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主简介”
敬姜,春秋时鲁国贵族季悼子的儿子公父穆伯的妻子。她要求自己的子女和亲属都很严格,留下的一些家训对后世颇有教益。
答季康子问
“原文”
吾闻之先姑曰:“君子能劳,后世有继。”
——节录自《国语·鲁语》
“译文”
我听死去的婆婆说:“君子能做到勤劳,他的后代才会延续下去。”
“评析”
这是敬姜回答季康子请她给以教诲时所说的话。语虽简短,但却道出了君子应当做到贵而不骄,才能“后世有继”这一深奥的道理。
论劳逸
“原文”
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禘、郊之粢盛,而后即安。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后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
王后亲织玄,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纮,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赋事,蒸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嗣也。
——节录自《国语·鲁语》
“译文”
鲁国恐怕要灭亡了吧!为什么让你这种未成年的男子做官却没让你学习过道义呢?坐下来,我告诉你。古时圣贤君王治理百姓,选择那些贫瘠的土地,要他们住在那里,使用他们并让他们感到劳苦,所以能够长久地统治天下。人民劳累,就会去思考,经常思考就会产生善心;无所事事就会放荡,放荡就会忘掉善心,忘掉善心,恶念也就随之而生。居住在肥沃土地上的人大多不成材,就是因为无所事事;贫瘠地区的人没有谁不向往道义的,就是由于太劳苦。因此天子在春分这一天早晨要穿着五彩衣服去祭日,并和三公、九卿一起熟悉认知大地生育万物的恩德。中午要考察政治和百官的政事,大夫官、众士、州牧、国相,都要把所有的民事按次序排列好。到了秋分这一天,天子就要穿上三彩衣服去祭月,并与太史和掌管天文的司载察举罪行,慎行上天的法则。到了晚上,要监督九御把大祭和祭天的祭品弄洁净,然后才可以安息。诸侯早上要研究天子的命令和应办事务,白天要坚守他所担负的国家职位,傍晚要检查国家的常法,夜里儆戒百官,使他们不怠惰纵乐,然后才可以安歇。卿大夫早上要研究他的职责,白天要谋划各种政事,傍晚整理一天来所做的工作,夜里料理他的家事,然后才可以休息。士子早晨从师学习,白天讲习,傍晚复习,夜里反思有无过失,觉得没有什么值得悔恨了,然后才去休息。平民百姓们,天亮就起来劳作,直到夜里才能休息,没有一天敢懈怠。
王后要亲自编织用来系瑱的黑丝带,公侯夫人要加做系帽的纽带和帽上的装饰,卿的妻子要做大带,大夫的妻子要做祭服,列士的妻子要加做朝服。庶士以下的妻子,都要给丈夫做衣服。春天祭土地神的时候,向神灵祷告农事开始,冬天祭祀时向神灵禀告农事成功。男女效力,有了过失就要受到责罚,这是古代的制度。统治者从事脑力劳动,被统治者从事体力劳动,这是先王的遗训。从上到下,谁敢心思放荡而不劳动?如今我是个寡妇,你又处在大夫的职位,就是早晚勤奋做事,还怕忘了先人的事业,更何况有了怠惰之心,又凭什么逃避责罚呢?我希望你早晚都要勉励自己说:“一定不要废弃了先人的事业。”你现在却说:“为什么不能自求安逸?”你用这种想法来担任国君的官职,我深怕穆伯将要无后了。
“评析”
这是《国语》上一篇有名的家训。家训的作者敬姜是鲁大夫公父文伯的母亲。一天,公父文伯退朝回家,看见母亲正在织麻,就对她说:“我们这样的家庭,主母还要织麻,恐怕引起季孙生气,以为我不能侍奉母亲。”季孙即季康子,他和公父文伯是叔侄,敬姜是他的叔祖母。季孙当时担任鲁国的正卿,所以文伯怕他斥责。敬姜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这是儿子不懂得治国的道理,就对儿子讲了一番“论劳逸”的话,敬姜也因这篇家训而成了有名的贤母。当然,篇中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的观点,是敬姜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而作出的错误认识,应当给以批判。但是,她作为一位贵族妇女,能够懂得劳动的重要,亲自对儿子进行反对好逸恶劳的教育,确属难能可贵。好逸恶劳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它将会导致一个家族的没落,甚至会导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衰败,决不可掉以轻心,这对我们教育子女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