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尊师重教
4571100000024

第24章 张君秋承师如云

一次,有家报纸要专题介绍张君秋的舞台生涯,送来一份表格,其中有一项,要他填写他最推崇的是哪位名家。

这真使张君秋踌踏了一阵。

填谁呢?就说“四大名旦”吧,梅的雍华,程的深沉,尚的刚健,荀的妩媚,哪一位名家没有自己精彩的绝艺?他们都曾是自己倾慕和效法的楷模,都曾慷慨无私地给自己直接传授或亲切指导过技艺,都给过自己毕生难忘的教益……

想来想去,张君秋拿起笔来,在这一栏目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凡在艺术上有成就者,均是值得我学习的师长”。

这不是委婉之词,而是他的肺腑之言。在色彩缤纷的京剧艺苑中,张君秋的确是承师如云,博采众长,勤学苦练,终于使自己的艺术独树一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从而成为闻名遐迩的“四小名旦”之一。

张君秋出生在一个贫苦人家。他小时候学戏,非常艰苦。苦,磨炼了他的毅力,也使他练出了硬功。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瑶卿先生,是一位善识良驹的伯乐,他一眼看中张君秋非凡的天分和勤学苦练的精神,便毅然隔辈传艺,以满腔的热情,浇灌这株破土而出的幼苗。于是,王瑶卿成了张君秋艺术道路上的第一位良师。

在王瑶卿先生的精心培育下,张君秋进步飞快。15岁首次登台演出《苏三起解》,那优美甜润的嗓音,秀丽端庄的扮相,一下子引起了轰动。后来,张君秋曾先后在几个班社里搭班演戏,他一面向各班社主演虚心学习,一面继续向王瑶卿先生请教。他曾十分感激地说,王先生“始终如一孜孜不倦地授艺于我,几乎所有的同老生配演的对儿戏,都是经他的手教给我的”。

张君秋也永远忘不了“四大名旦”对他的热心栽培。早在他16岁时,尚小云看了他的演出,一眼看出张君秋是一株大有前途的好苗子,便慷慨地给他教了尚派《汉明妃》《福寿镜》等代表剧目;17岁时,梅兰芳在上海看了他的演出,也满怀热情地向他传授了梅派《凤还巢》《霸王别姬》等代表剧目;21岁时,程砚秋又亲临他家,直接传授自己的艺术,将其代表作《窦娥冤》《朱痕记》等剧目教给了他;荀慧生也时刻关怀着他的成长,经常观看他的演出,并提出宝贵意见。从这些老一辈的艺术家那里,张君秋汲取了无穷的艺术营养,不断充实自己,开拓自己广阔的艺术道路。

张君秋深深懂得,既要掌握和继承名家的艺术精髓,又不能生吞活剥,刻板地模仿别人。当年,王瑶卿曾谆谆教导他:“学人家的东西,不能死学,你学得再像,人家总是真的,你总是假的。”梅兰芳在传授《霸王别姬》中的舞剑表演时说:“我只是把基本的功架教给你,其中的细微之处你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变化。”程砚秋在教《朱痕记》的唱段时,也诚恳地告诉他:“我的唱腔是根据我自己的条件去演唱的,我把我的唱腔、唱法、劲头教给你,你要发挥自己的嗓音条件去演唱。”这些经验之谈,成了张君秋毕生的座右铭。

数十年间,张君秋就是这样虚心地遍访名师,吸取他们的艺术精华,开拓自己的艺术道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