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教师角色
45641900000018

第18章 校本教师培训(4)

这种模式适合全面完成院校集中培训任务的优先发展型学校,此类学校约占十堰市中小学总数的15%,包括区以上重点学校、示范学校、教育实验学校等。这类学校的校本培训在学校整体目标F,由个人定出自己应达到的目标,学校进行分别指导,分类调控,校内外多方督导,共同寻求教师、学生与学校的发展。十堰市二中是应用这种模式的典型,他们主要采取摸底测试即教师基本素质理论测试、个人素质达标申报、学校进行校本培训考核等方式,效果十分显著。

(二)“三型十环”校本培训操作的运行系统

围绕校本培训的三种模式,十堰市营造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立交桥”。为确保教师培训“立交桥”的畅通无阻,形成教师终身教育“纵横交错”的良好格局,十堰市实验区提出厂校本培训的操作运行系统。

1.目标系统

校本培训总体目标是实现“学习—岗练—考评—分层—研训—师导—定向—专修—独创—发展”等“三型十个环节”,使各类中小学教师在一个培训周期(五年)内,培训学习至少完成120学时,即20学分。校内集中(专题)及技能培训30学时,学术活动与课题研究18学时,主讲公开课24学时,听课12学时(24节),自学专著1~2本,折合18学时,撰写论文折合18学时。从而达到模式1(培养符合课程与教学规范的基本合格教师)、模式2(培养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师)、模式3(造就具有创新能力专家型教师)的目标的实现。在培训内容方面,由侧重理论的师德修养、知识更新与拓展、教育教学原理、教育科研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的集中培训体系,过渡到更强调实践的师德训练、基本功训练、教育教学能力训练、教育科研能力训练的体系,既切合实际,又力求不断创新。十堰市二中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先后邀请多名专家学者到校作主题报告,选送二十多名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产生了良好的培训效益。目标的实现逐渐由模糊变清晰,这是校本培训区别于其他培训的分水岭。师德修养方面由学校组织开放周,由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投票的满意率和优良率反映出来。课程与教学技能方面以能开出全天候公开课、普通话达标和计算机操作与课件制作使用为标志。科研方面以发表论文的档次与数量来体现。

2.管理系统

校本培训实验一开始,十堰市就明确“校本位”思想,各校都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为执行责任人的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充实原有的继续教育办公室,规模较大的学校都有2~3名工作人员,一般学校的教师培训与教科室合署办公,其协助部门是校办、教务处。与此同时,确定了一批校内外兼职教师,有的学校校长亲自担任教师培训课程,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各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均负责1~2门课程或课题。有的学校还成立了校本培训实验研究课题组,负责解决在校本培训中遇到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完成上级下达的课题研究任务。

十堰市各级师训管理部门和继续教育中心(办公室)自始至终参与其中,起组织领导与协调作用。市校本培训实验研究课题组成立后,多次召开研讨会,制定和分解课题研究的若干子课题,其中市实验小学、十堰大学附小的《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十堰市二中的《校本培训管理机制的研究》,市教育学院的《校本培训中培训院校导控作用探究》都卓有成效,分别在全国省市专题学术会议交流或报刊公开发表;市课题组也在全国性刊物上撰文介绍校本培训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为各类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提供了理论指导。

培训院校对校本培训管理责无旁贷。市教育学院直接管理继续教育学员学籍,学分登记贯穿校本培训的全过程。培训院校通过选派教师送课到中小学,对集中培训过的课程进行跟踪辅导,积累校本培训的典型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推广,发挥了培训院校的导控作用。此外,学术组织的协作研究也给校本培训增添了活力,校际间的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已成为校本培训自我完善的重要方式。

3.保障系统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始终是政府行为,因而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十分关键。十堰市教委近年出台了《十堰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并颁布了《十堰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方案》,在《十堰市中小学“十五”师资队伍创新计划》中把校培训列为师资培训的主要途径,明确了培训经费占教师工资总额1.5%的比例;以实施教师星级制为杠杆,推动了校本培训的全面展开。各校在贯彻、执行这些政策过程中都有创造性的发挥,有的学校一年就拿出数万元为教师购买培训教材,不少学校执行“三挂钩”(与教师职务晋升、职称聘用、培训经费报销挂钩)制度,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保证了校本培训的有序进行。

现代化的校园设施为校本培训提供了物质保障,为提高校本培训质量发挥了有效作用。采取模式2、模式3的中小学,校内的计算机设备都能满足中、初级计算机等级培训的需要,教师足不出校就能掌握信息技术,不少学校在办公室可以上网。主讲公开课利用校内多媒体进行,评课普遍使用微机教室。课题研究成果在市、县组织的学术会议或市级刊物上发表。这些软硬件为校本培训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校本培训的师资队伍是校本培训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十堰市采取高校、教科研单位、中小学三结合的办法解决校本培训的师资问题。其中高校教师负责理论指导,教科研工作者侧重课题研究业务指导,中小学骨干教师以身示范,做好传帮带。这种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是校本培训的中坚力量。

4.运行系统

校本培训的运行建立在三种培训模式的基础上,瞄准目标体系,选择适合各校具体实际的方法与途径组织校本培训。十堰市中小学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举办专题讲座、自读专著、课程与教学演练、学术交流、电子阅览等。

5.评估系统

校本培训,由少数中小学实验开始到全市大规模地铺开,其评价也由学术研究的鉴定转入行政督导评估。十堰市所形成的评估体系主要有自我模糊评价、定性定量评价和远期高层评价。自我模糊评价,即教师个体进行模糊评价,粗略估计自身通过培训达到了(或提高到)什么程度。定性定量评价,即学校按照培训院校与继续教育中心下达的学分登记方案,根据教师个人申报、学校记录考核,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折合每个教师校本培训的学分。远期高层评价,即把教师校本培训的效果在许多的社会评价标准中反映出来,十堰市近年来推行的星级教师制、评选师德标兵、十杰教师、教师职务晋升都不同程度地与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硬挂钩。

二、贫困山区的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如何在贫困山区得到发展和发挥作用,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湖北省郧西县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出了贫困山区“管、导、训”的校本培训模式。

湖北郧西县是全国特困县之一,山高人稀,4100余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分散在500多所学校,90%的村级小学教师在10人以下,师资力量薄弱,图书资料少,课程与教学设施差。校本培训如何开展,是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的课题。经过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管、导、训”三字模式。

(一)管

“管”就是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管理。其中包括制定目标以及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各种手段。郧西县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建立、健全县、乡(镇)、校三级管理组织,确保校本培训顺利进行。县成立继续教育中心,由教委主任、分管师训的副主任、师训科长分别任正、副组长,由教师进修学校的校长、副校长、办公室主任任成员。在教师进修学校设继续教育办公室,负责确立培训目标,制订计划,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组织与调配各科培训教师,考核与审定各级骨干教师,培训各乡、校级辅导教师,审核与登记学分等工作。乡(镇)以教育管理站为主成立领导小组,负责落实各项计划、目标、制度,评选各级骨干教师,送培各科辅导教师,负责乡(镇)级骨干教师培训和本乡(镇)“校奉培训”初审学分组织管理。考虑到山区村小学教师少、力量弱,以校为单位难以开展,为此以学校为单位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以学区中心小学为主,根据本学区的教育、课程与教学实际和教师的实际需要负责各项培训工作的落实。

其次,确立管理目标。目标是一切活动所指向的终点,是协同人们共同参与活动的动力。他们根据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确定1998~2002年五年期间每个教师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40学分;其中集中培训120学时,20学分;非集中培训120学时,20学分。

再次,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如《考勤制度》《考试考核》《学分登记审核制度》《奖惩制度》《校本培训档案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落实,重在把握好以下环节:即全员参训、学时记载、学分审核、登记学分,直接与中小学教师竞争上岗、年度职称考核、晋升和晋级挂钩,激发广大教师内在需求,使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

(二)导

“导”就是对校本培训的引导。从管理的角度讲,引导是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节,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导”能引导人们看清前进的方向,明辨是非、真伪,诱发人的内心需求,产生从事目标活动的动力。在校本培训这一活动中郧西县采取了如下的引导方法。

1.政策导向

郧西县先后举办了县级继续教育师资库成员培训班、乡(镇)师训辅导员培训班、学区中心小学校长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培训班,共217人次,学习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和省市县有关继续教育的文件,聘请教育行政领导、优秀中小学校长、优秀教师举办了校本培训专题讲座。使广大教师了解了继续教育的政策法规,明确了领导和教师个人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2.信息诱导

在举办各类培训班时有意识地引用古今中外教育家、名人关于终身教育的论述,使中小学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克服满足现状的倾向。例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他在两千多年前就主张教师要不断学习。近代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其中“生活即教育”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教到老,提倡终身受教育。

3.介绍教育发展形势

当今国际、国内教育、科技发展十分迅速,中小学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竞争。预计2005~2010年,由于控制人口的措施得力,中小学生数量逐渐下降;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将走进山区中小学校园。这些对教师整体素质要求相应提高,不仅品质上要师德高尚,而且在知识方面要会外语,懂物理、化学、史地、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复合知识,会操作计算机,会制作课件,使用课件教学,并具有利用教育网在国际、国内获取教育资源的能力。中小学的教师必须强化危机意识,加强终身学习的紧迫感。

4.校本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继续教育培训5年累计240学时(40学分),非集中培训的120学时(20学分)要让校本培训实现;集中培训的120学时(20学分),除国家、省、市、县四级中小学骨干教师由各级培训外,绝大部分教师只能通过校本培训来完成。再者,校本培训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经济实惠,可以有效缓解工学矛盾。此外,还可根据各校实际培训所需人才,培训与教学相得益彰。

5.试点引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指导全县校本培训不走弯路,顺利开展,郧西县确定在8所继续教育见习基地办好试点,取得经验,带动全面。他们先后召开参观、考察、评估、总结等会议三次。通过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引用外地典型,宣传、推广自己典型经验,对全县校本培训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