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寄一封信是极不容易的事。当时的交通极不方便,交通工具是马车,人们是用一种专用马车送信,收信人收到一封信后要付出很贵的邮费钱,才能取走。
在英国的一个偏僻的村庄里有—位姑娘,她的未婚夫要去伦敦找工作,临行前两人商定,为了节省高贵的邮费钱,他未婚夫到达伦敦找到工作后寄信回来,在信的左下角上画个“O”表示已顺利地在伦敦找到了工作,信就不用看,把信退回,就不用付邮费了。
姑娘送走未婚夫后,过了两个月,一天邮递员来到这个偏僻的村庄送信。这位年轻的姑娘看见有自己的信,高兴地捧着信封看了又看,非常高兴:然后不好意思地把信还给了邮递员:“真对不起,我没有那么多钱付邮费,请把这信退回去吧”旁边的人看见了都感到很惋惜。其中有一位名叫罗兰希尔的青年,主动要替姑娘付邮费钱。姑娘笑笑,婉言谢绝了。然后把信放在邮车上走了。
后来,罗兰希尔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他认为那位姑娘和她未婚夫的做法是投机取巧,他觉得应该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他想出了三条改革建议,大胆的提交给议会了。这三条建议是:(一)降低邮资;(二)邮件按重量计费;(三)收邮件时先收邮费。议会采纳了他的改革建议。
政府很快实施了。罗兰希尔觉得在邮件上应有交费的证据。他设计出了能表示邮费凭证的“邮票”,又得到了政府的采纳。1840年5月6日,英国政府首次发行了邮票,在全国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