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多年前,清朝康熙年间,北京前门外延寿街有家豆腐纺,业主叫王治和。他每天清晨起来,挑担豆腐走街串巷叫卖,小本经营赚点辛苦钱,养家糊口。有一年夏季的一天,他挑担豆腐东奔西走沿街叫卖,从早晨忙到天黑,当天做的豆腐只卖了一少半。眼看豆腐要变味了,怎么办呢?扔了太可惜,只好找个空坛子,把它放进里边。没有料到连续几天生意都不好,剩下来的豆腐越来越多,放久了,坛子里的豆腐开始发霉了。王致和看看,还是舍不得丢掉。他又在豆腐上撒些盐,盖上盖儿,搁在一边了:又过了一些日子,有一天生意好,他的一担豆腐很快就卖完了。回家早,他闲下来想起了坛子里放的豆腐,便去揭开坛盖,立刻一股奇臭味扑鼻而来。他仔细一看豆腐有些变色了。他无意中取一点尝尝,一种从来还没有吃过的味道,越品尝越香。他让家里人都来尝尝,大家都说味道好香啊。
王致和高兴极了。他意识到自己发现了一个新的豆制品种。于是,他仿照原办法,将许多豆腐切成小块放进几个坛子里,撒上盐,盖了盖。过了几天,王致和豆腐作坊的新产品“臭豆腐”上市了。那些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们,闻讯赶来,都争着买新鲜的臭豆腐,品尝这种独特的风味。自从有了这种新产品,人们一传十,十传百,传说着这种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纷纷前来购买。从此王致和的臭豆腐出了名。又经他进一步的完善,生意越做越兴隆。臭豆腐“臭”名远扬,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