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新课程百科知识-漫话陶瓷
45660800000010

第10章 元朝钧窑

钧窑天蓝釉葵花式花盆及盆托·元

元朝制瓷业延续和发展了宋、金时代的制瓷业。元瓷夹在宋和明清两个制瓷业高峰之间,过渡性十分明显。一方面,宋、金时期的一些名窑,如磁州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的传统产品仍在继续烧造,特别是龙泉、青白系诸窑,由于外销的需要,大件器型增多,生产规模普遍扩大;另一方面,元朝中晚期景德镇又正式烧出了青花、釉里红、钴蓝釉、铜红釉、卵白釉等新品种,为它日后成为瓷都奠定了基础。

北方定窑、耀州窑在元朝统治时期已经走向衰落,钧窑和磁州窑则继续发展。

河南禹县仍然是元朝钧窑系的烧造中心。这时期钧瓷的影响比宋朝还大,烧钧瓷的窑口在河南广有分布,河北、山西也有,形成了一个钧窑体系。和宋、金不同的是元钧瓷的胎子更厚,更粗糙、疏松,有砂粒及砂眼,胎子颜色深灰或土黄。胎釉结合不如宋钧紧密,釉子略粗,有大气泡和棕眼。颜色一般是月白色或蓝灰色,个别器物上有紫红色彩斑,是人工有意涂抹而不是釉中所含铜元素在高温中的自然晕散。釉厚,自然垂流多不到底,底足无釉,露深黄色或浅褐色胎。

元朝钧瓷一般光素无纹,炉、罐、瓶等立器有的模印贴花或堆塑纹饰,纹饰模糊不清。元钧瓷常见有盘、碗、罐、炉、瓶、盆等。碗多敛口,收腹,小圈足,底足心有旋削残留的鸡心凸起。炉多直口或浅盘口,直颈,鼓腹,有3个小尖足或兽足,有的竟然还有耳朵。

元朝钧窑瓷器与宋朝钧窑瓷器相比,流传后世的数量比较多,但其价值与宋钧瓷却相差很大,主要是因为元钧瓷胎质粗松,釉色僵硬,世界上保存下来的不多。

元朝龙泉窑

元朝龙泉窑瓷器的胎质比宋朝的要粗厚,但仍很坚致,白中闪灰,施釉厚,釉面不如南宋时润泽,但很光亮,有很强的玻璃质感,呈黄绿色或葱绿色。主要装饰方法是划、印、贴、堆塑、镂空、点彩等。贴花分有釉、无釉两种,多在碗、盘、洗的内心贴双鱼、小兔、荔枝、飞龙等,无釉的是元朝新创品种,在碧绿的底心上凸起红褐色纹饰,非常醒目。龙泉点彩和青白瓷相同,在釉面上随意点染含铁量高的涂料,经高温烧成带褐色斑点器物。

早期元朝龙泉窑纹饰较简单,到了后期就比较复杂了。常见纹饰有折枝花、荔枝、莲花、牡丹、莲蓬、桃、龟、鱼、兔、鸟雀、八卦、云鹤、云龙、云凤、月影梅、秋葵、灵芝、牵牛花、松竹梅等。这时期新添纹饰有四如意、八吉祥、八仙、银锭、杂宝、山水等,还大量出现文字,如“张”“天”“福”“寿”“大吉”“金玉满堂”等汉字及“八思巴”文,因釉厚,纹饰不很清晰。

元朝龙泉窑烧造的瓷器器型有盘、碗、罐、炉、执壶、洗、瓶、尊、高足杯、高足碗及人物塑像等。碗和盘多菱口或葵口,圈足施釉,足底靠圈足一圈无釉,中心有釉,俗称“脐状釉”。罐有荷叶形盖罐、高装盖罐、双系小罐等;瓶有梅瓶、环耳瓶、连座瓶、琮式瓶等;尊有凤尾尊、狮座尊;塑像有观音、达摩、佛龛等,人物的面部一般无釉,呈红褐色涩胎。元朝龙泉瓷器所具有的最大的特点:器型很大,胎体厚重。

龙泉窑缠枝牡丹纹瓶·元

元朝青白瓷和卵白釉

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元朝

江西景德镇仍是元朝青白瓷的生产中心。江西其他地区及福建、广东也都有生产,故有“江河川广器尚青白”之说。元朝青白瓷的胎釉特征与宋朝有所不同:瓷胎采用高岭土加瓷土的“二元配方”法,胎土中氧化铝的含量增加,烧成温度更高,胎质更白,器物很少变形。釉为石灰——碱釉,即在釉料中掺入适量的草木灰,使釉中含有碱金属钾和钠,同时降低氧化钙的含量。由于釉的黏度提高,不易流淌,烧成后釉面失透,光泽柔和,釉色比宋朝略白,但不如宋影青的玉质感强烈。器物造型除碗、盘、瓶、炉、罐、枕外,还新出现了扁形执壶、葫芦形执壶、多棱壶、笔架山、动物形砚滴等。造型特点是厚重饱满,由于器物胎壁加厚,显得釉层较薄。元朝青白瓷比较注重装饰,普遍采用印花、刻花、划花技法,其中以刻印串珠纹最有特色。此外还有褐色彩斑装饰。

元朝景德镇烧造的白瓷品种是卵白釉瓷,常有人误称为“影青”。它的特点是:胎体厚重,胎质坚硬细密,釉面失透,釉色白中微泛青,如卵白色。卵白釉瓷器多为小件器,如浅式盘、折腰碗、高足碗等,造型特征是小圈足,足壁厚,削足规整,底心常有小乳钉状突起。装饰方法主要是内壁印花,以缠枝花卉最常见,也有少量龙纹,有的因为釉子很厚,故纹饰模糊,不甚清晰。很多盘碗在内壁口沿处相对印“枢府”二字款,传世品中还有“太禧”款,均为楷书,这类器物又被称为“枢府器”。“枢府”是元朝军事机构枢密院的简称,“太禧”是元朝专掌祭祖之职的“太禧宗禅院”的简称,带这类款识的应是元朝官府定做或征用的瓷器。由于这类瓷器制作精细,又有官府名称,加之所印云龙纹饰均为五爪龙,被后人认为是元朝官窑的产品。无论是否官窑所产,元朝烧制白瓷的宝贵经验,为后来釉下、釉上彩绘瓷的大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元朝钴蓝、釉里红、青花釉里红

钴蓝釉瓷器是以氧化钴为釉的着色剂,在高温中一次烧成的一个新瓷器品种。传世出土较多。造型有梅瓶、碗、高足碗、盘、爵等,蓝色深沉鲜艳。蓝釉瓷器的装饰手法有两种:一种是蓝釉金彩,即蓝釉烧成后,用金粉描绘图案,低温烘烤而成;另一种是蓝底白花,常见的图案是蓝釉白龙,以蓝釉为底,上有印花白龙。

元朝景德镇新烧造的品种是釉里红瓷器,它是在白色瓷胎上以含铜的颜料进行绘画,然后罩透明釉一次烧成,但高温铜红釉对窑室气氛要求比较严格,鲜红色最为难得。元朝釉里红瓷器的胎釉特征与同期青花器物的胎釉特征一致,但器型较少。由于釉下红彩烧成难度很大,图案常有散晕现象,因此釉里红器物的纹饰也比较简单。釉里红瓷器有三种不同的装饰方法:一是釉里红线绘,二是釉里红拔白,三是釉里红涂绘。

在传世的元朝釉里红瓷器中,有比较可靠年代依据的是1979年江西丰城发现的青花釉里红器物(一件是青花釉里红楼阁式瓷仓,两件为釉里红俑),其中一件有大元至元戊寅(1278年)的纪年,这几件器物的釉里红,都属涂绘的方法,红料都在塑成的立体器型上着色,元朝比较进步的涂绘釉里红,则是用红料涂绘出一定的图案花纹。所谓釉里红拔白装饰,是用釉里红涂地子留白纹饰,国内有江苏吴县出土的釉里红拔白龙纹盖罐、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釉里红拔白划花兔纹玉壶春瓶。这类玉壶春瓶的特点是口沿内壁往往也有釉里红色,颈下及底腹部上下各有二至三道弦纹。

青花釉里红开光楼花盖罐

在江西省高安窑出土的釉里红开光花鸟纹大罐就是线绘釉里红器,国内外传世品中有多件玉壶春瓶及梅瓶,都是细线条描绘花纹的釉里红器。元朝还把青花、釉里红技术结合运用,成品呈白底红、蓝花,十分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