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一样的温州人
45812200000016

第16章 勇气创造机会

不一样的思维:

穷人:其实我并不是没有能力,只是我没有机会。如果有机会摆在我面前,我也会成功的。

温州人:做生意要靠机会,但机会不是等来的,机会要靠自己凭勇气去寻找,去创造。

丘吉尔说过:“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首,因为这种德性保证了所有其余的德性。”这里所说的勇气,就是一个人的胆量、胆略、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力排众议、破釜沉舟的决断力。

很多商人在经营生意时,缺乏胆识,在风险面前瞻前顾后,老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结果因为惧怕承担风险而失去最诱人的“奶酪”。只有那些有勇气去面对各种机遇的人,才会拥有美味的“奶酪”。

何建国有一句名言:“池塘就像一个地区,企业就好比生活其中的鱼。池塘里若都是小鱼,那么池塘里的空间、资源是够的。但是小鱼总会长大,小鱼成了大鱼就会从一个池塘跳到另一个池塘去。所以要是想做大做强,对外投资是必经之路。”何建国从创办耀华集团的初始就是要“光耀中华”。也因为他一直心存此念,这些年,他一直把振兴中华产业当作自己的事来做。所以他才会不断地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发展了,国家也就发展了,他寻求对外投资的先头兵是当定了。

1985年,何建国还是一个校办工厂的推销员,推销员总是天南地北地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碰到了半球集团的老总。两个人在闲聊之余,半球集团的老总告诉他说冰箱的继电器也得靠进口,闻听此言,何建国十分震惊,但在震惊之余,他想到更多的是行动:我要给中国人争口气!温州人的性格就是说干就干。1986年,何建国把他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上,创办了耀华电器厂,“耀华”二字,倾注了他“光耀中华”的决心和为此而奋斗的希望。

耀华电器在何建国的经营下,还算发展的有声有色,再加上依托在温州这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耀华”可以说是乘东风而上,一路顺风顺水。在温州柳市电器突飞猛进的20世纪90年代,何建国却已为当地电器企业的生存而忧虑:柳市狭小的平台上,短短几年,就出现无数电器厂、电器集团。表面上看起来这是好事,一个小小的镇就有这么多的电器老板,但实际上,过多的生产电器,销路跟不上,这必将导致恶性竞争,进而引发“价格大战”。如果真到了那一步,那后果将不堪设想。自己当初成立耀华的初衷就是要光耀中华,如果这么多电器工厂的存在无法给社会带来更多财富,反而会因为陷入价格战的泥潭,破坏整个市场环境,岂不是跟自己当初的设想背道而驰?何建国的想法是好的,而且他能这么想,也说明了他已经看透了当时的情况。但问题是,这么多的电器企业,能够在竞争中生存下去的,也许只有寥寥几家。那么,怎么避免自己不在竞争中惨遭淘汰呢?难道仅仅是被动等待吗?当然不是。何建国不是那种会被动等待的人,他想,这里既然路子越走越窄,那我们何不走出这里,到外面广阔的世界里去寻找更广阔的空间?

何建国为他自己的这个想法兴奋。他在深思熟虑之后,带着他的耀华集团突然从温州柳市的电器行业中消失了。从1996年开始,何建国带着他的耀华一直在实践他的这个设想:带领耀华到全国寻找合适的土壤生根发芽。时至今日,已经12年的时间了,在这12年的时间中,耀华集团走出了一条与其他温州企业不同的发展之路: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通过租赁、参股、承债及控股等方式并购了包括合肥高压开关总厂和安庆变电器厂在内的16家企业。

与此同时,温州的很多企业看到了何建国的成功,也纷纷从温州这个狭小的平台中走出来,进入安徽,参与当地的国企改革和行业整合。浙商先后兼并收购了安徽一百多家大中型企业:胜华电缆集团收购了安徽电线电缆厂;万事利集团兼并收购合肥动力机械总厂等3家企业。宝业集团投资2.35亿元建成中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正在安徽全力建设集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住宅产业化、机械加工制造四大产业为一体的第三大基地……

经过近10年在安徽投资的摸索,何建国已经有了非常切身的体会,他把兼并的过程看成为“优势互补”:人家看中的是我们灵活的管理体制和营销网络,而我们看中的是人家的技术、人才和品牌优势。

20世纪西方国家一度盛行的企业兼并热潮曾被视为企业快速做大做强的最佳方式。但不久人们发现,企业兼并、联合存在诸多内部问题。那么,作为企业快速做大做强的最佳方式为什么没有让企业走向更加繁荣,反而纷纷落马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理念不兼容”。

何建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大家都知道,要融入一个企业,需要改良企业的理念,那么要融入一个地区呢?何建国非常清晰地意识到:必须要给这个地区渗透“温州商人的经营理念”,要兼并这个地区的企业,就必须让这个地区的企业适应自己的经营方式。传播一种经营的理念,不像是讲一堂课那么简单,而需要一个平台,需要有一个强势的管理。就在这个时候,安徽省浙江商会应运而生了,而敢做敢为的何建国被大家推选为安徽省浙江商会的会长。

三年多来,浙江商会发挥民间商会的网络优势,以商引商,协同政府积极拓展两省经济技术合作的新领域。不仅帮助企业论证项目,协调银企关系,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还引导和鼓励浙江民营资本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和公共事业建设,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何建国和所有的浙江企业家都非常清楚,要把浙江企业家的经营理念渗透到安徽,首先就要把浙江企业和安徽企业的利益捆到一起。所以,浙江商会所有致力于“理念融合”的举动都是建立在“商业活动”上完成的。三年多来,在“市场动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合作方针指引下,何建国在浙江商会这个平台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引导浙商、徽商在双赢的基础上融为一体,到现在已经形成了皖、浙两省“全方位、多领域、大的跨越”经济技术合作新格局。有数据显示,浙江企业在皖投资额达500亿元,资金到位达60%以上,千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已不胜枚举,共安置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二十余万人,年纳税几十余亿元。

何建国在一系列宗旨的引导下,以自己的耀华集团为依托,给许多走进安徽的浙商起了一个好头:2000年6月,何建国的耀华集团以承债式兼并合肥高开公司。2002年5月,对市场调查研究后,耀华决定引进先进的温州代理制,利用温州销售体系走捷径占领全国市场。温州工业电器专业销售队伍有10多万人,占据全国工业电器大半天下。2003年,通过温州市商界关系,先后和全国各地温州电器商取得联系,双方以共赢为目的,以著名品牌合高牌为核心,由温州代理商以实行买断式经营,包销产品并开拓市场,“合肥高开”按订单开发产品、布置生产,形成利益共同体。何建国的这种经营模式的成功在当地引起极大反响。浙商也看到了这其中的好处,纷纷跟进。而安徽原有的很多国企也都充分感受到浙商经营思路的先进性和有效性,纷纷引进浙商到国企中经营,这在一段时间内竟形成了一种风气。

何建国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不仅为浙商的安徽投资营造了日渐和谐的商业环境,而且还吸引了越来越多浙江企业前来安徽投资。在安徽,浙商的投资一时呈现出春暖花开的壮观景象:合肥市金太阳国际家具广场有限公司,在倾力打造安徽家具行业的领袖名牌;牛群国际商贸城现已跃居安徽民营企业百强行列;合肥万事利房产开发了汉嘉都市森林,美化了城市,也为提升城市形象做出贡献宋都房产开发的西湖花苑在2004年中国住交会排行榜获得“中国名盘”称号;凤凰美食城率先抢滩芜湖声名鹊起,荣列安徽餐饮50强;而两岸咖啡饮品有限公司进入安徽3年来已发展了18家连锁店,遍布江淮大地……

喝水不忘挖井人。何建国在自己成功以后,仍不忘“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在他和浙江商会的引导下,很多浙商通过非商业合作的方式反馈社会:牛群国际商贸城把捐资赈灾、助学列入每年财务工作议事日程,近两年先后捐赠三百余万元的钱物;万事利房地产开发公司出资47万元支持省体育事业的发展,并出资修了一条2500米的水泥道来解决附近居民行路难的问题;安徽绿宝电缆集团也在寿县捐资建立希望小学……

从走出温州到今天,耀华集团经过了十几年的耕耘。在这些年中,何建国不仅为自己的企业找到了更好的发展平台,而且还引导浙江商会改良了安徽这个投资热土的环境,引导日渐壮大的浙商找到更为广大的投资空间。现在的何建国已经不满足于在安徽这块土地上耕耘了,他正在打算乘着国家发展西部的东风,向西部进军。希望在西部,我们还能看到何建国为我们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查尔斯·F·凯特林说过:“勇于尝试,那么在某件事上栽跟头可能是预料之中的事;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任何坐着不动的人会被纠倒。”是的,如果不去尝试,只是想着如何享受,那么,根本不会有失败之类的风险。可是,同时也少了成功的喜悦。

因此,勇气对于创业乃至任何事情都是极为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于未知的事情会有一种陌生感,陌生感会产生恐惧感,恐惧感会使人裹足不前,不敢去接触那件事情,越不接触就越恐惧,形成恶性循环。使人消除恐惧感的唯一办法就是去接触那件事,而且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