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博弈的智慧
45712500000048

第48章 有争议时的博弈

这种疯狂的敛财行为,可以用现代经济学来解剖。经济学有一个概念,那就是边际效应,有时也称为边际贡献,是指消费者在逐次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虽然带来的总效用仍然是增加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的工资是三百来块钱的时候,如果一次增加一百五十块的工资,人们都非常兴奋,觉得工资实在是涨得太多了。可当人们拥有六百多块钱的工资了,如果又增加一百五十块钱的时候,人们兴奋的感觉就不会像第一次那么强烈。当人们拥有一千五百块钱的工资时。涨工资时还是加一百五十块,人们就会觉得太少,说不定还会产生埋怨心理。这就是说,人们所拥有的越多,真正能够给人们带来边际效应或者说能够使人得到刺激,产生兴奋感程度的却越少。

而人们为了追求边际效应,就得不断地加大对量的追求。这种情况就好像吸毒一样,越往后,就只能增大注射的剂量,才能产生相同的兴奋度。贪官们敛财,就好像与所追求的兴奋感进行一场博弈,他们要求的是获得财富所带来的满足感和兴奋感,而财富越多,这种满足和兴奋就越难以得到,为了得到它,就必须不停地进行掠夺,恨不得把天下的财富都聚积在自己的手中,这样就产生了那种富人偷破烂的心理,不管自己拥有多少,只要不在自己手中,就要想方设法将它们弄到手。只是在这种博弈中,贪官们永远是一个失败者,因为,他们的财富越多,但单位财富产生的单位边际效应越小,要想得到他们最初一无所有时获得第一笔财富时那种兴奋的感觉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他们为了追求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不可能,只有永不停息地贪污,永不停息地与内心的贪欲博弈,直到最后身败名裂,才会醒悟到“人生一梦,万物归空”。

如果一个人要租用一块土地,但是他只能租种三年,此后他就不再拥有土地的使用权,那么他会怎么做?一般来说,租用土地者都不会在土地的环境保养和土壤质量上进行投入,因为这种投入属于长期见效的行为,等到投入见效了,他的租用期早就过去了,因而对租用者来说,尽可能地减少这种有利于他人但对自己无益的投入,尽量多地从土地上索取收益,是一个十分直接可行的方案。

这种不顾后果尽量进行土地利用与开发的行为,来源于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对于这种有点无政府主义的行为,马克思称之为对“级差地租Ⅱ”的争夺,即不顾一切疯狂地掠夺土地资源,与土地所有者争夺土地资源所能带来的财富的行为。

在土地租用者与所有者之间。围绕着土地所能带来的额外收入的争夺中,因为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所以二者在追加投资和可能收益方面进行了博弈,他们的分歧就在于无法达成一致,使用者不能长期使用因而不肯追加投资,所有者因为无需使用也不肯进行投资,于是二者之间没有形成合作关系,而是互相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