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45699900000007

第7章 孙子兵法(7)

【译文】大凡驻军,总是喜好高处而厌恶低洼的地方,要求向阳,回避阴湿,驻扎在便于生活和地势高的地方,将士就不至于发生各种疾病,这是军队必胜的一个重要条件。丘陵、堤防驻军,必须驻扎在向阳的一面,并且要背靠着它。对军队的这些好处,是得自地形的辅助。河流上游下暴雨,看到水沫漂来,要等水势平稳以后再渡,以防山洪暴至。凡是遇到“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等地形,必须迅速避开而不要靠近。我远离它,让敌军去接近它;我面向它,让敌军去背靠它。军队在山川险阻、芦苇丛生的低洼地、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区行动,必须仔细反复地搜索,因为这些都是容易隐藏伏兵和奸细的地方。

【原文】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①。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②;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③。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④散而条达⑤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⑥也。辞卑而益备⑦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⑧;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⑨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⑩者,饥也;汲11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12,军无悬缻13,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14,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15;数罚者,困也16先暴而后畏其众17者,不精之至18也;来委谢19者,欲休息20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①其所居易者,利也:指敌军之所以不居险要而居平地,定有它的好处和用意。

② 众草多障者,疑也:在杂草丛生的地方设有许多遮蔽物,是敌人企图迷惑我。

③兽骇者,覆也:见到兽类惊骇猛跑,定是敌军大举来袭。覆,覆盖。曹操注:“敌广陈张冀,来覆我也。”

④卑而广者,徒来也:飞尘低而宽广的是敌人步卒开来。卑,位置低下;徒,步卒.

⑤条达:指飞尘分散而细长.

⑥ 营军:指察看地形、准备设营的敌军.

⑦辞卑而益备:指敌人派来的使者言词谦卑,而实际上却加紧备战。辞,同“词”,即言词。

⑧辞强而进驱者,退也:指敌人派来的使者言词强硬,并在行动上摆出进逼的架势,这往往是撤退的征兆。例如,公元前615年,秦国攻打晋国,晋派赵盾为中军统帅,到河曲(今山西永济)迎战。晋军针对秦军出国远征,难以持久的弱点,采取“深垒固军”,待其撤退而击之的方针。秦军因久战不胜,决定撤退,为了掩饰澺图,派使者以强硬言辞约晋军于第二天再战。秦军的这一企图被晋上军的一个副将臾骈识破,建议乘其撤退时予以截击。但这个建议由于上大夫赵穿等的反对而未能实施,致使秦军在当晚得以安全撤退。

⑨期:期求,这里指期求与我交战.

⑩杖而立:指倚仗手中兵器而站立。杖,扶、依仗。

11汲(ji级):从井中打水。

12粟马肉食:揖敌军用粮食喂战马,杀牲口吃。

13军无悬缻:指军队收拾炊具。缻,(fǒu)同“缶”,汲水的瓦器,这里泛指炊具。

14谆谆翕翕:士卒聚集在一起低声议论。谆谆,叮咛;翕翕(xi希),聚合。

15数赏者,窘也:敌军一再犒赏士卒,说明已没有办法。

16数罚者,困也:敌军一再处罚士卒,说明已陷入困境。

17先暴而后畏其众:指将帅先对士卒凶暴,后来又惧怕士卒。

18不精之至:指将帅太不精明。精,精明。

19委谢:敌方托词派使者来谈判的意思。委,托、借;谢,告、语。

20休息:这里指休兵息战。

【译文】敌军离我很近而仍保持镇静的,是倚仗它据有险要的地形,敌军离我很远而又来挑战的,是企图诱我前进;敌军之所以不居险要而居平地,定有它的好处和用意。树林里很多树木摇动的,是敌军向我袭来;在草丛中设有许多遮蔽物的,是敌人企图迷感我,鸟儿突然飞起,是下面有伏兵;走兽受惊猛跑,是敌人来袭。飞尘高而尖的,是敌人战车向我开来;飞尘低而广的,是敌人步卒向我开来;飞尘分散而细长的,是敌人在打柴,飞尘少而时起时落的,是敌军察看地形,准备设营。敌方使者言词谦卑而实际上又在加紧战备的,是要向我进攻;敌方使者言词强硬而军队又向我进逼的,是准备撤退;敌战车先出并占据翼侧的,是布列阵势,准备作战;敌方没有预先约定而突然来请求议和的,其中必有阴谋,敌方急速奔走并展开兵车的,是期求与我交战;敌军半进半退的,可能是伪装混乱来引诱我。敌兵倚仗手中的兵器站立的,是饥饿缺粮;敌兵从井里打水而急于先饮的,是干渴缺水,敌人见利而不前进的,是由于疲劳过度。敌方营寨上有飞鸟停集的,说明营寨已空虚无人;敌营夜间有人惊呼的,说明敌军心里恐惧;敌营纷扰无秩序的,是其将帅没有威严,敌营旌旗乱动的,是其阵形混乱,敌官吏急躁易怒,是敌军过度困倦。敌人用粮食喂马,杀牲口吃,收起炊具,不返回营寨的,是“穷寇”;敌兵聚集一起私下低声议论,是其将领不得众心;再三犒赏士卒的,说明敌军已没有别的办法;一再重罚部属的,是敌军陷于困境;将帅先对士卒凶暴后又畏惧士卒的,说明其太不精明了,敌人借故派使者来谈判的,是想休兵息战。敌军盛怒前来,但久不接战,又不离去,必须谨慎观察其企图。

【原文】兵非益多①也,惟无武进②,足以并力、料敌、取人③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④者,必擒于人。

①兵非益多:兵非越多越好。《武经七书》此句为“兵非贵益多”。

②武进:恃勇轻进,即冒进的意思。

③并力、料敌、取人:并力,合力,这里指集中兵力;料敌,分析判断敌情;取人,指取胜于敌。

④无虑而易敌:无深谋远虑而又轻敌妄动。易,轻视。

【译文】打仗不在于兵力愈多愈好,只要不轻敌冒进,并能集中兵力,判明敌情,也就足以战胜敌人了。那种无深谋远虑而又轻敌妄动的人,势必成为敌人的俘虏。

【原文】卒未亲附①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②,是谓必取③。令素行④以教其民⑤,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⑥也。

①亲附:亲近依附。

②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文,这里指政治、道义;武,这里指军纪、军法。这句是说,用政治、道义来教育士卒,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调。《吴子·论将》:“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

③必取:取,必胜的意思。取,取胜。

④素行:指平素认真施行。素,平素、一贯。

⑤民:民众,这里指士卒。

⑥相得:相投合,即相互信任的意思。

【译文】将帅在士卒尚未亲近依附时,就贸然处罚士卒,那士卒一定不服,这样就难以使用他们去打仗了:如果士卒对将帅已经亲近依附,仍不执行军纪军法,这样的军队也是不能打仗的。所以,要用政治道义教育士卒,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就必定胜利。平素能认真执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会服从;平素不认真执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不会服从。平素所以能认真执行命令,是由于将帅与士卒相互取得信任的缘故。

简评

本篇主要论述行军作战的组织指挥和利用地形地物、侦察判断敌情的问题。

孙武认为,“处军相敌”是作战指挥中的重要问题。“处军”必须善于利用地形,使自己军队经常占据便于作战、便于生活的有利之处。他在列举了山地、江河、盐碱沼泽地、平原等四种地形的不同处军原则之后,提出了“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等利用地形的基本思想。这是孙武对前人和当时实战经验的总结,对行军作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孙武很重视“相敌”,他要求对敌情必须进行周密细致的观察,而且要善于对各种征候作出正确判断。他从实际经验中概括出一些如何判断敌情的方法,例如,“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等等,这些方法,虽古老而简单,但含有透过现象判明敌军企图的唯物辩证的因素。

孙武在论述“处军相敌”之后,提出了打仗并非兵力愈多愈好,关键在于将帅能否准确地判明敌情,集中使用兵力的问题。他说:“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巳。”并指出如果将帅没有深谋远虑,轻敌冒进,军队数量再多,也定会为敌军所败。这些思想是积极的,有价值的,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本篇中,孙武还简略地论述了治军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原则,并要求赏罚要适时适度等等。这些是孙武治军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地形篇

本篇主要论述军队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行动原则,强调将帅要重视对地形的研究和利用。

【原文】孙子曰;地形①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②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③者,敌无备,出面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④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⑤,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⑥者,我先居之,必盈之⑦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⑧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⑨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⑩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①地形:这里指地理形势。

②通形:指地形平坦,四通八达,我可以去,敌人也可以来的地形。

③挂形:指地形复杂,易进难退的地形。

④支形:指敌对双方据险对峙,谁先出战就对谁不利的地形。

⑤引而去之:这里指率领部队伪装退去。引,引导、率领。

⑥隘(āi爱)形:指两山之间狭窄的通谷。

⑦盈之:要用足够的兵力堵守隘口。盈,满,堵的意思。

⑧险形:形势险要的地形。

⑨远形:指敌我相距很远。

⑩地之道:关于利用地形的原则。

【译文】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等六类。凡是我可以去、敌人可以来的,叫做“通”;在“通形”地区,要抢先占据地势高而向阳的地方,并保持粮道畅通,这样与敌交战就有利。凡是可以去,而不易退回的地,叫做“挂”,在“挂形”地区,敌军如无防备,就要出击战胜它;如果敌有防备我出击不能取胜,就难以返回,于我不利。凡是我出击不利,敌出击也不利的地方,叫做“支”;在“支形”地区,敌人虽然以利诱我,也不要出击;最好是带领部队假装离去,诱使敌军前出一半时,我突然发起攻击,这样有利。在“隘形”地区,我若先敌占据,就要用重兵堵塞隘口,等待敌人来攻;如果敌军已先我占据隘口,并以重兵据守,那就不要进击,若敌人没有用重兵据守隘口,就迅速攻取它。在“险形”地区,如我先敌占领,要占据地势高而向阳的地方待击敌人,如果敌人巳先占领,那就主动撤退,不要进攻它。在“远形”地区,双方势均力敌,不宜挑战,勉强求战,于我不利。以上六点,是关于利用地形的原则,这是将帅的重要责任,是不可不认真考虑研究的。

【原文】故兵①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②。卒强吏弱,曰弛③。吏强卒弱,曰陷④。大吏怒而不服⑤,遇敌怼⑥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⑦不明,吏卒无常⑧,陈兵纵横⑨,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⑩,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①兵:这里指败兵,即军队作战失败的情况。

②势均,以一击十,曰走:指敌我条件相当,如以一击十,因而失败的,叫做“走”。

③卒强吏弱,曰弛:指土卒强悍,但将吏懦弱,不能统帅约束,致使军政废弛,因而失败的,叫做“弛”。

④吏强卒弱,曰陷:指将吏本领高强,但士卒怯弱,缺乏训练,因而失败的,叫做“陷”。

⑤大吏怒而不服:指小将(部将)怨怒,不服从指挥。曹操注:“大吏,小将也。”

⑥怼(duì队):怨恨,这里含有意气用事的意思。

⑦教道:指对部下的训练、教育。

⑧吏卒无常:指下级将领和士卒无所遵循。常,常法、法纪。

⑨陈兵纵横:指列队布阵,杂乱无章。陈,同“阵”。

⑩选锋:挑选勇敢善战的士卒组成的精锐部队。《尉缭子·战威》:“武士不选,则众不强。”

【译文】军队失败的情况有“走”、“弛”、“陷”、“崩”、“乱”,“北”等六种。这六种,都不是由于天灾造成的,而是由于将帅的过失所致。在敌我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如果攻击十倍于我的敌人,因而失败的,叫做“走”。士卒强悍,将吏懦弱,因而失败的,叫做“弛”。将吏本领高强,士卒怯弱,因而失败的,叫做“陷”。部将怨怒而不服从指挥,遇到敌人忿然擅自出战,主将又不了解他的能力而加以控制,因而失败的,叫做“崩”。主将软弱而又缺乏威严,训练教育不明,吏卒无所遵循,布阵杂乱无章,因而失败的,叫做“乱”。主将不能正确判断敌情,以少击多,以弱击强,又没有精锐部队为骨干,因而失败的,叫做“北”。以上六种情况,必然导致军队的失败,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是不可不认真考虑研究的。

【原文】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阨①远近,上将②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③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④,而利合于主⑤,国之宝也。

①险阨呃:指地势的险易情况。阨(è厄),通“厄”,险要之处。

②上将:这里指主将。

③战道:指战场实情。

④唯人是保:为了民众和土卒得以保全人,指民众和土卒。

⑤利合于主:即符合于国君的利益。主,国君。

【译文】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正确判明敌情,制定取胜计划,研究地形的险易,计算道路的远近,这些都是将帅必须做到的。懂得这些并能用来指导作战的就必然胜利,不懂得这些,因而不能用来指导作战的就必然失败。所以,如果根据战场实情确有必胜把握,即使国君命令不要打,也可以坚决地打;如果根据战场实情不能取胜,即使国君命令打,也可以不打。作为一个将帅,应该进不贪求战胜的功名,退不回避违抗君命的罪责,只求使民众和士卒得以保全,符合于国君的根本利益,这样的将帅才算是国家最宝贵的人材。

【原文】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豁;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①,爱而不能令②,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①厚而不能使:指对士卒只注重厚养而不能使用。厚,厚养、优待。

②爱而不能令:指对土卒一味溺爱而不能令使。爱,溺爱;令,令使、使用。

【译文】将帅对士卒能象对待婴儿一样体贴,士卒就可以跟随将帅赴汤蹈火:将帅对士卒能象对待自己的“爱子”一样,士卒就可以与将帅同生共死。但是,对士卒如果过分厚养而不能使用,一味溺爱而不能令使,违犯了纪律也不能严肃处理,这样的军队,就好比“骄子”一样,是不能用来打仗的。

【原文】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①,动而不迷②,举而不穷③。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④。.

①知兵者:指真正懂得用兵的将帅。

②动而不迷:行动起来不迷惑,含有不盲动的意思。

③举而不穷:所采取的措施变化无穷,使敌难以捉摸。举,措施。

④胜乃不穷:《武经七书》此句为“胜乃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