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乘胜在天京城外展开了对“江南大营”的歼灭战。石达开奉命由江西率大军三万人分两路回天京,南路军经当涂,先于六月十三日进占溧水,溧水是苏、常地区的屏障,向荣立即派精锐部队驰救溧水,清军大营的军事部署被扯动,秦日纲、李秀成等则于十四日由镇江战地率军返回天京,杨秀清⑥严令他们移营尧化门、仙鹤门,从背后扼住孝陵卫清军大营;石达开北路军也于十八日从金柱关、大胜关赶到,在尧化门、仙鹤门一带筑垒数十,与陈玉成等军取得联络,并进军黄马群,截断孝陵卫清军大营通向仙鹤门、石埠桥的大道。进占溧水的南路军,也渐次逼近。至此,太平军对“江南大营”的围歼,已成关起门来打狗之势。二十日清晨,各路太平军全面出动,直扑清军营垒,天京城内的太平军也纷纷由各门出击,鏖战终日,清军被打得狼奔豕突。入夜,火箭射进孝陵卫的清军大营,大营攻破了,清军兵将死的死,逃的逃,悍敌张国梁左脚也中了一弹。向荣连夜率残军逃丹阳,八月自缢而死。“江南大营”的瓦解,解除了三年来清兵压城的威胁,还得到大量军火物资补充天京。
① 江南大营,系清军向荣部于南京城外孝陵卫建立的围攻天京的营垒,与江北大营相呼应,成夹击天京之势,后为太平军攻破,向荣自杀。
② 琦善,满族,清末反动官僚。任直隶总督,钦差大臣。鸦片战争时,他在广州私自允许英国侵略军议和,媚外卖国,并在皇帝面前诬陷抗英将领林则徐。后专肆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屡被太平军战败。
③ 江北大营,系清军钦差大臣琦善在扬州建立的围攻天京的营垒,先后被太平军秦日纲,陈玉成等部队拔除。
④ 秦日纲(公元1815—1856年),即秦日昌。广西桂县人,参加金田起义,后封燕王。因其参加杨韦事变,大肆屠杀,被洪秀全革职、处死。
⑤ 陈玉成(公元1837—1862年),太平天国革命的优秀青年将领。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父母双亡.十四岁参加起义军,他智勇双全,英勇无敌,多次打败清军主力曾国藩、胡林翼,为太平天国立下了卓越的战功,后期成为太平军的统帅,二十六岁时,被叛徒出卖被俘。敌人软硬兼施,妄图诱降.陈玉成怒斥敌人,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壮烈就义。
⑥ 杨秀清(公元1820—1856年),太平天国革命领袖之一。广西桂平人,烧炭工出身。参加拜上帝会,初任右辅正军师领中军主将;后统帅全军,他居功自傲,独揽大权,挟制天王,压制同僚,引起领导集团内讧.分裂,对革命造成很大损失。
陈玉成三河告捷
三河镇是太平军连接安庆、庐州的战略要点,地位重要。为确保三河镇,太平军与敌展开了争夺战。
太平军青年将领陈玉成率军驰援,神速插入敌后,将敌团团包围。他一举消灭了湘军精锐,扭转了西线战局,挫败了曾国藩攻取安庆、庐州的反革命企图。
陈玉成为太平天国立下了许多卓越的战功,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统帅。
【原文】正当太平军同“江北大营”鏖战的时候,湘军从安徽太湖分路向安庆、庐州进犯。一八五八年十一月初,湘军干将李续宾率重兵由潜山、桐城、舒城到达三河。三河镇在巢湖西岸,距庐州九十里,原来没有城垣,太平军在镇上筑了城,建砖垒九座,作为据点,积聚粮食,军火,接济庐州以及天京。湘军到后,攻破了九座砖垒。陈玉成得知三河告急,自六合、江浦挥师西搓,经巢湖、庐江昼夜疾趋,十一月七日直插白石山和金牛岭,插向三河背后,扼住李续宾的退路。又命庐州守将吴如孝截断敌人的援军,神速完成了对敌人的包围。
十一月十四日,陈玉成挥兵进攻李续宾大营。第二天黎明,湘军反扑,冲过金牛岭。陈玉成便自督大队由左路包抄,突然从后方杀出,正值大雾弥漫,咫尺莫辨,李续宾军“只闻人声,不知向处”,顿时乱了阵脚。而赶到白石山的太平军后援部队,又立即冲上来。三河守将吴定规也乘势出击,一起杀向敌人军营。经过一场激战斗,摧毁了所有敌军营垒,斩湘军宠将李续宾和曾国藩之弟曾国华,称为湘军精锐的李续宾部官兵六千余人,全军覆没。曾国藩,胡林翼①垂头丧气地说:“自三河败后,元气大伤”,“四年纠合之精锐,覆于一旦。”
三河大捷,太平军收复舒城、桐城,挫败和推迟了敌人对庐州和安庆的围攻。
① 胡林翼(公元1812—1861年),湖南益阳人,清末反动官僚,他与曾国藩并称“曾胡”,是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刽子手之一。他被太平军打得失魂落魄,陈玉成军迫近武汉,他吓得呕血而死。
冯婉贞勇挫英法军
冯婉贞是一八六○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时北京地区一位十九岁的女青年。本文介绍她率领群众痛歼英法联军的一次战斗事迹。
在这次战斗中,冯婉贞为了减煞敌人洋枪洋炮的火力优势,发挥我大刀长矛的威力,率领谢庄群众,以积极防御的手段,设置伏兵,突然冲入敌群,死死把敌人咬住,与敌展开白刃格斗,杀得侵略军丧魂落魄,丢下一堆死尸,狼狈逃命。这个战斗打得多么的好啊,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英雄气概和聪明才智。
革命导师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一文中指出;“在鸦片战争时期燃起的仇英火焰,在中国爆发成了愤怒的烈火”。我们可以断言,任何违反历史潮流的形形色色的霸权主义者,如果胆敢对我们伟大的祖国发动侵略战争,它们一定会在中国人民的怒火中化为灰烬!
【原文】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
距圆明园十里①,有村曰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中有鲁人②冯三保者,精技击。女婉贞,年十九,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是年,谢庄办团③,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筑石砦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冯”。
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英将也,驰而前。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毋妄发,曰:“此劲敌也,度不中而轻发,徒靡弹药,无益吾事,慎之!”
时敌军已近砦,枪声隆然,砦中人蜷伏不少动。既而敌行益迩,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曰:“开火!”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如落叶。及敌枪再击,砦中人又鹜伏矣。盖借砦墙为蔽也。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婉贞独戚然曰;“小敌去,大敌来矣,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④?”三保瞿然曰;“何以为计?”婉贞曰;“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吾村十里皆平原,而与之竞火器,其何能胜?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操刀挟盾,猱进鸷击⑤,或能免乎?”三保曰:“悉吾村之众,精技击者不过百人。以区区百人,投身大敌,与之扑斗,何异以孤羊投群狼?小女子毋多谈。”婉贞微叹曰:“吾村亡无日矣!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诸君无意则已,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众皆感奋。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去村四里有森林,阴翳蔽日⑥,伏焉。未几,敌兵果舁炮至⑦,盖五六百人也。拔刃奋起,率众袭之。敌出不意,大惊扰,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弗逮。婉贞挥刀奋斫,所当无不披靡,敌乃纷退。婉贞大呼曰:“诸君!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急逐弗失!”于是众人竭力挠之,彼此错杂,纷纭拿斗,敌枪终不能发。日蓦,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敌弃炮仓皇遁,谢庄遂安。
①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海淀,是清朝皇帝避暑的地方,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周围三十余里,宏伟秀丽,闻名中外。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掠去圆明园内全部珍宝,又放火把圆明园全部烧毁。
② 鲁人,山东人。
③ 团,团练。原指封建地主阶级编练地方武装,主要用来镇压农民的反抗,维护地方反动政权。谢庄在英法侵略军入侵之际办团练,是为了反抗侵略者,其性质与一般的团练不同。
④ 齑(jī几),捣碎的姜、蒜、韭菜等调味品。齑粉,名词做动词用,是变成粉末的意思。
⑤ 猱(náo挠)进鸷(zhì至)击,象猿猴那样敏捷的前进,象鸷鸟那样勇猛的攻击。猱,猴子。鸷,鹰、雕之类凶猛的鸟。
⑥ 阴翳(yī易),浓密的树荫。
⑦ 果舁(yú鱼)炮至,果然拍着炮来了。舁,抬。
【译文】咸丰十年(公元一八六○年),英法联军从海上入侵我国,北京一带骚乱起来。
离圆明园十里,有个村子叫谢庄。村庄周围的居民都是猎户。其中有个山东人名叫冯三保的,精通武术。他的女儿名叫婉贞,十九岁,从小就爱好武术,只要是学习过的没有哪一样不精通。这一年,谢庄组织团练,因为三保很勇敢又式艺超群,就推选他为首领。他们在要道口上用石头土块修筑防御工事,树起一面旗帜,上面写着“谢庄团练冯”。
一天晌午,侦察人员报告说敌人的骑兵来了。不久,就看见一个白人头目——英国侵略军军官,督率一百多个印度兵,奔驰而来。三保告诫团丁把炸药装好,子弹上好,不要轻易发射。他说:“这是一股强敌,如果瞄不准就随便发射,那只是白白浪费弹药,对我们的事情没有什么好处,千万注意!”
这时敌军已接近围墙,枪声隆隆地响着。围墙里的人曲着身于埋伏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接着敌军更加逼近围墙了,三保观察敌军的形势,认为可以乘机反击,急忙挥动旗帜,高喊:“开火!”(“开火”是军中开枪的号令。)于是所有的枪一齐发射,敌人好象落叶一样纷纷落马。等到敌人再开抢射击的时候,围墙里的人又象鸭子似的埋伏下来了,他们(没有什么损失,是因为)靠着围墙作掩体。敌人攻打一些时候退回去了,三保他们心里很高兴。只有婉贞十分忧虑地说;“小股敌人一走,大队敌人就要来了。假如他们把大炮拖来,我们村子不就要变成粉末了吗?”三保吃惊地说:“用什么办法对付呢?”婉贞说:“西洋人善于使用枪炮,却不会武术,枪炮利于远攻,武术利于近战。我们村子附近十里都是平原,和他们较量枪炮,怎么能取胜?不如同我们的长处,攻击敌人的短处,拿着刀枪盾牌,象猿猴那样敏捷地前进,象老鹰那样勇猛地攻击,也许能免遭祸害吧?”三保说:“把我们村里的人全部算上,精通武术的不过一百人,拿这么少的一百人,投到大量的敌人里面去和他们搏斗,这跟把一只羊投到狼群里去有什么不同呢?小女孩子不要多嘴。”婉贞暗暗叹息着说:“我们村子没有多少日子就要完了!我一定要尽我的力量来救我们的村子。”于是她就召集谢庄精通武术的青年到一起,告诉他们说:“我们与其坐着等死,何不起来保卫村子?大家如果没有这个念头就算了,如果有这个念头,就跟着我来吧。”大家听后受到感动,都振奋起来了。
婉贞于是率领青年们整装出发,他们都穿着黑衣服,拿着雪亮的大刀,象猿猴一样敏捷。离村四里远有一片森林,树荫浓密得不见阳光,他们就埋伏在那里。敌人果然抬着大炮来了,一共有五六百人。婉贞拔力奋身而起,率领大家袭击敌人。敌兵出乎意外,十分惊恐慌乱,只好用枪上的刺刀进行肉搏,可是他们终究不如冯婉贞等人轻捷勇猛。婉贞挥刀奋勇砍杀,刀锋所向,无不连连倒下,敌人纷纷后退。婉贞大声呼喊:“诸位!敌人远离我们是想用枪炮制服我们啊!赶快追击,不要失掉时机!”于是,大家尽全力搅乱敌人的阵线,和敌人交织在一起互相搏斗,敌人的枪炮始终不能发射。到傍晚,所杀死的敌人不用计算也足有一百人左右。敌人丢下大炮慌忙地逃跑了。谢庄于是得到保全。
捻军打死僧格林沁
捻军是继太平天国活跃在苏、鲁、豫、皖地区的一支农民起义军。他们高举太平天国的大旗,继承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不屈不挠地同敌人奋战了四年。
捻军打死僧格林沁,是在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亲自指挥下,采取“以走致敌”的运动战,诱敌深入,选择有利地形,巧妙设伏,突然攻击,战而胜之。显示了义军卓越的作战指挥艺术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中国历代的农民战争,直到太平天国运动,“由于当时还没有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没有新的阶级力量,没有先进的政党,因而这种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得不到如同现在所有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都最终归于失败,这是千百年来农民革命用鲜血换来的沉痛历史教训。
【原文】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侵入了我国,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妥协投降,割地赔款;对内严酷统治,压迫百姓。人民揭竿而起,纷纷举行武装起义。张洛行,龚得树、苏老天等人组织的捻军①,就是当时在我国北方蹶起的一支规模较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起义。同时,他又是太平天国在北方的一支强大的同盟军。太平天国派赖文光②参加了捻军。他对捻军进行整编和训练,捻军迅速发展成为一支有几十万人的强大队伍。
一八六四年七月,清朝的蒙古军首领僧格林沁③,集中了大批反动武装,仗其精锐,妄图消灭捻军。捻军在赖文光领导下,有计划地组织退却。僧格林沁带着队伍昼夜穷追,追到河南罗山以南的万家店,已精疲力尽了。这时捻军知道敌人不行了,就暗暗地将义军分成两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抄敌人,一股劲向敌人猛烈冲杀。义军情绪高涨,人欢马叫。敌人见此情景,乱了阵脚,抱头鼠窜,自相践踏,被捻军消灭大部,连僧格林沁的部将舒通额和祥恩都被打死了。这一个漂亮仗,大大鼓舞了义军的斗志。
僧格林沁遭到捻军的致命打击后,并没有死心,稍加整顿后,就又追击捻军。他看到捻军从砀山向曹州等地进军,便随后追击。捻军为诱敌深入,即行撤退,从汶上县袁路口过河,到达军城西北的水卷,和宋景诗④的黑旗军会合,集中步骑,预设埋伏,待机歼敌。真是“安排香饵计,单等钓金鳌”,等僧格林沁慌忙赶来,一进入埋伏圈,捻军发起攻击,把僧格林沁和他的部队团团围住。在麦田里,击毙了僧格林沁,消灭了僧格林沁的全部反动军队,获得了大批蒙古马和其他物资。
① 捻军,太平天国时期北方农民起义军,初以张乐行为领袖,张牺牲后推赖文光为统帅。
② 赖文光(公元1827——1868年),太平天国革命将领,捻军领袖,封遵王。他在太平天国革命后期,率领太平军与捻军继续坚持革命斗争,转战各地,屡败清军,歼灭悍敌憎格林沁。1868年1月兵败被俘,英勇不屈,就义于扬州。
③ 僧格林沁,清末将领,蒙古贵族,封为亲王,是镇压捻军、屠杀人民的刽子手,被捻军击毙,其所率满蒙八旗兵主力亦同时被歼。
④ 宋景诗,清末山东黑旗军首领,堂邑(今山东聊城)人。因被清军包围一度降清,后又脱离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