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北大心理课
45679300000027

第27章 宽容是莫大的美德(2)

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一多半是十年浩劫中的对立面,批斗过我,诬蔑过我,审讯过我,踢打过我。他们中的许多人好像有点愧悔之意。我认为,这些人都是好同志,同我一样,一时糊涂油蒙了心,干出了一些不太合乎理性的勾当。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这是大家都承认的一个真理。

——季羡林(北京大学终身教授,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

宽容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宽容向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在受过灾祸洗礼的人身上更是难得。人具备宽容之美德,心灵会如井中之月,风波虽起,但片刻恢复原状,多少仇恨消融为一片宁静。

季羡林先生说:“宽容是一种美德,但是要拥有这种美德,首先得有豁达的心态。倘若终日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眼中容不下半粒沙,处处挑剔别人的坏处,从不为人遮掩难堪,不懂得原谅人,他人必然会觉得你实在难以相处,难免生出疏离之意。”一个人能够宽容大度地看待眼前的一切,他人也必定宽容视他,人与人之间摩擦大为减少,人人皆活得洒脱淡定,舒适泰然。得饶人处且饶人。在不害大义之下的矛盾,皆是“得饶人处”,都可以被原谅和宽恕。

我们宽恕别人,不但给了别人机会,也赢得了别人的信任和尊敬,我们也因此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是一种豁达,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当时光飞逝,岁月变迁,不管经历什么,我们若始终能像季老一样宽容待人的话,生命自会丰盈、逍遥,我们看待生命的眼光也将更加从容。

梁启超到北大去演讲,题目是《评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

梁启超12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曾发起“公车上书”,参与“百日维新”,学富五车,思想激进,是近代了不起的文化名人。听说梁启超要来北大演讲,北大学子趋之若鹜。梁启超素与胡适不和,去北大演讲评胡适的书,摆明是要给胡适好看,可胡适并没有有意躲避,百忙之中挤时间去听演讲。

梁启超演讲一共讲了两天,他演讲极富激情,声音洪亮,声情并茂,而且他的学问、记性都很好,大段的典籍和诗词随手拈来信口引用,绝无差错,使师生们赞叹不止。胡适因为工作繁忙,第一天没能去,第二天才出现在会场。

梁启超首先肯定了《中国哲学史大纲》:“这部书(《中国哲学史大纲》)处处表现出著作者的个性,他那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组织力、大胆的创造力,都是不废江河万古流的。”

学生们都等着听他接下来说胡适此书如何之好,没想到梁氏此乃欲抑先扬,在接下来的演讲中,他对胡适的观点逐条进行了尖刻的批驳,说胡适把思想的来源抹杀得太过,并且写时代的背景很不对,而且全书只从老子讲起,这并不可靠,因为史学家们对老子的思想,有“六大怀疑”……最后梁启超得出结论:“总说一句,这个著作者,凡关于知识论方面,到处发表石破天惊的伟论;凡关于宇宙人生观方面,十有九很浅薄或谬误!”

在演讲过程中,梁启超引经据典,不遗余力地贬损胡适,说胡适是戴“有色眼镜著书”“强古人以就我”“不能尽脱却主观的臭味”,明显是从学术攻击转向了人身攻击。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梁启超讲完,还专门留下时间给胡适作答。

出乎所有人意料,胡适并没有对梁启超的无礼行为进行回击。他发表了不卑不亢的简短讲话,既为自己的作品辩白,也表达了对梁启超的尊重。

在胡适看来,梁启超的任性、敢做敢说,完全是出于一片赤子之心,是天真的孩子气。而他对胡适的“骂”,恰恰“表示他天真烂漫,全无掩饰,不是他的短处,正是可爱之处”。

据胡适的秘书胡颂平回忆,一天夜里,胡适对身边的工作人员王志维感慨道:“有些人真聪明,可惜把聪明用得不得当,他们能够记得二三十年前朋友谈天的一句话,或是某人骂某人的一句话。我总觉他们的聪明太无聊了。人家骂我的话,我统统都记不起了,并且要把它忘记得更快更好!”

宽恕别人所不能宽恕的,遗忘别人所不能遗忘的,是一介书生旷达的心胸,亦是一位智者超然物外的洒脱。能容天下才,方能为天下人所容。

宽容不仅能够医治被宽容者身上的不足之处,还可以挖掘出宽容者身上的伟大之处。你若要彩虹,你就得宽容雨点。宽以待人既是一种待人接物的态度,而且还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它能够化解人和人之间的许多矛盾,增强人和人之间的友好情感。宽以待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就能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北大心理课笔记】

我们每天穿梭于茫茫人海中,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意,所需的是包涵和谅解,谅解别人的缺点和过失。

忍耐让心走向宁静

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胡适(北京大学教授,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人在盛怒下常常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他说:“愤怒从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忍字心头一把刀,不是意志极坚强者,很难把这个写起来极简单的字做到位。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冷讽、嘲笑、诽谤、侮辱。如果不能忍耐,我们就会像面临许多敌人一样,到最后不仅刺痛了别人,而且还会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如果学会忍耐,我们就会微笑面对一切;忍耐的背后,是一颗平静安详的心,是一段平坦的人生。 真正的忍耐不是怯弱和畏缩,而是一种宽容。

俞敏洪认为,成功必须具备3种能力:忍受孤独的能力是成功者的必备条件;忍受失败的能力是重新振作的力量源泉;忍受屈辱的能力是成就大业的必然前提。这3种“忍受”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一个人背后的巨大动力,也是走向成功的绝对要素。他在《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一书中写道:

除了学习外,还有其他一些能力比学习更重要,会使你更容易走向成功。我总结了成功所必须具备的3种能力。

第一是忍受孤独的能力。因为在你成功以前,你永远是孤单的,没有人能帮得上你,没有人会崇拜你和注视你。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所以,人是孤单地奋斗的。不管有多少人在你身边,要真正收获成功,主要还是靠你自己。

第二是忍受失败的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失败太多了,很多TOEFL学生第一次考了550分,第二次考了570分、580分,要考好几次才能通过。你要能够经受得住失败,并且从失败中学会奋进。新东方学校副校长徐小平原来是学音乐的,英语水平并不是很高,所以他考TOEFL考了3次,第一次是500多分,第二次还是500多分,但是第三次就考了600多分,最后终于到美国深造去了。

所以,如果你失败一次就不能承受这次失败给你带来的压力,那你也就完蛋了。因为一个人生活中通常失败为多,成功为少。你行动9次,大概6~7次可能是失败的。每次行动都成功的人并不多,但每次失败都是后次成功的基础。

第三是忍受屈辱的能力。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受到侮辱。你到商店买东西,售货员横眉竖眼,你会觉得受了侮辱;你想出国,得盖近20个章,每一个章都需要求爷爷拜奶奶,所以每个章几乎都是一个侮辱。但面对屈辱,有的人能当作动力,有的人则从此沉沦。

韩信之所以能够成就大业,就是因为他有忍受屈辱的能力。钻裤裆是奇耻大辱,但当时的他是不得不钻的,如果不钻,他只有两个结果:一是他被那个人杀掉,从此没有韩信了;一是他把那个人杀掉,他赢得了暂时的胜利,但从此也没有了韩信。因为他杀人了,杀人者偿命,他就会被法律杀掉。

任何一个结果都会消灭韩信,历史上就不会有韩信这个人。韩信之所以能以忍辱负重而成大业的形象,在中国历史上千古流传,就是因为他钻了裤裆。当然我不是鼓励大家去钻裤裆,只是为了钻裤裆而钻裤裆,那你就成了钻裤裆专家。你钻裤裆的同时眼睛是看着未来的,你心中有着远大的目标,有了这种目标以后,忍受暂时的苦难和屈辱是必要的。

忍耐不是懦弱,也不是任人左右,不是那种“人生在世不如意,不如散发弄扁舟”的消极对待,不是“月过十五光已少,人到中年万事休”的不求上进,自甘平庸的借口,而是博大胸襟的体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悠然,是将怨气看作浮云的恬淡,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深层诠释。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和自身的弹性有关,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这不仅仅是个态度和观念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人调整自我,适应变化的一种能力。能够具备面对失败和屈辱的坚韧意志,是追求人生成功者必备的精神品质。

忍耐可以让一颗心走向宁静,在冷静中找到出路,获得成功与幸福,也赢得别人的尊重。如果一个人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那么他一定很难拥有光明的未来。

【北大心理课笔记】

“忍耐就是心平气和地接受不可能改变的事实,心平气和地改变可以改变的困境。”忍耐是人生难得的佳境,这种境界是成长和成熟的开始,需要修行才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