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尊师重教
4571100000028

第28章 郑板桥爱子有方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他的诗字画皆享有很高的声望,他到52岁时才有儿子,起名小宝。他对小宝十分喜欢。为了把儿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他非常注意教育方式。

郑板桥被派到山东潍县去做知县,将小宝留在家里,让妻子及弟弟郑墨照管。他担心自己的儿子被娇惯变坏,所以,不断从山东写诗寄回家中让小宝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昨日人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等等。小宝在母亲的带领下,一遍又一遍地背记着这些诗句,从而明白了许多人生哲理。

“娇子如杀子”,这是多少人用血泪换取的经验教训。当郑板桥听说在家里的小宝常常对孩子们夸耀:“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时还欺侮佣人家的孩子时,郑板桥立即写信给弟弟郑墨说:“我52岁才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必定要有爱子的办法。“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溺爱不是真正的爱。所以,他要弟弟和家人对小宝严加管教,注意“长其中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他还说:“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好人。”这里所说的好人,是品德修养高尚的人,是有益于社会的人。

小宝长到六岁以后,郑板桥就把小宝带在自己身边,他亲自教导儿子读书,要求每天必须背诵一定的诗文,并且经常给小宝讲述吃饭穿衣的艰辛,并让他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洗碗,必须洗干净。到小宝12岁时,他又叫儿子用小桶挑水,天热天冷都要挑满,不能间断。由于父亲言传身教,小宝的进步很快。当时潍县灾荒十分严重,郑板桥一向清贫,家里也未多存一粒粮食。一天小宝哭着说:“妈妈,我肚子饿!”妈妈拿一个用玉米粉做的窝头塞在小宝手里说:“这是你爹中午节省下来的,快拿去吃吧!”小宝蹦跳着走到门外,高高兴兴地吃着窝头。这时,一个光着脚的小女孩站在旁边,看着他吃。小宝发现这个用饥饿眼光看他的小女孩,立刻即将手中的窝头分一半给了小女孩。

郑板桥知道后,非常高兴,就对小宝说:“孩子,你做得对,爹爹真喜欢你!”直到临终前,他还要让儿子亲手做几个馒头端到床前。当小宝把做好的馒头端到床前时,他放心地点了点头,遂即合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临终前,他给儿子留下的遗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汉。”这则遗言,是对子女的嘱咐,也是他对子女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名师点评:

孤“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汉。”这则遗言,是对子女的嘱咐,也是他对子女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