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新编家庭实用医疗保健营养全书
45670900000040

第40章 特殊作业环境与营养——开一个好“偏方”(5)

(1)根据飞行劳动的需要应供给足够的热能

飞行活动中许多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飞行人员的热能代谢,使飞行人员的热能消耗增高,与此同时还必须保证飞行人员有充盈的贮备,以应付突然的需要,故必须供给足够的热能。总的看来,飞行员的劳动强度相当于机械化作业中接近中等劳动强度的热能消耗水平。中国人民解放军营养素供给标准中提出,我国飞行人员每人每日热能供给量标准为12.97兆-15.06兆焦耳(3100千卡~3600千卡)。

f2)根据代谢特点调整热源质配分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进入机体后所进行的一系列化学反应不是孤立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但同时又具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而不能完全相互取代。因此,膳食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必须分配适当,才能发挥最大的营养效能。一般主张飞行前及飞行中的膳食,在热源质分配方面采取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和适量蛋白质的原则,即糖占总热能的60%~70%,脂肪占20%~25%,最多不超过30%,蛋白质占12%~14%为宜。

(3)为满足I毛行劳动的需要,要注意维生素的供给

①维生素对飞行人员营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飞行劳动条件的特殊性,在飞行期间维生素的消耗显着增加,所以必须供给满足生理功能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并保证有充足的贮备来抵御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提高飞行工作的能力。

②为满足飞行劳动,要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在一般飞行条件下,如果膳食中维生素含量已能满足机体需要,过多补充是没有必要的。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素一样,使用时应注意其相互关系。天然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比例较适宜,偏食或过多地采用一种制剂时,往往使体内维生素平衡失调,因此只有在冬末春初缺乏蔬菜季节或特殊飞行条件下,可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制剂,以预防维生素不足或缺乏。

4、飞行员的营养保障

(1)飞行人员营养素需要量标准。飞行人员每日膳食中营养素需要量标准,是保证飞行人员身体健康的膳食质量指标,供计划膳食时参考。

(2)预防高空胃肠胀气,注意食物选择。对飞行人员每日膳食必须注意选择含植物纤维少的食物,以防止在胃肠内形成过多的气体而加重高空胀气。此外,在烹调上多用蒸煮,少用煎炸方法,尽可能避免在肠道内产生气体。还要注意吃饭不要太快,应细嚼慢咽,防止吞入过多的气体。

(3)贯彻好合理的饮食制度。饮食制度系指把全天的食物按一定的次数、一定时间间隔、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分配到各餐的一种制度。合理的饮食制度应根据消化器官活动的规律、消化能力,并考虑到生理上和劳动特点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安排。通过饮食制度的合理安排,摄入的食物才能得到充分的消化吸收,使其发挥最大的营养效能,从而保证身体健康提高劳动效率。合理饮食制度中每天餐数规定,以胃的功能恢复以及食物从胃内排空的时间为依据,故每天安排3~4餐较为合理。

(4)重视进餐时间及各餐的热量分配。进餐时间及各餐热量分配应根据季节、飞行任务而定。如在上午飞行,早餐应在起飞前1~1.5小时开饭;下午飞行,午餐应在飞行前2小时开饭,白天飞行时间超过4~5小时。机场应供间餐,间餐食品必须是量少质佳,易于消化;夜间飞行时,除调整进餐的时间外,一般应给予夜餐,但食品中蛋白质含量不宜过高。

(5)不同条件下的营养卫生保障。不同飞行条件一般有高空飞行、夜间飞行、长途飞行和参战部队飞行等。根据各种飞行的特点,提出营养卫生要求,如高空飞行要预防高空饮食性胀气,注意热源质分配和增加维生素供应等;夜间飞行时,在膳食调配上应注意保证维生素A的供应和安排好饮食制度;长途飞行要供应机上口粮和饮料等,以维持体力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

(6)不同季节条件下飞行的营养卫生保障。根据气候特点,如夏季炎热、冬季寒冷,作好营养供应工作,对提高飞行员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7)航班机上的膳食应供要求。航班机系指国际或国内民航的航班飞机。当前喷气式客机一般的飞行高度为8000米一10000米。但由于增压密封座舱的应用,舱内大气压力大约相当于1000米一2000米高度,因此,飞行员和旅客不会受到低压和缺氧的危害。

客机上一般均有冷藏和电热设备,供应机上的食品可以多样化。由于机上所供膳食质量往往可影响到对航线的评价。所以提供高质量、色香味俱佳的食品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供给的昕有食物不应有引起就餐者不适以致患病的任何细菌或毒素,尽一切可能预防机上食物中毒,必须把食品卫生作为重点。

一般客机上,每小时供应一次饮料,4-5小时供应1次热餐,两餐间也有供应若干点心等。供餐方法根据起飞时间和航程长短而定。机上饮料应以不含气体为好。飞行人员严禁在机七饮酒,并应遵守飞行营养的有关规定。

六、矿工营养:合理膳食,充足蔬菜

矿工是指在矿山井下从事矿产开采的作业工人。我国矿的种类很多,有煤炭、石棉、云母、石墨及各种金属矿,如铁、铜、锌、金、钨、铝、铀矿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煤矿,人数也最多。

1、矿工工作性质的特点:苦、累、脏、毒

(1)矿产开采生产及劳动有其共同点。各种矿产的开采生产及劳动卫生问题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一般都包括有凿岩、爆破、坑道掘进、支柱、矿物采掘、装载及运输等环节和过程。因而在作业环境中工人经常接触到各种对机体健康有害的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

(2)长时间地下作业。矿工长期从事地下作业,持续时间长,一般每天工作8-10小时,受日照的时间短。

(3)劳动强度大。矿工的开采及运输的各个环节都是靠体力作业,一般劳动强度都较大。

(4)受井下某些有害因素的影响。井下作业环境中,工人经常接触到各种对身体有害的因素,如噪音、振动、高湿、高温、生产性粉尘、放射性物质和有害气体等。

(5)矿下膳食供应受到限制。由于携带不便,缺乏保温设备,井下又无加热条件,大多数工人自带一些馒头、饼子、面包或包子之类充饥食物。甚至有部分工人完全依靠井上两餐,下井不带食物,不在井下吃饭,这是极不合理而有害健康的。

2、矿工职业对机体的影响

矿工的作业环境条件比较特殊,对机体的影响也较复杂。根据矿产种类、生产所在岗位以及矿井规模和技术先进程度等的不同,工人受职业危害也有较大的差别,现就其常见影响因素叙述如下。

(1)振动和噪声

矿工受到振动和噪声的危害,主要来自凿岩、采矿过程使用的各种风动或电动工具及坑道中运输用的电动矿车等。在一定条件和程度下,振动和噪音两者的联合作用使机体受到的危害将更加严重。

①振动和噪声对机体的影响

振动和噪声是两种不同的物理因素,对机体有不同的影响,但又可引起相似的非特异性反应。

振动对机体的影响通常都是全身性的,并且多以神经系统的变化为主,其表现为大脑皮质功能下降,末梢神经感觉迟钝,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并出现组织营养障碍等。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是周围毛细血管形态和张力的改变,心动过缓,窦性心率不齐及房室传导阻滞等。肌肉出现肌无力、萎缩。骨组织有骨皮质增生或呈现脱钙,骨质疏松、关节变形,尿肌酸排出增多。

噪声主要危害听觉系统,如听力下降,严重者可发展为噪声性耳聋。此外,也可使神经系统、心血管、消化及内分泌系统均受到影响。

②振动和噪声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i)蛋白质代谢:振动可对蛋白质代谢产生一定影响。受局部高频振动的工作人员,血清中蛋白含量降低,而球蛋白含量升高。动物实验表明,长期接受振动刺激的大鼠,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尿氮排出量增加,氮平衡值下降。可出现氮的负平衡,动物生长速度减慢,血红蛋白及血清蛋白也有降低趋势;在饲料中给与丰富的高质量蛋白质,则对机体有保护作用。有人发现,在噪声作用下,进食后血中色氨酸、赖氨酸及组氨酸的浓度较对照组为低,特别是谷氨酸下降尤为明显。并且已知脑组织中有非常活跃的氨基酸代谢,其中尤以谷氨酸为主。由噪声和振动刺激引起的神经系统兴奋,致使脑中产生氨量增多,因而需要更多的谷氨酸,在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催化下与氨形成谷氨酰胺而解毒和转运。谷氨酸还与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有关。实验表明,接触噪声的工人,膳食中补充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ii)维生素代谢:噪声和振动对机体维生素代谢的影响是相似的。有报道,噪声刺激可使机体内水溶性维生素的消耗量增加,从而导致有关维生素的不足或缺乏。如在噪声刺激下,动物某些脏器的维生素B1含量降低,其中脑内可减少一半,同时尿中维生素B1排出量增加约30%。噪声刺激下也可使大鼠各器官中维生素c的含量降低和尿中排出量减少,表明噪声可增加机体维生素c的消耗。据报道,接触全身振动的工人,血和尿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尼克酸及维生素c的含量均呈降低,振动的频率和振幅愈大,维生素代谢紊乱的程度也愈加严重。

iii)其他生化改变:实验结果表明,经常接受振动作业的工人,可有血钾、磷降低和血钙升高现象。有人认为,钙平衡及其调节障碍为局部振动病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另外,受振动作用的大鼠,发生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代谢障碍。

根据以上变化,对于接触振动和噪声的工人,膳食中应供给足够的热量,丰富优质的蛋白质,适当补充谷氨酸、赖氨酸,提高几种主要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量是很必要的。

(2)生产性粉尘

工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常有各种粉尘产生,主要有矽尘、石棉尘、煤尘、各种金属矿尘及混合粉尘等。粉尘为影响矿工健康的重要危害因素之一。

生产性粉尘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通常按粉尘的性质可分为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和混合性粉尘。无机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煤等粉尘)、金属性粉尘(如铁、锰、铍等金属及化合物粉尘)及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等粉尘)。有机粉尘又分为植物性粉尘(如棉、甘蔗、茶等粉尘)、动物性粉尘(如兽毛粉尘)和人工有机粉尘(如炸药、人工有机染料等粉尘)。混合性粉尘为上述各类粉尘的两种或几种混合存在而言,此种粉尘在工业生产中最为常见。不同性质的粉尘致病作用不同,对人体危害程度不同。

①生产性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生产性粉尘根据其理化性质,进入人体量的多少及作用部位不同,可在人体内引起不同的病理改变。

全身作用:长期呼人较高浓度的粉尘可引起尘肺,吸入铅、砷、锰等毒性烟尘,能在支气管壁上溶解而被吸收引起全身中毒。

局部作用:吸入的粉尘首先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引起某些呼吸道刺激症状炎症,如鼻炎、咽炎、喉炎及支气管炎等。硬度较大的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粉尘黏附于皮肤还可引起皮肤疾病。

其他影响:有机粉尘能引起变态反应(如过敏性皮炎、支气管哮喘等),接触放射性矿物粉尘及镍、铬酸盐等金属粉尘的工人易发生肺癌,石棉粉尘可导致间皮瘤。

随着尘肺病程的进展,可导致肺功能改变,出现气短、胸闷、胸痛、咳嗽等症状。并可引起一些并发症,如结核、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部感染等。

②接触粉尘工人的营养保健作用。为了防止和减少生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保护矿工的身体健康,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而通过合理的营养与膳食以调整机体代谢,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措施,具有积极的作用。

蛋白质对提高机体免疫和抵抗力具有重要的普遍意义:人体和动物实验均证明,高蛋白膳食能增加染尘机体的抵抗力。在矽肺患者膳食中补充酪蛋白水解物有较好的效果。在矿工膳食中供给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可改善蛋白质的代谢,使血清蛋白恢复正常,血象改变,巨噬细胞活性增强。如果膳食中蛋白质供给不足,可使病情发展加快。谷氨酸和甲硫氨酸有抑制矽肺发展的作用。

维生素对接触粉尘工人的营养作用:维生素对机体的营养作用具有普遍意义。其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作用更为重要。维生素A不但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关,而且具有稳定生物膜的作用,故提高矿工膳食中维生素A的供给量,增强上呼吸道的防御体系功能,保护生物膜的稳定,对防止和减少粉尘的侵入及对机体的危害起到积极作用。维生素c可防止蛋白质代谢紊乱,增加肺、肝和肾上腺中维生素c的含量,减轻肺纤维化病变,对吸入矽尘动物有良好作用。

(3)生产环境的不良气象条件

矿工生产接触的不良气象条件主要有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等,前两项又受后者很大的影响。潮湿的深矿井内,气温可达30℃以上,相对湿度达85%以上。如果同时通风不好,就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流的不良气象条件,即湿热环境。由于矿井规模的大小、地层条件、离地面的深度、有无机械通风设备及其效果等有很大差别,所以对身体健康影响也不同。设备不完善、缺乏充分的通风设备或效果很差的矿井,往往使井内温度高、湿度大,从而给矿工健康带来许多危害。此外,从事地下作业、日照少,也对矿工的健康有不利的影响。

生产环境中不良气象条件对矿工的影响主要是湿热的作用,而湿热环境对人体体温、消化机能、水及电解质平衡、热能和营养素代谢的影响,基本上与高温环境对人体的影响相似,此处就不再赘述。

3、矿工的营养需要

矿工因其职业性质和作业环境特殊,改善和提高矿工营养水平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合理营养的特殊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1)热能供给量要高。我国矿工一般劳动强度大,作业持续时间长,并且所接触的职业危害中大多使机体代谢增强,故热能供给量要高,认为热能供应量为16.7兆~18.8兆焦耳(4000千卡~4500千卡)较适宜。

(2)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矿工除了劳动强度大、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外,蛋白质和个别氨基酸有提高机体免疫和抵抗力作用,因而蛋白质的需要量要增加,应为120克~150克,占一日热能总摄入量的12%~15%,并应使动物性及大豆蛋白质的比重占到1/3~1/2为宜。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营养供给量标准中未做到明确的规定,但在满足热能需要的情况下,一般认为脂肪占到一日热能总摄入量的20%~25%,碳水化合物为60%~70%较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