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尊师重教
4571100000022

第22章 冼星海学音乐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是广东番禺人,1905年生于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他的父亲由于常年在风浪里奔波,积劳成疾,没等星海降生就去世了。他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由于饱尝海上风浪,具有顽强的生活意志。她把对丈夫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理想,全部寄托在对儿子的爱抚和教育上。

冼星海自幼酷爱音乐,母亲靠给人当佣工供给他上学,学琴。1918年,13岁的冼星海在广州上了基督教主办的半工半读学校。人校不久,星海参加了乐队,很快显露出他的音乐天赋。从此,星海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勤学苦练,终于成了“南国箫手”和青年提琴家。

1928年,冼星海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在音乐上已有了一定的水平。但他并不满足,为了继续深造,1930年初,他远涉重洋到了巴黎。

这位贫困的年轻人在巴黎勤工俭学期间,被失业和饥饿困扰着,受尽了折磨。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练习拉琴,练习谱曲。终于,他的三重奏曲《风》,登上了巴黎的音乐舞台,并获得了荣誉奖。后来他考入了日夜盼望的巴黎音乐学院,进人了音乐大师杜卡斯主持的高级作曲班。

杜卡斯是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三位音乐家之一,能直接接受他的教育的学生并不多。冼星海能得到这样的机会真是太不容易了。

冼星海十分珍视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非常尊敬杜卡斯教授,刻苦地向他学习高深复杂的现代音乐理论和高级作曲技巧,他像“饿汉”一样拼命吞食杜卡斯所讲授的每一节课、每一句话。

冼星海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超人的才华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使杜卡斯老师对他特别器重。为了帮助冼星海成为一名造诣精深的东方音乐家,杜卡斯教授常对他进行个别指导,并鼓励他说:“不要骄傲,小伙子!要形成表达你们东方人巨大的热烈感情的民族风格,还需要艰苦的努力,不能老让西方人来写你们东方的音乐!”

冼星海望着老师满怀希望的眼睛,深情地说:“我一定记住老师的话,现在对我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冼星海虽然因为入学考试成绩优异被破例批准在音乐学院免费用餐,然而昂贵的学费、书费和每月的房租,常使冼星海感到窘迫。为此,冼星海只好半工半读,利用课余时间帮人抄乐谱,到饭馆洗碗,上大餐厅拉琴卖艺,以微薄的收入维持低水平的生活。

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冼星海终于以优异成绩在巴黎音乐学院毕业了,并再次受到学院的奖励。

冼星海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以音乐为武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和主张。后来又奔赴延安,担任了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他先后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近500首歌曲,充分表达了东方人巨大的热烈感情,唱出了抗战救国的心声,成为中华民族争取自由解放的响亮号角!

聂耳和他的老师李国柱

1927年秋后的一天,从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师宿舍里,传出了一阵高亢激越的小提琴声,伴随着琴声的还有低低的吟唱声。拉琴的是学校的教师李国柱,唱歌的是高级部外国语组的学生,名叫聂守信。聂守信,也就是人民热爱的现代作曲家聂耳。

聂耳,云南玉溪人,出身于清贫医家,自幼爱好音乐,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在这里,他遇到了受到学生们普遍尊敬和爱戴的老师李国柱。李老师对聂耳走上革命道路和成为优秀的作曲家起了重要作用。

李国柱老师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有着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他给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带来了新的思想,播下了革命的种子。聂守信从李老师那儿第一次听到了“工人有工做”、“耕者有其田”、“政权归于苏维埃”这样一些发光的字句,知道了不少新的事物,接受了革命的新思想。此外,聂守信意外地发现了李老师还是一个造诣颇深的小提琴手,这使得从小喜欢音乐的他更加敬仰李老师。有几次,聂守信屏息静气地伫立在李老师的窗下,听他拉了一曲又一曲,完全陶醉在这琴声之中。李老师奏出的曲子,大多是流行在大革命年代的革命歌曲,听起来是那么的激动人心!从此,聂守信爱上了小提琴,他跟李老师学拉琴,并且以李老师为自己的榜样,积极投入到大革命的洪流中去。他积极参加由党领导的“省师”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很快成了党、团组织注意培养的积极分子。

学生的进步是对老师的最大安慰。李老师看到了聂守信思想的觉醒,心里暗暗高兴,以后李老师除了教聂守信拉小提琴和懂得为谁拉琴外,还鼓励他靠拢党团组织,争取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为劳苦大众献出自己的一切。1928年秋,聂守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了老师的培养教育,参加了共青团。在人团那天,李国柱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啊,你毕竟不是一个普通的师范生!”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大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工农群众惨遭屠杀。1928年秋,李国柱老师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噩耗传来,聂守信万分悲痛,他怀着极其沉重的心情,一个人在湖畔走了好长一段路。飘忽的雨丝落在他发烫的脸上,分不出是雨水还是泪水。在大雾一般的细雨中,似乎依稀听见李国柱老师的小提琴演奏革命歌曲的琴韵。他想起一个年长的共产党员说的每一句话,两只手用力地渐渐握成了拳头——是永恒的怀念,是无尽的追思;是烈火般的愤怒,也是无声的誓言。

以后,聂守信从昆明辗转到达上海。他以音乐为武器,继续进行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的英勇战斗。1933年,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活动,从事创作及评论。在短短的三年中,以聂耳为名发表了30几首革命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锋》《新的女性》《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等。其中,《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被定为国歌。聂耳把自己短暂的一生献给了人民音乐艺术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