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科学伴你行-建筑奇观
45628900000018

第18章 经典建筑(5)

还有一个原因是新颖的外观形状,能够更引人注目,还能显示出现代结构的技术水平。

美国纽约的古根海姆美术馆,虽然也是倒金字塔形,但不是正方形而是圆环形,建造在一块宽50米,长70米的狭小地段上。整座建筑物由两部分组成,主要的陈列厅是6层,其中4层是上大下小的圆形,另外的4层是行政办公部分。陈列大厅高30米,沿墙周围是呈螺旋形的连续不断的陈列走廊,下面宽5米,逐渐展宽到顶部有10米宽,坡度呈30%,总长度达到430米,陈列厅正中的屋顶是圆形的玻璃采光顶棚,圆形陈列厅底部直径30米,到顶部是38.5米。沿着坡道布置展览陈列品。参观的人先乘电梯直达顶部,然后沿着较平坦的坡道从上而下地边向下走边参观,你不会感到很疲劳。而一般的展览馆是一层一层地向上参观,既要走很多路,还要走不少楼梯,看完一个展览会使你感到十分疲劳。设计这座展览馆的建筑师,为参观展览的人考虑得很周到,因而得到一致的好评。

如果遇到建造房屋的场地更加有限,那么,造出来的房子,下部收缩得更细,竟像一根“冰棍”插在地面上,给人的印象更加“头重脚轻”。

杂技表演节目中,常可看到这样一个节目:演员嘴里咬一根筷子那样的短棒,在棒的前端再竖立一根短棒,棒顶顶着一块玻璃板,玻璃板的四角放4只玻璃杯,再在杯子上放一块玻璃板,一层一层可叠上好几层,由这么一根短棒顶着,这也是上大下小,有些像倒金字塔的模样。这时,你会看到演员不停地左右前后移动他的头部,再仔细看,你会发现一个规律,那顶着的东西往左倒过去时,演员赶紧把头往左移动。原来这是个平衡动作,为的是让上面这一组东西的重心,能精确地落在那根细细的短棒中间,只有这样,上面许多玻璃板和玻璃杯才不会倒下来。

建筑物可不像杂技演员那样,能自己左右移动它的基础来调整平衡,如果不平衡,房子就会倒下来。这类“头重脚轻”的房子是不能造得很高的,还要尽量做成对称的形式,正方形或圆形,这时它的重心位置较容易布置在基础靠中心的位置上,只要重心在基础面积内就能稳定了。但遇上强大的风力时,建筑又不平衡了,这时就靠宽大的基础来平衡侧向的风力,因此,基础要按照计算做得较大一些,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深度,让基础周围的土壤也起部分稳定的作用。像树大根深的一棵大树,它的根部不但伸向很深的地下,还向周围扩展开来,根部的面积几乎是和树冠相称的,这样,大树才不会被大风吹倒。所以,倒金字塔形的建筑,基础是重要的关键。

有些情况下,要造上部不对称的倒金字塔形建筑,能行吗?可以的。当重心偏向一侧时,要像杂技演员那样把头部移向那一侧,基础也用不对称的形式,重心偏向哪一侧,哪一侧的基础就要大一些。同时,整个房屋要十分牢固地和基础联成一个整体。

倒金字塔形建筑还有特殊的要求,因为它的下面小,上面大,上面建筑的全部重量都压在面积小得多的下部,下部建筑所承受的单位压力就比普通的建筑大许多。再者,头重脚轻的房子如果有些不平衡,就地向重的一方倾斜,这时,下部要有较大的刚度和强度,才不会扭折,例如经受大风时,如果下部刚度和强度不够,房子就要被吹折而倾倒。所以,倒金字塔形建筑,不但基础要足够深和大,下部的收缩部分更要有较大的刚度和一定的强度。

荷花教堂在印度新德里附近,最新完成了一座巨大的建筑。远远看上去,就像一朵浮出水面、含苞欲放的大荷花这就是新建的巴哈穆斯林教堂。

这座大教堂外观十分复杂,造型上由一系列半圆球、圆柱体、圆锥和圆环组成,每一部分在设计中都需要进行单独的结构计算,并绘制出一系列相应的浇铸模板图。它的建设过程的复杂程度当然就更不必说了。

在设计这座建筑物之前,据说,它的设计者走遍了整个印度,研究了过去的巴哈教派的建筑风格,最终依据巴哈教派的教义,依据对于崇高和圣洁的象征,设计了这样一座前无古人的新式教堂。“大荷花”以现代的构思和技术建造了起来,但它同古代的思想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被圣徒们所接受,并成为印度新德里的又一处景观。

“大荷花”共由3层花瓣组成,每层9瓣。外层处有9个入口,被称为入口瓣;中间层向中部弯曲,覆盖着外厅;而内部的9瓣高高耸起,聚成闭合状,仅在中部稍分开,用玻璃钢屋面复盖形成采光天窗。当圣徒们走进中央大厅,一片天光分成9条线奔泻而下,整个大厅沐浴在柔和的光线之中,高高的天花板仿佛与天相接,大厅内气氛静穆高洁,形成一派穆斯林世界。

这座教堂于1987年年底完工,被人们称为20世纪的泰姬陵。白色的花瓣很像悉尼歌剧院的薄壳,所以也有人称它为“悉尼歌剧院第二”。

新奥尔良广场十几年前,美国的新奥尔良市决定花165万美元建一个广场,为的是表示对居住在该市的美籍意大利人表示尊敬。经过激烈的方案竞赛,最终选中了著名建筑师查尔斯·摩尔的喷泉广场方案。

建成的新奥尔良广场,处在新奥尔良城市的边缘的商业区,它被安插在一些色彩丰富的老货栈,以及普通的玻璃盒子大楼之间。这不是一个理想的环境,甚至可以说有些杂乱,缺乏秩序,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凑合的环境中,建筑师却给人们带来了震惊。

在美国,许多城市的商业中心广场,仅仅是一些空旷开阔的混凝土场地,而在新奥尔良广场却出现了一些作品,一系列弧形的墙面,高高低低地排列着,好像舞台的布景。这些作品的中央是一个高大的拱门,拱门背后还有一个小的拱门,拱门两侧是弧形的廊子,仿佛张开双臂欢迎着人们的到来。建筑作品的各元素均来源于西洋古典建筑,不同的是进行了一定的抽象和变形,比如将作品的柱子、柱头、拱门、额枋各部分都漆上光亮的颜色,赫色、黄色或者橙红色,还有些柱子或柱头是用闪亮的不锈钢包裹起来的。喷泉的水在层层叠叠的广场地面上倾泻奔流着,发出汩汩的响声,额枋底下有时也有水流喷射而出,形成一个个流动的水柱。最滑稽的是,有的喷泉的喷水口竟是人的嘴巴。

似乎这一切还热闹不够,到了晚上,这些建筑又亮起了蓝色或橙色的霓虹灯,同时喷泉停止了喷射,所有的水全部流入中央的水池。水池中有一个由卵石、板石和大理石砌成的岛屿,岛屿的形状很明显,就是一幅意大利地图。

众所周知,意大利是西方古典建筑的发源地,新奥尔良广场中古典建筑元素的使用,也许意在使人追想凯撒时代意大利的荣耀和光辉,而水池中央的意大利地图,更引发来此的意大利人无限的乡情。

也有人认为整个广场是一片疯狂杂乱的景观,似乎是把古罗马的广场搬到了美国的现代赌城拉斯维加斯,简直俗不可耐,简直是对古典建筑的亵渎和极大的不尊重。

可是俗气一点,或者偶尔开个玩笑又有又什么不好呢?实际上,新奥尔良广场是多年来美国最有意义的一个广场。它是那般热情欢快,那般亲切可爱,处处充满生机和情趣。当你在那些柱子、拱廊和墙壁之间穿进穿出,在水池中的意大利地图上踩来踩去,你将体会到奇妙的空间,生气勃勃的精神,充满了整个广场。

这个广场的确令人欢欣,但也并非完美无缺。比如,广场上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坐下来的地方,仅仅在广场的边缘有些漂亮的凳子,却离喷泉太远了。

喷泉才使用几个月,灯就不亮了,渐渐地有些喷头也失灵了。而广场的魅力却不减当年,依旧吸引着人们不断地涌来。

“大鸟”航站楼对美国人来说,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0年,是一个意气昂扬的时期。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生机。

对建筑来说,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

时势造英雄,国力的上升恰好为才华横溢的建筑大师提供了淋漓尽致发挥的机会,这个时期正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埃罗·沙里宁大显神通的时机。他的每一个作品都是与众不同的,既不同于其他建筑师的作品,也与自己以往的作品绝不雷同,如果你翻翻当时的建筑杂志,几乎每期都会有关于他的作品的大幅照片和介绍。

1956年底,一个震憾人心的伟大作品又将诞生了。

这次沙里宁是为纽约TWA航空公司做航站楼(也就是侯机楼)设计,出于飞行的联想,他把建筑设计成一只展翅欲飞的混凝土大鸟。

这次的设计方法是少有先例的,他首先没有画图,而是做了个模型。在纽约近郊的一个巨大仓库里,这个模型做得突出到屋外来了,而这不过是那只“大鸟”的半只。是啊,那样一只自由的鸟儿怎么能用丁字尺和三角板画出来呢?而巨大的内部空间光靠图纸和人脑有限的想象力,将怎样琢磨推敲呢?现在模型做好了,而且做得那么大,足够让沙里宁咬着烟斗在里面走来走去,摸摸敲敲,最后的曲线形状是在这样的几乎是亲身体验之中敲定下来。

从模型到图纸也颇费周折,为了绘制象等高线一样复杂的施工图,总共花了5500个小时。但真正麻烦的是施工,惊人的脚手架有如密密的丛林,光确定曲线高度的支撑点就有1800多个,以至人们感叹说,恐怕美国以后再也不会有什么工程比这个更复杂更精巧了。

1960年10月,支撑“大鸟”的脚手架全部拆除,总重5500吨的“大鸟”

自在地飘浮在空中。当巨大的混凝土躯体轻盈地浮在空中时,是最能够表达建筑艺术和技术的伟大的,那惊人的气魄和美感几乎令人屏息。正如沙里宁曾经说过的:“即使工程在中途突然停工,这个建筑也将成为20世纪的美丽遗迹”。

建筑的外部充满了富于力量感的曲线,建筑的内部也做到了“表里一致”。两座天桥好像由高梁饴软糖拉成的样子,曲线型的登机指示牌很像某种机器人。总之,从屋顶、墙壁到楼板,从告示板、扶手到柜台,曲线在建筑的每一个角落漫延,整个建筑空间成为一个浑然的整体。可是为了寻找一种可以同时用于天花板和墙壁的装饰材料,却费了不少脑筋,最后,日本制造的白色圆形马赛克磁砖粉墨登场了。从此以后,这种一直被认为是厕所专用材料的磁砖“登上了大雅之堂”,并且不仅用于室内,也用于建筑外表的装修,而且开始风靡世界了。

“大鸟”航站楼的诞生还多亏了电脑的发明,如果没有电脑,那么复杂的结构计算几乎是人力无法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