界。而后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西方开始了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促进了整个世界文明的进步。

哥伦布远航的意义不只是发现了新大陆,他富有探险精神的实践同样给人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是墨守成规还是大胆冒险?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若没有这些人的锐意进取,就不可能取得进步。

万事开头难。也可以用这句话说,很多事情我们第一次面对时,往往不知所措。比如,第一次去公司参加面试,第一次要在公众场合演讲,第一次要组织一次会议。在还没开始的时候你往往在心里已经产生了恐惧,万一搞砸了怎么办?你最怕的往往不是没能把事情办好,而是不敢承受搞砸后的结果。而一旦有过这样的经历和经验,到你第二次演讲、第二次组织会议的时候就不会害怕了。第一次的成功会给你信心,原来自己是可以做到,可以办好的。即使第一次失败了,你也已经承受了搞砸后的状况,再糟糕也就是这样了。一个能输得起的人,还怕赢不了吗?

对手:不在一个战壕里的伙伴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希望在某个行业、某个领域里,就只有自己这一家,形成垄断局面。而实际上真正要企业成为常青树不是一家独大,而是整个行业都要发展,否则自己的生存就是个问题。

竞争机制的存在,是为了活跃整个市场经济,为市场的发展增添活力,不然市场只会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可言,又怎会有商机出现?

竞争的作用是使一个行业的蛋糕做大,即使很多人会来分,但是每个人分到的分量甚至会比原来的整个蛋糕大。这就是共赢,共同获利。这才是一种健康的发展模式。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生物学上的“优胜劣汰”。达尔文对自然规则的这个发现同样适用于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对手是和自己一样的人,甚至是有着一样的心思,都想着进步,想着战胜对手,就是这样的一种心理机制,才形成了大范围的进步,人类的整个发展历程就是这样一种机制在起作用。

很多人害怕对手,认为对手在跟自己抢夺资源和利益,而资源和利益是有限的,那么对手加入进来,自己能够占有的资源必定会减少,所以对手的存在无疑会侵害到自己的利益。

这种想法很普遍,当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从一个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没有对手是不行的。也许在一个短时期内,你在市场上占领了这一块的所有业务,时间长了,不免心生懈怠,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那么对现有业绩满足,不去开发新产品,或者不去维护原有的市场,不加强内部管理,将自己视为上帝,用不了多长时间,整个企业的发展就会出现停滞,甚至倒退。而原来你并不在乎的小公司,就可能乘虚而入,用高质量的产品攻占你原来的市场,从而取而代之。

对手是时刻存在的,你没看到可能因为他们的规模还比较小,还在发展的阶段,但是他们在发展,这一点不容忽视。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要有一颗警戒心,这警戒心不是为了防范对手,不能在其刚出现时,就予以强大的打击攻势。“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如果将心思全放在这方面了,那么一个人的堕落或一个企业的衰落就已经拉开了序幕。害人之心不可有,人和人之间应该是一种友善关系,要把自己这个个体融入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而不是仅仅追求自己的暂时利益,要从一定的高度上来看待问题,每个想成就大事的人都应该有这样的高度和大胸襟。

这种警戒心更应是针对自己的,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和激励。一个人要做什么,心里应该有个明确的定位,当然是为了自己,为了生活幸福,得到自己想要的,自己应该获取的,这才是正道。弱肉强食,应该成为一种激励机制,而不是恶意的打击报复。

对待对手的最好态度就是欣赏。你想,之所以他成为你的强劲对手,说明你们现在的表现在别人看来是差不多的,你能做到的他也能够做到,而且有时候他甚至要比你做得更好。你知道自己稍微掉以轻心,就可能让对手借此抓住机遇,而自己再想赶上就很困难了。你认识到了这样一种危机,因此,对自己更加严格要求,对每一步的计划都要求天衣无缝。而在这个过程中你已经获得了一笔财富,这财富就是对手给你的。

但不能只是欣赏对手,还应该感谢对手。换一个角度来说,你欣赏对手的同时就是在欣赏自己。一个人若想成为你的对手,首先是你要看得起他,如果你心里对他不以为意,自然不会将一个比你差很多的人视为对手,这样的竞争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你也不愿意落个倚强凌弱的坏名声。

如果对方确实在某个方面超越了你,很可能就是在警告你,你自己内部出现了问题,这时外在的信号就是一种善意的提醒。要相信对手是存有善意的。而且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或是更大的范围上来看,你和对手不是敌人,而是共同奋进、并肩作战的伙伴,只不过暂时不在一个战壕里。

给自己一个有创意的生活过什么样的生活,选择权在你手里,给自己一个有创意的生活,过有创意的人生。你要相信一件事:人生要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快乐,你之所以寻找创意无非是在追求一个真正快乐的人生。快乐与创意是分不开的,而创意的对立面就是机械化,当你过着一个机械化的生活时,怎么可能会快乐呢?假设你今天的工作很机械式怎么办?身为公务员每天都在工作中处理一样的文件,作为医师每天看类似的病症,当个律师得严谨以待每日的法律事务,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可能过得有创意吗?首先,你希望在工作上拥有创意的空间,就不能允许自己陷入一个机械化的模式里。

你还在为自己生来就不聪明而苦恼吗?不用担心,其实你应该想一下,又有谁是生来就很聪明的呢?很少。不用担心自己不聪明,智力都是在慢慢增长的,每个人都是通过学习而开发智力的,因此只要你努力锻炼自己的智力,就不用担心自己的思维不如别人。创造性思维是通过后天培养的,和拉小提琴或弹钢琴一样,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生活中应该学会通过有意识的锻炼来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千万不可以因为懒惰而放弃你对生活的创造性改变,更不可以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而拒绝创造。不可以沿着别人走过的路前进,要勇于开拓,下定决心,走自己的路,在自己的路上留下你坚定的脚印。要敢于挑战极限,做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在你创新之前你应该明白,创新是一个十分艰辛充满挑战的过程,它需要清晰的目标,坚定的信念,有时还要忍受别人的冷嘲热讽。因为,创新意味着你要突破常规,打破常人一直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如果你没有做到,或是半路遇到了挫折,你身旁的人就会对你冷嘲热讽,劝你放弃自己的目标,让你不要再异想天开。这时,你就需要理清自己的思绪,不被外人的情绪所干扰,坚定信心,顶住压力向前奋斗。其实,别人的意见根本不重要,因为你已经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你应该为自己目前的成就感到自豪。有时候,创新并不一定要彻头彻尾地否定以前的一切,创新也可以是对你自己的资源的一种全面整合,还可以是对自己未知潜质的一种开发。无数事例证明,那些获得成功的人,并不都是拥有高学历、守规矩、勤快的人,而是那些肯动脑筋、突破常规的人。

其次,要学会换一个角度思考事物。你要学会换一个角度看事物,换一种态度对待生活。要想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你就必须学会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面对同一个问题,你可以想象到的解决方法越多,你的发散性思维就越强。例如:在思考一张纸的用途时,你不仅仅会想到可以在上面写字,还应该想到它的其他用处,如折成各种东西,还有画画、燃烧、做窗纸等等。

最后,要敢于不断的尝试,你要明白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尝试中发现的。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你寻找路的过程,就是不断尝试的过程。在尝试的过程中,你肯定会面临很多挫折,但是记住,千万不要被挫折击倒。

所以,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用改变的态度对待生活,只有给生活一点创意,生活才会用更精彩的姿态迎接我们,使得我们越来越热爱生活,感受到生活带来的快乐。

你可以“站在树上看风景”

换角度思考,不但生活中处处能叫人茅塞顿开,另辟蹊径,而且还能使人常常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人活一世,一定要将自己放在主动权的位置上,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要用宽容的心去换个角度看待,以健康的心态来看待一切。

伊朗导演阿巴斯拍过一部经典的电影叫《樱桃的滋味》,该电影获得了第五十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其中有一段情节印象深刻:有一个心怀悲痛的人爬上一棵樱桃树,准备就此一跃,结束自己的生命。正当他打算跳下去的时候,来了一帮嬉笑打闹的小学生,当他们走过樱桃树时,看到他站在树上。

一个孩子问他:“你在树上干什么呢?”他想他不能告诉一个孩子自己打算自杀的事实,于是他说:“我在欣赏远处的风景。”

“你没有看到你的身边有很多樱桃吗?”孩子问。

他低头一看,原来自己一心想着自杀,竟全然没有理会树上那些大大小小的红色樱桃。

“你可以帮我们摘樱桃吗?”孩子们接着说,“你只要用力摇晃,樱桃就能落下来,帮帮我们吧。”

这个人忽然忘记了自己要自杀的事,将心放在了帮孩子们摘樱桃的事情上。他开始在树上快乐地摇晃着,很快地,樱桃纷纷落下。地面上也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大家兴奋又快乐地抢着樱桃。

经过一阵哄抢之后,樱桃都被孩子们抱走了,大家也渐渐散去了。这个人坐在树上,看着孩子们欢快的背影,不知道为什么,自杀的想法已经全然消失了。他采了一些樱桃,高兴地爬下了樱桃树,向回家的路走去。

回到家,老婆和小孩在等他吃饭,孩子们看到爸爸带着樱桃回来了,都很开心。晚餐时,他和家人快乐地吃着樱桃,忽然间,他发现,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生活还是有另一种感动在心间的……

故事中的男人,先是将“站在树上自杀”的事实,说成是“站在树上看风景”,这是他第一次不同角度的感受;然后,又在孩子们的引导下,将“借以自杀的树”转而看为“结满红色樱桃的树”,这是第二次不同角度的感受;最后,他将“自己的悲观”和孩子们天真的“乐观”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第三次不同角度的感受,将故事的内容引向高潮。

生活中难免有不愉快的事情,关键在于你看问题的角度,是把它们看做“幸福”,还是当成“痛苦”,全在于你自己的决定。想一想,如果你认为你周围的一切都是不好的、悲观的,你每天还会快乐吗?如果你认为你周围的一切都各有各的好处,你是不是会觉得每天的日子都很灿烂呢?

改变角度,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你站在什么样的角度看待你的人生,生活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回报你。你悲观,生活就会暗淡;你宽容乐观,生活就会快乐满溢。

一个人看到一只蜘蛛在不断编织着被风雨破坏的蛛网时,叹了口气,说:“我和这只可怜的蜘蛛一样,不断忙碌却一无所得。”从此,他越来越消极。

第二个人看到蜘蛛,说:“这蜘蛛真笨,为什么不选择一个可以避开风雨的地方织网呢?我以后做事一定要学聪明些。”从此,他变得越来越聪明。

第三个人看到蜘蛛,说:“这只蜘蛛不屈服的精神太可贵了,我要向它学习。”从此,他变得越来越坚强。

同是看蜘蛛织网,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却有不同的感悟,最后也产生了不同的人生结果。

换个角度看人生,是一种智慧、一种宽容,也是一种生活的技巧。有一句广告词说:“高度改变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改变人生。”世间事物,究竟是高还是矮,是宽还是窄,是长还是短,是正还是反,是黑还是白,是欢乐还是痛苦,并不是取决于我们的处境,而是取决于我们的心境,取决于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和眼光。所以学会换一个角度看人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

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看法,你就会发现,人生不存在不变的形态,只要转过另一面,自然能够转悲为喜、转危为安了。

所以,人在世上,要懂得转换角度看人生,要尽量改变自己的眼光,去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这样人生将无处不飞花。

换一种活法更有趣儿有意识地去作些改变,改变一些观念,改变做事的方法,墨守成规什么好处也没有带给你,你都已经看到。那么还怕什么呢?从现在起,为你的生活投入乐趣。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你逛街时看到一件喜欢的衣服,你觉得穿在自己身上一定很好看。可是,你又顾虑重重,上班时间都是穿工装,买回去会不会没机会穿?我穿素色衣服穿惯了,这一件是不是太鲜艳了,不符合我平时的风格,会不会突然间变得让人觉得突兀?或者我已经有一件这样款式的衣服了,再买了不是浪费吗?再说夏天都快过去了,我买裙子还能穿上身几回啊?

把这些忧虑都抛开,好吗?如果你是真的喜欢,你现在又买得起,你穿上真的很好看,至少你心里觉得穿上这件衣服整个人都舒服了很多,漂亮了很多,那么还等什么呢?可能就因为这样一件颜色鲜艳的新衣服,你的形象都会改变很多。首先,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你心情好了,穿在身上很漂亮,一下子就自信满满了。穿回家去,大家都会觉得眼前一亮,说“你早就应该这么穿了,真好看”。你也不用发愁周末跟朋友一起出去没有能穿出去的衣服了,而且适时地换一下风格,给人一种新鲜感,才觉得自己不再是每天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生活而生活,成为工作的奴隶,而没了自己的风格。

热爱自己的生活,时时发现生活的乐趣,暂时发现不了的时候就适当去做一些改变,不要害怕改变。一点小小的改变有时候就是新生活的契机,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打开心门去看,才会看到生活中更广阔的天空。你不禁会感叹,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换一种活法,有时候就是那么精彩。

一个小山村里有两个人,一个叫威威,一个叫天天。他们一起挑山泉水去城里卖。一天一人挑15桶,每桶1元,也就是说一天他们每人可以收入15元。

威威和天天又挑着水走在去城里的路上。威威对天天说:“我们现在每天可以挑15桶水,等我们老了,挑不动水了,该怎么办呢?不如我们现在铺一条水管到城里去,这样以后我们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天天一脸茫然地说:“可是如果我们现在把时间用来铺设水管,我们一天就赚不了15块钱了。”

天天不同意威威的看法,仍旧每天挑15桶水去城里卖。威威也每天挑水,只是他每天只挑10桶,剩下的时间他就在家人的帮助下铺设水管。

两年过去了,天天的身体也没以前强壮了,他每天紧赶慢赶就只能挑10桶水了。而这时候,威威的水管也已经铺到城里去了,他拧开水龙头就可以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