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一样的温州人
45812200000018

第18章 没有什么不可能

不一样的思维:

穷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普通人小打小闹可以,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实力,在市场竞争中,一定要保存自己的实力,不要拿鸡蛋与石头去碰。

温州人:公司要发展,一定要壮大自己的实力,怎样才能壮大自己的实力,除靠自身发展外,一定要借助外在的力量,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使自己快速地壮大起来,这样,鸡蛋很快就会成长为大石头。

温州不仅出老板,还是一个出经验、产模式的地方,这源于温州人天性爱冒险,从来就有“敢为天下先”的超凡勇气和决心,在温州人眼里,只要你胆子够大,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我们不仅钦佩温州商人敢闯敢拼的劲头,更被他们运筹帷幄的魄力所震撼。”德州市温州商会秘书长李林说。

在许多人眼里,温州人的企业都是小打小闹,那是因为温州人的起步低,大部分都是靠白手起家,具有“草根性”。

实际上,许多温州人都是心比天高,对于企业的发展都有着长远的规划。温州人认为,公司要发展,一定要壮大自己的实力,怎样才能壮大自己的实力,除靠自身发展外,一定要借助外在的力量,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使自己快速地壮大起来。这样,鸡蛋很快就会成长为大石头。

前些年,温州中小企业不断壮大,有些甚至成为行业的领导者。于是,温州人不仅有了蛇吞大象的胆识,更有了蛇吞大象的实力。

在浙江省嘉兴市,有一座有名的五芳斋大厦。“五芳斋”的招牌出处,有专家考证认为:在我国古代,五是一个常用的数量词,与食物有关的五应源于五谷之五。“五芳”是指五种谷物的芳香,“斋”即“书房”、“店”的意思。可见,将“五芳斋”用作饮食、糕点店的店名是非常符合其词义的。

好多外地人认识嘉兴,是从五芳斋粽子开始的。但是,当《天下温州人·走遍中国》的记者前去嘉兴采访的时候,嘉兴温州商会秘书长叶女士告诉他们:“五芳斋大厦就是嘉兴温州商会会长厉建平的资产,中国驰名商标五芳斋已名归温州人。”这个敢于吞掉五芳斋大厦的温州人就是厉建平。

厉建平祖籍温州瑞安。年轻时插过队、教过书、还从事过公安工作。改革开放后,时任嘉兴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的厉建平毅然决定下海经商。厉建平说:“我的第一桶金是经营煤炭和石油,并迅速完成了原始基本积累。”

有了资金的厉建平变得“不安分”起来,他想办一些实业作为发展方向。最终,厉建平的眼光瞄上了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五芳斋。

2002年,厉建平买下了五芳斋60%的股份,正式入主五芳斋。在别人眼里,厉建平这个温州人敢于吞掉老字号五芳斋,他就是能吞下,也消化不了。但是,厉建平却让许多人刮目相看。

成为了五芳斋的主人后,厉建平首先不断改进和创新产品花色,把五芳斋粽子的品种从最初的两三种发展到近百种。接着,他还开发出月饼、汤圆、八宝饭、咸蛋、卤制品等五十多个食品系列。

厉建平还注重销售网络的编织。如今,五芳斋已在国内十几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分公司,在长三角高速公路服务区设有65家连锁店,几百个“放心早餐”供应点遍布各地,五芳斋粽子不但畅销全国,还出口亚、欧、美、澳、非五大洲。五芳斋的实力不断强大。

2004年,厉建平成功组建浙江五芳斋集团,集团旗下共有16家子公司,涉及农副产品流通、食品加工、房地产开发、国际贸易四大领域,拥有员工3000多人,年销售收入达6亿元。五芳斋还被农业部等八部委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2005年3月,总投资1.3亿元,占地160亩的五芳斋产业园区建成投产,使五芳斋的年产量达到3亿只粽子、3千吨系列食品。

2005年5月14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嘉兴市政府主办,五芳斋集团独家承办的“首届中国粽子文化节”在嘉兴举行。作为“天下第一粽”的“五芳斋”,把每年的5月14日定为了中华粽文化的节日。在文化节上,厉建平是这样表达自己的心声的:“五芳斋作为全国粽子行业的代表,承担着传承历史、传承文化,振兴中国民族食品工业的重任。因此,想通过承办本次中国粽子文化节,进一步挖掘和弘扬粽子文化,探索粽子产业发展的新途径,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开创民族食品产业新的未来。”

市场经济就是弱肉强食的经济,不管是蛇还是大象,讲究的是真正的实力。只要有实力,蛇吞大象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有了这种“蛇吞大象”的勇气,一穷二白的普通人一样能够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

周成建是美特斯·邦威品牌的创建者,在当初为自己的产品命名时,他提到:“我们先推出了美特斯·邦威的牌子,然后联合身边的一些摆摊的朋友,一起做专卖店。自创品牌之后,有限的资金成为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启动资金只有几百万,满足市场需求需要成倍购买机器,扩大生产,但如果把钱用于建立工厂,其他工作就做不了了,更别说创什么品牌。”刚开始也没想到有国际化这一天,只是想起个洋气点的名字。

形成自己的品牌之后,接下来,周成建关心的是如何找到一条借力打力的路子来实现自己的跨越式发展。周成建先后投入上千万元,与广东、上海等地多家服装加工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采取“借鸡下蛋”和“借网捕鱼”的服装产业供应链,1995年5月第一家专卖店开业后,美特斯·邦威的加盟店数量每年以几何级数增长。随后,周成建一鼓作气,又把借助外力的模式也用到销售环节,采取特许连锁经营策略,“共担风险、实现双赢”的加盟商根据区域不同,每年分别向美特斯·邦威交纳5万至35万元的特许费,所有加盟店实行“复制式”管理。就这样一无厂房、二无设备,总部只有几间业务洽谈室和几台电脑的美特斯·邦威,在短短数年中实现了产品市场的快速扩张。有了年产系列休闲服1000多万件的强大产能之后,周成建接下来就可以专心经营美特斯·邦威品牌。当美特斯·邦威品牌形成国际大气候后,他逢人便阐释美特斯·邦威的含义:“创造美丽独特的产品、品牌、企业文化,扬国邦之威。”如今人们印象最深的涵义恐怕就是周成建大力宣传的这个品牌吧。

在经商思维方面,周成建是“大胆”的,不仅仅体现在他的经营策略上,更是鲜明地透露在创建“虚拟经营”管理模式上。在周成建的倡导下,美特斯·邦威集团在服装行业首次完成了“虚拟经营”管理模式。周成建曾经笑谈这一点说道:“当时这条路也没有现在这么清楚,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只想换一个做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在不断地适应、不断地变化,从而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生存的方式。”“虚拟经营”管理模式是美特斯·邦威发展历史上最精明、也最为重要的“一步棋”,这是在前无古人和无可借鉴的路上,第一个成功实施虚拟经营的企业。

有记者曾问周成建:“虚拟经营”管理模式到底是偶然的成功还是必然的成功呢?

周成健回答说:“我认为任何事情没有必然就没有偶然,所以作为任何一个企业,作为任何一个人,你不管运作什么模式,只要你是认真做事的,我认为你就有机会成为状元。”

不仅如此,他还把美特斯·邦威取得的成绩和发展空间归结于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一个人要生存,必须要不断地回顾、总结自己,不断地去寻找新的思想观念,不断创造赚钱或者生存的机会。这段积累的过程,一方面是建立在前面失败的基础上,另一方面自己也要不断去学习人家成功的经验。”

难道不是吗?只有无所畏惧地去想、去做,才能赢得最后的成功。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这样说过,“如果问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则是:第一,无所畏惧;第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

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也许经过自身的努力,没有实现目标,但是,只要我们做了,我们就不会有遗憾。而有些人尽管不时想到一些好点子,但是,他总是瞻前顾后,不敢放开去做,结果,留给他的永远是遗憾。曾无数次听人叹息:“其实我也想到了,只可惜我没有像他那样去做,要不,我也会成功的。”胆识是经商的第一关键,看到了机遇,就应该立即行动,没有行动,只能证明你缺乏胆识,缺乏勇气,也就选择了与成功擦肩而过,留下的是终身的遗憾与无尽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