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火箭炮科技知识(下)
45752700000038

第38章 美国M270履带式自行火箭炮

发展过程

该炮是美国为加强军师两级炮兵火力,填补身管炮和战术导弹之间的火力空白而研制的新型自行火箭炮。1977年开始研究,1983年投产并开始装备美国陆军。

该炮主要用于杀伤敌有生力量、反炮兵作战、反装甲作战等。台湾军队借鉴其设计思路,研制了也采用“装填与发射箱”形式供弹和射击的“雷霆”2000型多管火箭炮,配备三种不同口径与射程的火箭弹,做为其抗登陆作战的骨干火力。

性能特点

射程远,火力猛

该炮无固定身管,采用“装填与发射箱”形式供弹和射击。发射双用途子母弹射程32公里,内装644枚反装甲子弹药,子弹药重0.23公斤,可击穿100mm装甲,对人员杀伤半径3米,一枚火箭弹可毁伤直径200米内任何目标。

12发弹可在45秒内发射完毕,采用整箱装填,再装填时间3~5分钟,一门炮一次齐射可抛出7728/枚子弹药,覆盖6万平方米地区,面积相当于6个足球场。

布雷弹射程为40km,内装28枚AT-2反坦克地雷,破甲厚度为140毫米,一门炮一次齐射可形成10000×400平方米雷区。

自动化程度高

全炮只需3人操作,进入阵地后,火炮可自动放列、调平和计算射击诸元,并自动修正。

火控系统先进,射击精度高

每发射1枚弹,火控计算机都能使定向管重新瞄准,距离和方向偏差仅0.7%。

机动能力强,可全天侯作战

采用M2底盘,可伴随机械化部队作战,在任何条件下,均可快速发扬火力。可空运,有较强的远距离机动能力。

作战应用

1991年海湾战争中M270首次投入实战,美军曾大量使用该炮,主要用于攻击伊拉克的炮兵阵地、坦克集群和各种防御工事,共发射9600余发双用途子母弹,给伊军造成了重大损失和巨大心理压力。战后,美军对其评价较高,并准备加大师一级的列装数量。

识别特征

采用运输/发射箱,身管包容于箱体之中,分为两部分,每侧6管,上下各3管,中间有箱框分开。弹箱上方有方形横梁伸出。箱体附仰由下面两个液压杆调节。

采用M2车体底盘,每侧6对负重轮;驾驶舱位于前方,射击时使用钢板遮盖。

基本数据

口径:227毫米;

发射管数:12个;

发射箱:2个;

单箱容量:6发;

发射间隔:4.5秒;

装填时间:5分钟;

发动机功率:367.5千瓦;

最大射程

双用途子母弹:32千米;

反坦克布雷子母弹:40千米;

末制导子母弹;46千米;

发射速度:12发/分钟;

发射方式:可单发、连发成齐射;

高低射界:0~+60度;

方向射界:360度;

行军战斗转换时间:5分钟;

战斗行军转换时间:2分钟;

战斗全重:25191千克;

行军状态长:6972毫米;

宽:2972毫米;

高:2617毫米;

最大时速:64千米/小时;

行程:483千米;

涉水深:1020毫米;

通过垂直障碍高:914毫米;

越壕宽:2290毫米;

爬坡度:60%;

爬侧倾坡度: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