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吁弑兄夺位的丑恶行径被传了出去,国内怨声四起,老百姓指责他们,朝臣不服他们,诸侯各国也对他们不满。这时,恰巧宋国君宋殇同公子冯也就君位之事起了冲突,公子冯逃到了郑国。州吁和石厚认为这是一次借打胜仗以提高自己威信的好机会,于是派人告诉宋殇公说:“你们如果讨伐郑国,我们愿意协助。”宋国同意了。之后,宋国攻打郑国,他们果然派兵协助。战争结束了,老百姓和朝臣仍然对他们不满,各诸侯也仍然鄙视他们。鲁国的大夫众仲评论此事说:“州吁一伙是弑兄夺位、虐待百姓的乱党,依仗武力,生性残忍。‘依仗武力就会失去群众,对人残忍就没有人愿意与他亲近,现在他遭到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处境孤立,哪里能办成国家大事(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州吁处境狼狈,内心十分惶恐不安。石厚对州吁献计说:“我父亲是卫国的元老重臣,威望极高,虽然已经不在朝为官,但朝臣群众对他一向敬服。我们去请教请教他吧。”州吁别无他法,只得叫石厚去找石宰丑。石宰丑说:“这种大事,如果得到天子的支持,那么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就没有谁敢再反对。”当时周王号称“天子”,是各诸侯的最高首领。要见到他,并取得他的支持,很困难。因此,石厚又问他父亲,有没有见到天子的最佳门路。石宰丑告诉他:“现在天子很宠信陈桓公。你们只要请求他帮忙,就会有见到天子的机会。”石厚回去将这些话禀告给州吁,州吁不禁大喜,两人便带着礼物赶往陈国去了。
在他们到达之前,陈桓公收到了一封石宰丑写给他的信,信上说:“我们卫国是个小国,我的年纪也老了,不中用了。州吁、石厚二人是杀害我们国君的罪人,无论如何请帮忙惩治一下他们!”因此,州吁和石厚刚跨入陈国便被抓了。卫国接到通知后,便派了石宰丑到陈国,处死州吁,将在那里避难的公子晋(卫桓公的胞弟)迎接回卫国,立为国君,就是卫宣公。
因为石厚是石宰丑的儿子,所以当时卫国的大臣们认为对其应该从宽处理,杀了首恶州吁就已足够了。可是石宰丑坚决反对。他说:州吁干的坏事大多都是石厚的主谋,不惩办石厚是不公正的。他派家臣獳羊肩到陈国去,把石厚杀死。这件事记载在《左传·隐公四年》中,故事末尾加了一句评论,赞颂石宰丑为了维护正义,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决不包庇亲族的罪行的行为,这是一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是“大义灭亲”。
在这个故事中,鲁国大夫众仲所说的“众叛亲离”四个字,后来也广为流传,形成成语,用来表明某人被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完全陷于孤立的境地。
六、投笔从戎
这一典故源于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班超。
班超是班彪的小儿子,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人。少年时,由于家境贫寒,他便替官府做抄写的工作,换些钱来养家。班超对这种生活很不满意,认为这种生活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他每天伏案抄写时,经常停下来投笔长叹:“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像傅介子、张骞那样,立功异域,那才是真正的有志向、有出息,怎么能够长年累月在笔砚间消磨时光呢?”
后来,班超参加了军队。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奉车都尉窦固率军出击匈奴,班超以假司马之职随军出征。在军中,班超显示了其出色的才能。他带领一支部队挺进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四堡),在蒲类海(今新疆巴里昆湖)击败匈奴,斩俘了许多敌人,为重开西域的通道建立了功勋。窦固认为他很有才干,就派他跟随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班超初到鄯痒,鄯善王接待了他们,礼遇十分隆重,后来态度忽然变得冷淡起来。班超对部属们说:“你们有没有发觉鄯善王对待我们的礼数有些随便了?这表明匈奴的使者一定到了。由于他们的到来,鄯善王心里产生犹疑,不知遵从哪一边,所以才会如此对待我们。明智的人在事态没有萌芽时就能看到它的发展趋势,更何况已经明显了的呢?”于是他把鄯善侍者叫来,用话语试探他,问:“匈奴使者来了几天了,现在在哪里呢?”鄯善侍者感到出乎意料,仓促间不知如何回答,只好一一说出了实情。班超把那侍者关押起来,随后召集部属三十六人,和大家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班超特意激怒他们,说:“你们和我一起来到这远离故土、举目无亲的地方,只不过想立大功以求富贵罢了。如今匈奴使者到来才几天,鄯善王的态度就冷漠了。假如鄯善王把我们抓起来献给匈奴,那么我们就只有被喂虎狼了。面对这种形势,该怎么办呢?”部属们一致表示:“如今处于生死关头,一切听从司马指挥!”班超说:“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只有乘黑夜偷袭匈奴使者。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底细,一定惊慌,我们可以趁机一举消灭他们。消灭了这些敌人,鄯善王也会害怕,从而打消投靠匈奴的想法,事情就成功了。”当夜,月黑风高,班超带领部属来到匈奴使者的营地,命令十个人拿着鼓藏在营后,约定,见到火光就立即擂鼓,大声喊杀;又命令其他人埋伏在匈奴使者营门的两旁,张弓拔刀,准备战斗。一切准备就绪后,班超顺风点火,顿时烈焰冲天,杀声四起,火借风势,鼓振军威,简直像千军万马从天而降。匈奴营中顿时乱作一团。班超一马当先,一连斩杀三人,部属也奋勇冲杀,斩杀三十余人,其余敌人都葬身火海。第二天,班超将匈奴使者的人头献给鄯善王,鄯善王不禁大惊失色,深为汉军的军威慑服。班超抓住机会,向他们分析形势,言明利害,并对其加以抚慰。鄯善王听后,深觉有理,于是决定派儿子去汉朝。
班超回国后将事情经过禀报窦固,窦固很高兴,上奏朝廷,向皇帝报告了班超的功劳,并请求另派使者再次出使西域。汉明帝对班超的胆识才干十分赞赏,降旨给窦固说:“有班超这样的官员,为什么不派他,还要另外选人呢?现在就任班超为军司马,叫他为国立功。”
班超接受了使命。窦固提出给他增添兵员,班超说:“我只要原本跟随我的三十六人就够了。假如有什么意外,人多了反而误事。”之后,班超通于阗,征服了疏勤、莎车、龟兹、焉耆等各国,使西域五十余国都归附了汉王朝。后来,班超被汉王朝任命为西域都护,加封为定远侯,邑千户。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申出成语“投笔从戎”。投,丢掷。从戎,参加军队。形容文人从军、弃文就武。
明礼诚信篇
一、百斤黄金不如季布一诺
二、曾子杀猪
三、尧舜禅让显民主
……
一、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是汉朝人,他以诚实守信著称于世。当时有句谚语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他的意思是,季布说出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季布原为项羽所用,后来项羽战败,他被刘邦通缉,在危难之际,不少人都出来掩护他,使他安全渡过了难关。汉朝建立后,季布凭着诚信受到了汉王朝的重用。
二、曾子杀猪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识渊博,而且为人非常诚实,说到做到,从不欺骗他人,甚至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要和母亲一起去。母亲无奈,只好骗他说:“好孩子,乖乖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欢天喜地地回家了。
孩子一整天都在家里盼望着妈妈回来,甚至小伙伴来找他玩,他都拒绝了。他靠在墙根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想象着猪肉的味道,心里非常高兴。
傍晚时分,孩子远远地看见妈妈回来了,他一边飞快地跑上前去迎接,一边喊着:“娘,娘,快杀猪。”
曾子的妻子说:“一头猪相当于家里两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随随便便地杀猪呢?”
孩子听后,“哇”地一声哭了。
曾子听到哭声,急忙赶来询问原因。得知了事情的真相以后,曾子没有说一句话,只是转身回到屋子里。过了一会儿,他拿着菜刀出来了。曾子对孩子的要求一向非常严格,曾子的妻子见此情景,以为他要教训孩子,所以被吓坏了,连忙把孩子搂在怀里。哪知曾子却径直向猪圈奔去。
妻子疑惑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什么?”
曾子回答道:“杀猪。”
妻子听后,笑着说道:“不过年不过节杀什么猪呢?”
曾子说:“你不是曾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的吗?既然答应了就要做到。”
妻子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而已,和小孩子说话哪有必要当真呢?”
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就是教孩子学说谎。大人都言行不一,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
妻子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
当天,夫妻二人真的将猪杀了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大家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虽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这对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格大有裨益。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诚实品质也一直为后代人所称赞。
三、尧舜禅让显民主
我国古代传说中有三皇五帝,尧和舜就是五帝中的两位,他们的禅让故事体现了一种朴素的民主状态,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共出了三名很出色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分别叫尧(音yáo)、舜(音shùn)和禹(音yǔ)。他们原来都是某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那时候,无论发生什么大事,部落联盟首领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
尧年纪老了,想找一个人继承他的职位。于是,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前来,大家一起商议。尧先说出了他自己的打算,之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很合适。”尧严肃地说:“不可以,他品德不好,喜欢与人争吵。”另一个叫兜(音huāndō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不错,工作做得很好。”尧摇摇头说:“共工善于言辞,表面恭谨,内心却另有打算。这种人不宜做首领。”
讨论进行了很久,始终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有一次,他又将四方部落首领聚集到一起,要大家推荐。到会的所有人一致推荐舜。尧点点头说:“我也听说这个人非常出色。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大家便开始介绍舜的具体情况:舜的父亲是个非常糊涂的人,人们叫他瞽叟(音gǔsǒu,就是瞎老头儿的意思)。舜的生母早已亡故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性情傲慢无礼,瞽叟却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都很好。所以,大家认为舜是个品行良好的人。
尧听了非常高兴,决定先考验一下舜。他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并分给他很多牛羊。舜的后母和弟弟见了,既羡慕,又妒忌,便和瞽叟商议,想设计陷害他。
有一次,粮仓的顶破了,瞽叟叫舜修补。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之后,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在仓顶上的舜一见起火了,急忙找梯子,哪知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安全地落在了地上。
瞽叟和象仍不放弃,他们又命舜去淘井。当舜跳下井之后,站在地面上的瞽叟和象便把土石一块块地丢下去,将井填满,想把舜活活埋在井里。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
象以为舜死了,心中十分得意。他回到家里,对瞽叟说:“这一次哥哥肯定活不成了,这条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分一分哥哥的财产了。”说完,便向舜住的屋子走去。他一进房间,吃了一惊: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象心中十分诧异,很不好意思地说:“哥哥,我多么想念您呀!”舜也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
自此之后,舜仍然像往常一样和和气气地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设计暗害舜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自己的观察,认为舜的确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禅让”(禅音shàn)。其实,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这是当时的一种制度。舜接位后,既勤劳,又俭朴,跟其他人一样劳动,得到大家的信任。几年之后,尧死了,舜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尧的儿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同意。于是,舜正式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四、唐太宗以诚治天下
唐贞观年间,有人向唐太宗李世民上书,请求太宗清除善于谄媚的臣子。太宗问:“我怎么才可以知道谁是善于谄媚的臣子呢?”上书的人献策说:“我住在偏僻的乡野,并不完全清楚谁是这样的人。您可以考验他们,在与大臣们谈话时,假装生气来试探他们,那些看到您生气而仍坚持真理的人,就是正直的臣子;而那些因看到您生气而畏惧您的威严,从而顺从您的旨意行事的,就是谄媚的臣子。”太宗听完他的话,说:“国君好比水源,大臣好比水流,源头浑浊而要水流清澈,那是不可能的。国君自己做欺骗他人的事情,怎么能要求大臣们正直呢?我深信用至诚之心能治理好天下,所以不愿意像以前帝王那样用诡谲欺诈的手段对待臣下。您的办法虽然不错,但是我不能采用。”
五、诚实的崔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