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实践教学
45642300000013

第13章 开展人文教学丰富学生生活(1)

“教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已经是深入人心的教学理念。课改实践使我们对教学进行了重新的审视,教育教学是生活和生产规律的浓缩和精华,如果你能实践的眼光看世界,就不难发现一些教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各种教学学科中充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语文教学中的人格培养

一、育人的凭借点——挖掘教材

语文课本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因素,文中的具体形象又为学生乐于接受。挖掘教材的育

人点,是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在钻研教材中的育人点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BT4〗(一)防重点遗漏

〖HT〗状物、写景、说明一类的文章,育人点不够明显,须依托教材,仔细挖掘,防止重点

处遗漏。《黄河象》写的是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一具古象化石的来历,说明古象化石保

存得十分完整。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则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个容易遗漏的育人点。文章在

写化石发现时的情形,一位教师注意到了“挖掘”与“发掘”这对近义词的区别,从而设问

:“社员挖掘沙土时,为什么立即向上级报告?”“是谁组织发掘的?这体现了什么?这与化

石的完整有什么关系?”促使学生认识到,黄河象化石的完整保存也渗透了党和政府对考古

工作的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有着保护文物的良好意识。学生从中受到了爱社会主义、爱人民

、爱文物的教育。这是一个不能漏掉的育人点。

〖BT4〗(二)防明理不透

如课文《小猴子下山》的寓意是做事要有目的,要有始有终。某教师曾经对这个育人

点,设计了“假如你是小猴子,应该怎么办”的情境练习,结果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

,什么“我就肩扛玉米,嘴叼桃子,怀抱西瓜去追小兔”,什么“我就多跑几趟,一次拿一

样,都搬回家”。这些回答只注意到了小猴子不能喜新弃旧,却淡化了办事要有目的这一关

键。另一位教师对此有更透彻的理解;办事离工了目标,将一事无成;目的明确,有始有终

才会有效果。这样他设计的情境练习就大不相同了,提出了:“假如你是小猴子,下山的目

的是什么?你打算怎么办?”课堂效果则别有洞天。有的说:“如果妈妈病了要吃西瓜,我路

过玉米地桃树林连看也不看,摘了西瓜就回家。”有的说:“假如我的目的是又吃玉米又尝

桃子,我就把这两样都拿上山。”教师另辟蹊径,顺势发问:“假如我也是小猴子,下山就

是要散步,观赏大好风光,最后结果如何呢?”学生先是一愣,经过思索回答出:“小猴子

应该兴高采烈地空手回家。”这个“空手”与课文中的“空手”意思不同:一个目的明确,

有始有终;另一个则是目标不清,见异思迁。

〖BT4〗(三)防生硬外加

育人点应是教材中的固有因素,绝不是生硬外加的。

〖BT4〗(四)防喧宾夺主

有的课文育人点不止一个,须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抓准主要的育人点,至于其他的

,虽可以兼顾,但不应喧宾夺主,偏离主旨。像《小壁虎借尾巴》应紧扣几种动物尾巴的功

能去挖掘育人点,至于小壁虎每次借尾巴时的彬彬有礼则是次要的,适当点拨就行了。

〖BT3〗二、育人的入手点——摸透学生

应摸准学生对教材思想内容的认识实际,从这里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通常有

两种方法:

〖BT4〗(一)从初步印象入手

初读文章后,教师让学生谈对课文的初步认识,往往能找到育人的突破口。如学生在

粗读了《在炮失阵地上》后,会产生彭总脾气大的印象,教师应就此入手,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透过电闪雷鸣的发火现象,逐步认识到,这是彭总工作负责、作同雷厉风行、为国为民

、严中有爱的品格的体现。

〖BT4〗(二)从质疑问难入手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质疑的机会,会使育人入手点趋于符合学生实际。有位教师在

讲读《麻雀》时,适时让学生问难,不少问题都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如有的学生提出:“猎

狗是个庞然大物,为什么面对一个小小的麻雀会后退呢?难道它害怕吗?”这类问题既暴露了

学生对课文的不解,又反映了他们对小麻雀的关心。母爱力量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灵,使学

生们的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

〖BT3〗三、育人的融合点——寓于训练

将思想教育寓于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中,乃是语文教学中的融合点。某教师教《狐假

虎威》时,当学生理解了这篇课文的寓意后,教师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语言训练,练习将成语

“狐假虎威”用一句话展开,而后展示了电影《小兵张嘎》中的3张人头像,分别绘着“日

本鬼子”、“翻译官”、“老百姓”。接着启发学生按成语“狐假虎威”的展开顺序排列3

个头像,训练了逻辑思维。最后用“狐假虎威”之意将以上3种人物连成一句话完整的情感

正确的话。这样,在理解成语寓意、迁移运用成语的语序、褒贬色彩的训练中包孕了革命传

统教育。

〖BT3〗四、育人的催化点——情感效应

情感是知知转化为行动的催化剂。如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某教师十分重视情感

育人效应,别开生面地拿着一瓶杨梅罐头走进教室,初读课文后,分发给每位学生一粒杨梅

果,让他们看看它的形状、颜色,并品尝滋味。在课堂上吃水果十分新鲜,学生们异常兴奋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有意不发给自己一粒杨梅果。同学品尝后,教师便提问:“老师没有

尝,你们能够告诉我,它是怎样的味道吗?”教师平等的态度、求助的语气使学生产生了敬

佩感、舒畅感,乐意回答,情绪顿生。经过情感滋润后的课文知识已印入学生的心田,这时

他们的体验真、感受深。从上例我们可以摸到激情育人的主要途径:

1.寓抽象道理于直观形象之中,易于产生情感效应。

2.寓抽象道理于亲身实践之中,易诱发情感体验。

3.以教师的真实感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

〖BT3〗五、育人的扩散点——知行结合

语文课堂教学要有意识地促进知向行的转化,注意育人的扩展点,做到课内外、校内

外的结合,使学生逐步养成说到做到的习惯,形成知行统一观。一般说来,有两种做法:由

课上“知”引向课外“行”。课上“边知边行”。

〖BT3〗六、育人的默化点——为人师表

教师的身教在语文德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的形象对少年儿童具有很大

的感染力、说服力,最易激励他们模仿,教师应以知传知、以情激情、以行导行,取得育德

的高效。

〖BT3〗七、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课堂教学是其主渠道,语文学科是

其主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

〖BT4〗(一)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何谓“语文”?语文是“国语”和“国文”的合称。“语”是指“口头语言”,“文

”是指“书面语言”,所以“语文”又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国家在中小

学阶段开设语文课,其目的就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

语言文字。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即汉语汉字,它准确、优美、严密、丰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它是

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积淀着民族的文

化传统和性格气质。它同祖国辽阔的领土一样,是祖国存在的标志。一个人能够正确地理解

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热爱祖国的表现,是维护民族尊严、民族情感的表现。当国家遭

受侵略者的压迫和蹂躏时,不能使用本国语言文字,那是国民的痛苦和奇耻大辱。法国作家

都德的《最后一课》就充分描述了不能使用祖国语言的痛苦感情。热爱祖国吧,就从热爱祖

国的语言文字做起!

我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世界2000多种语言中,汉语是通行最广的语言之一

,使用汉语的人口占全人类的1/4。还有日本、朝鲜、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语文

都直接受到汉语文的影响。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最优美的语言,汉字音、形、义相结合的优

越性为世界所公认。它不仅能准确记录汉语,顺利输入电脑,而且书法艺术独具魅力,为世

界人民所喜爱。汉语文早就被定为联合国通用的5种语言文字之一。目前全世界约有60个国

家上千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汉语言文字专业,有些国家甚至在中小学就开设了汉语课程。“汉

语热”已在全世界形成方兴未艾的潮流。

国外如此重视汉语,对国内的语文教学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

〖BT4〗(二)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

如果说语言是祖国的声音的话,那么祖国的形象则是以领土的范围、河山的面貌出现

的,热爱祖国就是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中华”的“华”是“花”的意思,中华大地如花

似锦,壮丽多娇。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和繁衍,创造了瑰丽的文明

。“寸寸河山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祖国河山资源丰富,无比宝贵。

祖国河山呈现出多种自然美,一经作家彩墨描绘,放射出艺术的光华,更是美不胜收:碧野

描摹的“天山景物”格外妖娆,绚丽多姿,赛过开屏的孔雀;峻青摄下的“海滨仲夏夜”具

有独特的美——幽美,星光、灯光交融,叫人流连忘返;杨朔采来的“香山红叶”,好似二

月娇艳的花朵红得醉人;老舍勾勒的“济南的冬天”,山、水、天交相辉映,和煦温馨,令

人向往。还有杏花春雨江南的秀美,骏马秋风塞北的壮美,泰山日出的阳刚美,杭州西湖的

阴柔美,黄山苍松云海的奇特美,桂林山水的清秀美,等等。让学生置身在美景中,接受美

的熏陶,荡胸涤肺,心旷神怡,排除污秽杂念,萌生健康的感情,从而在他们心中烙上“中

国印”。无论走到哪里,“可爱的中国”都会使他们魂牵梦绕,祖国的山山水水在他们心上

重千斤。

热爱祖国要同热爱家乡联系在一起,家乡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不美,家乡水;

亲不亲,故乡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因此,根据需要,因地制宜,

可适当增补乡土教材,开展“说家乡、写家乡、爱家乡”的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BT4〗(三)教育学生爱祖国的历史文明

亚细亚,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就在这里屹立着伟大的中国。如果从“人猿相揖别”的

石器时代算起,我国已有170多万年的历史。从黄帝算起,我国也有近5000年的悠久历史。

在这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宇宙间唯

一能看到的地球上的建筑物,就是中国的长城。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富于创造

力的象征。还有秦陵兵马俑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京杭运河举世闻名,丝绸之路要开了

中国同世界的交往,敦煌宝窟展示了灿烂的文化,四大发明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等等,我们祖先创造的文明,对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来自典籍,这些课文真实地记载了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史实。教师利用

这些课文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历史文明的教育,让他们了解和认识中国的辉煌历史,从祖

先的创造发明中,吸取丰富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如教《谋攻》

,让学生了解《孙子兵法》不仅是我国古代也是当今世界第一流的军事著作。据说,曾经叱

咤风云的法国军事家拿破仑在读到《孙子兵法》时拍案叫绝,无比感慨地说:“倘若我早日

见到这部兵法,我是不会失败的!”学生听后,由衷地佩服孙子的战略战术思想和运筹帷幄

的超人智慧。还有,教《祖冲之》、《张衡传》、《活版》、《采草药》等课,学生惊叹于我国古代的科学伟绩: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的人,比欧洲要早1100多年;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测试地震精确无误,比欧洲要早1700多年;“活版”印刷术是我国首创,对文字信息的传递和贮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撰写《活版》、《采草药》的沈括是宋代博学多才的科学家,他在数学、物理、生物

、地理、天文、农学、医学、人才等方面都有研究,其科学巨著《构溪笔谈》被中外科学家

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通过这类课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我们祖先的聪明智慧和创

造才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鼓励他们发愤学习,自觉挑起振兴中华的重担。

另外,还有一睦课文介绍了我国古代各行各业的精湛技艺,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故宫博物院》、《晋祠》、《景泰蓝的制作》、《核舟记》、《口技》、《琵琶行》

、《明湖居听书》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杰出的桥梁、园林、建筑技术,卓越的陶瓷,雕

刻和表演艺术。至于谈到中国的古典文学艺术,那久经磨炼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更是脍炙人口,字字情,句句意,一唱三叹,回肠荡气。让学生沉浸其中,接受文学陶冶

,品味中国语言艺术的魅力。

〖BT4〗(四)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英雄人物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国孕育了大批的思想家、政治家

、军事家、科学家、教育家,同时还涌现出大批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民族英雄,他们是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