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不自立父母怎么办:有效解决孩子问题的50个对策
45670000000019

第19章

家长在向孩子讲述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具体,而且常见的场景。因为这些来自于生活的经验,并不需要刻意去屏蔽。随着孩子和人交往越来越多,他所积累的关于人性的经验越多,应付各种局面的能力也会越强。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提醒会慢慢得到印证,因此不必过于担心这些经验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

培养孩子的警惕力,家长切记不可操之过急,整日地用言语向孩子进行硬性地灌输。应针对具体的事情,进行具体分析,让孩子慢慢地积累经验,让经验成为孩子识破伪装的武器,而不要让孩子出于畏惧而拒绝了所有的“侵袭”。

46.不合群:喜欢自个儿待着,觉得和别人玩没意思

家长倾诉

小洁上幼儿园已经快半年了,其他小朋友都已经相互混熟了,三三两两地结伴玩游戏。只有小洁常常自个儿待在教室里画画儿。

“小洁,为什么不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呢?”老师问小洁。

“我画画儿呢。”小洁回答道。

“那也不能总画画儿,老师陪你到外面玩一会儿好吗?”老师接着说。

小洁摇了摇头,继续低头画画儿了。

傍晚,妈妈来接小洁的时候,老师向妈妈提到了小洁的问题。

“小洁就是爱画画儿,应该没有别的问题吧。”妈妈说道。

“妈妈,我不喜欢和别人玩儿,我觉得没意思。”小洁在一边插嘴道。

妈妈和老师都露出了诧异的表情……

专家分析

“不合群”将直接影响以后的人际交往能力

47.害怕竞争:在集体活动中遇到竞争就逃避

家长倾诉

小菲上小学三年级了。

这天老师宣布要举行一场拔河比赛,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先是两两进行比赛,胜出的两组进行最后的决赛。最后胜出的小组还有奖励。

同学们听完后都十分期待,老师按照座位把全班划成了四个方块,每一个方块就是一个小组。看着别的同学兴高采烈的样子,小菲觉得很没意思,因为她一向都不愿参加竞争激烈的活动,特别是集体活动,觉得那样输了很影响心情。

分完组老师让同学们到操场集合,别的同学欢快地向操场跑去了,小菲却慢吞吞地磨蹭着。

“小菲快点走呀!”老师招呼道。

“老师,我肚子疼,能不能不参加呀?”小菲借口道。

“要紧吗?要不老师先送你到医务室?”老师关心地问道。

“没事老师,我坐着就没事了。”小菲说。

等老师走后,小菲独自坐在教室里,这才觉得十分放松。

专家分析

竞争和合作是相辅相成的

当今的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会越来越强。有的家长对竞争缺乏全面的理解,他们往往将其理解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对决,而忽视了每个人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与人相关联而存在的。也就是说,前进的路并不都是独木桥,如果“竞争”只是人与人之间对“独木桥”的争夺之战的话,恐怕社会秩序就难以维系了。

人与人之间的确存在竞争,但其竞争的环境和方式都是合理的。在很多时候,个人要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竞争的过程中更具优势。试想一下,一个能力很突出的人不懂得与人合作,并且因为自己的自负影响了整个团队的效益,那这个人算是一个成功的人吗?会赢得别人的信服吗?答案是否定的。

自立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它并不是指将自己置于集体之外“单枪匹马”地去战斗,恰恰相反,自立的人有着谦卑的学习态度,并懂得借助别人的力量来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因此,让孩子从小学会与人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让他明白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并从中体会到快乐是十分必要的。那又是什么让有些孩子对与人合作产生抵触心理呢?

家长对“出众”的过分强调

有些家长十分注重对孩子个性的培养,希望孩子成为其所在群体中最具锋芒的一个。于是便通过培养孩子的一门特长、让孩子的衣服光鲜等方式来凸显孩子的与众不同。表面来看,这么做的确能达到让孩子引人注目的目的。但这种做法的初衷是不够明智的,孩子的个性并不体现外在,内在的修养等因素都可以成为孩子性格中的亮点,从而赢得别人的认可。家长过分地强调“出众”会助长孩子的自负情绪,使得孩子以从俯视的角度来看待周围的人与事物。这样一来,孩子会潜意识地在自己与同龄人之间划出一道分界线,从而滋生不愿与人合作的情绪。

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

很多家长从来不让孩子动手去做家务,许多本该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像是收拾自己的房间等也帮忙“代劳”。这样一来,孩子不仅无法意识到自己座位家庭一员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且难免因为家长的溺爱而滋生任性的情绪。而与人合作的过程既是一个承担责任的过程,也是一个与人交往的过程。既没有责任感,又只顾满足自己的需求,想要顺利完成与人的合作恐怕不是易事。时间长了,难免会对与人合作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家长还是应该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注重对孩子个性的培养并没有错,但同时也要注意让孩子的心态保持平和。同时,家长还要注重对孩子责任感以及交际能力的培养。

教子处方

家庭生活是孩子学习合作与竞争的摇篮

家庭对孩子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孩子步入校园之后的表现。从广义上来说,合作不仅仅是指团体之间通过保证各个环节的畅通无阻来共同保证某一次具体活动的顺利完成,另外还体现在人们之间的相处之中。比方说两个要好的朋友之间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一种合作关系,因为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彼此的信任、相互的了解等,这些合作成立所需要的前提。因此,家长应学会教育孩子与自己愉快“合作”,培养孩子与人合作所需的各种素质。

家长具体应怎么做呢?

1.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合作的氛围应该是一种和谐的状态。如果夫妻之间经常争执,肯定会打破家庭的和谐氛围,这样一来,孩子最先感受到人际合作是父母的不良合作,难免会觉得两个人的世界都如此波澜不平,那集体肯定是一种更加混乱的状态,从而心理蒙上一层阴影。

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它们都印在了孩子的视野以至脑海之中,并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影响。

2.让孩子在家庭活动中承担一部分责任

先来看一位家长教育孩子学习合作的故事:

周末,双胞胎梁梁和栋栋的父母要带他们去野餐。临行的前一天,一家四口人商量该如何进行准备,最后是这样安排的:妈妈负责去超市买食品,爸爸准备烤肉的炉子,梁梁负责准备所有餐具,栋栋负责准备调料。爸爸提醒兄弟俩各自列出一个单子,以免有什么遗漏。梁梁听取爸爸的建议很快列出了单子,一边准备一边思考单子上所列的餐具是否齐全;而栋栋则看起了动画片。

爸爸提醒栋栋带齐调料,栋栋眼睛盯着电视屏幕说道:“放心吧!我保证完成任务!”爸爸不大相信他会准备齐全,想自己来做,转念一想决定让栋栋通过这次野餐意识到自己的失职会来带什么影响,从而端正自己的合作态度。于是爸爸没再说什么。看完动画片,栋栋到厨房里捣鼓了一会儿就睡觉了。

第二天到达野餐的地点之后,大家开始准备午餐。等肉烤熟后,开始往烤肉上倒调料。“栋栋,烤肉汁在哪里?”妈妈问道。栋栋伸手到装调料瓶的袋子里去找,怎么也找不到。“我记得我放进去了,怎么会没有?”栋栋自顾自地说道。“我不是提醒你先列一个单子吗?”“我没有列单子,我记得我把所有的调料都拿出来了。”栋栋又翻了一遍,大家都在那里等着。栋栋最终没有找到烤肉汁,不觉得惭愧地低下了头。

栋栋爸爸选择不参与的方式是明智的。一次野炊的不完美并不重要,但如果缺失了合作应有的责任意识则会对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首先给孩子去负责的机会,并根据他们的表现给予批评或表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负的责任是家庭链条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从而认真地去完成自己该做的事。

3.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合作与竞争

游戏可以说是孩子的重要课目,它是一种对社会活动的模仿,深受孩子喜爱,因而也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家长可通过游戏有意识培养孩子团结协作与竞争的精神。比如,将孩子分成几个小组,选择需要互助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戏让孩子比赛。赛完后分析获胜和失败的原因,让孩子知道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而集体的利益是需要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实现的。

相信,一个从小就懂得与他人合作愉快,与小伙伴合作愉快,同时明白合作能壮大自身的力量,使自己更具竞争力的孩子,在长大以后同样能与他人合作愉快,收获更大的喜悦与幸福。

48.拖拖拉拉:能拖到明天绝不今天完成

家长倾诉

微微是个很让妈妈头疼的孩子,也没有什么大的毛病,就是做事拖拖拉拉,能拖多久就拖多久。这不,从早上起床开始,就磨蹭上了。

“微微,快起床,要不该迟到了!”妈妈一边准备早饭一边催微微快起床。

可微微的脑袋还埋在被窝里不肯露出来。

好不容易起来了,却趴在床上和自己的“大熊宝宝”玩起游戏来。

最后还是妈妈硬把把微微从床上抱了下来。之后光是洗脸、刷牙又花去好大一会儿时间,早饭都快凉了。

“妈妈,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特别神奇的梦……”微微一边往嘴里塞着面包片一边还念叨着。

“放学回来再跟妈妈讲,微微乖,先吃饭啊!”妈妈在一边继续催促着。

最后妈妈还是等她把做的梦说完了,她才肯背上书包。当妈妈把她送到幼儿园的时候,已经迟到好一会儿了。

专家分析

找对孩子磨蹭的病根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许多父母都有着这样的苦恼:孩子动作太慢,效率很低,做起事情磨磨蹭蹭,尤其是穿衣服和吃饭等生活自理方面,显得极为磨蹭。这样的孩子往往自立能力都很差,因为较强的自立能力都是建立在处事讲求效率的基础之上。

幼儿期是孩子肢体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动作缓慢的孩子往往有不灵活、不协调的行为表现,这会影响其今后的身体和智力发展。上学之后,如果做作业的速度太慢,就会影响学习、休息和正常的娱乐活动;考试的时候动作太慢,往往还没有做完就到了交卷的时间,会做的题也没时间做;运动的时候动作太慢,往往就不能战胜对手,让别人领先……这些都会使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凡事都拖拉,就应该对造成孩子现状的原因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孩子做事不利索的原因有多种:

缺乏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