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厚黑学全集
4552800000110

第110章 为人处世厚黑学(1)

厚黑学是一种通赢的智慧

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成就一番大业的,往往都是一些厚黑之辈。项羽绝对是盖世英雄,力能扛鼎,带兵打仗也天下无敌,但是他偏偏脸皮不如刘邦厚,心肠不如刘邦黑,最后落得个兵败自杀、身死乌江的悲惨下场;诸葛亮堪称天下无双的奇才,但是遇到了司马懿这样的厚黑高手,也只能多次北伐无功而返,最后病死军中……历史给我们留下无数遗憾,许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不是因为没有才能,而是因为不够厚黑。实际上,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无论在哪个领域,你都需要运用厚黑的智慧和手段去将某些阻力清除,才能达到目的。正因为如此,厚黑教主李宗吾说:“古今成功的英雄,没有一个不是面厚心黑的。”厚黑,正是成功者们都具有的共同特质。

厚黑是一种必要的生存和竞争的技能。成大事者,在必要的时候,就要不拘小节,不能顾虑太多,尤其不能为世俗的道德清规所束缚。历史的经验是,在每次竞争的时候,结果往往是那些脸皮厚一点、手段黑一点的人获胜。很多人在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的时候,常常后悔自己当初脸皮不够厚、心不够硬,但是失败就是失败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厚黑学并不是要我们学会如何去厚颜无耻、心狠手辣地干坏事,它只是现实中一种必要的手段或方式而已,对错不在于手段本身,而在于人用它来干什么。尽管有时候,厚黑和卑鄙可能很接近,但是从本质上而言,它们是两种迥然不同的概念。厚黑学是助你在各个方面都成功的智慧,而不是“小人”的可耻的标签。尤其是当你处在很多竞争者都在运用厚黑之道的环境中时,你要是不懂厚黑的话,就难免会成为别人前进路上的踏脚石;要想成功,你就只能比别人将厚黑学运用得更多更好。

用厚黑学的观点来看,人生处处都是战场,我们时刻都面临着挑战。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每个人都时刻站在一种战斗序列当中,每一件事情都处在明争暗斗之中,稍一疏忽就会被人运用权谋加以构陷、挤倒,甚至消灭。身处这样的险恶环境,只有充分运用厚黑智慧,才可以发挥我们自己权谋的巨大威力,让我们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实际上,厚黑这种智慧如同一把利刃,它隐藏在我们每个人的手里,在必要的时候,它就亮出耀眼的刀锋。政治家可以利用它纵横捭阖,军事家可以利用它运筹帷幄,商人靠它发财致富,读书人靠它出人头地……因此,无论我们的身份如何,厚黑学都是我们所必须知道的学问。

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者,你就必须妥善地处理好你所管理的事务,让自己的管理发挥最大的作用。但是,很多人都知道,要做到这一点,是何等之难。但厚黑学却能够让管理变得很轻松。你必须学会运用背靠大树、不耻下问、忍辱负重的坚忍术,杀一儆百、以毒攻毒、制面无私、除恶务尽等立威术,以及忍与伸、捧与杀、沉与浮、赏与罚的对抗术;在未看清是非曲直之前,不妨先装装糊涂,而不可装聪明轻举妄动;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出于对全局的考虑,需要使用一点模糊的领导术,面对危难则要能屈能伸,能柔能刚,亦宽亦严,亦恩亦威,这样方显领导本色,也才能真正树立自己的权威。只有运用这些厚黑术,你管辖范围内的人才会服从你,才会更加敬重你,你也才会成为一个富有魅力的领导人。

如果你是一个商人,你就必须在经商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手段,才不会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中被对手打倒。自古商场如战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现代商战中竞争更为残忍和激烈,要想在角逐中获胜,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懂得现代商战中的经营之道、运作之术、制胜之法,而这些方法都与厚黑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纵观古今中外成功的商人和企业家经营谋略,无不渗透着厚黑的辩证哲学。比如,经商要同时学会使用“软”、“硬”两手:守业、合作、谋利、分享成果时,需要“软”道;创业、投资、竞争、垄断、兼并时,则离不开“硬”术。守业需要耐心,与人合作讲求诚信,谋求利益应取放有度,赢得客户更要懂得让利于人……这些厚黑学智慧在经商方面的运用,告诉你一种崭新的经营智慧。

即使仅仅是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同样需要学会用厚黑学中的学问来指导我们处世做人。人生在世,每时每刻都不离开与人打交道,而待人处世的方法则尤其不可忽视。世事如井,我们必须先探得其中深浅,才能达到如鱼得水的境地。尤其当身处世事变迁的社会中,世事纷繁、人心险恶,为人处世举步维艰,要做到让自己的人生更为完美就越是困难。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运用厚黑智慧,让自己的脸皮变得再厚一点、心再黑一点,真正做到“左右逢源”、“八面玲珑”、“随机应变”,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充分运用厚黑智慧,才能获得成功。

此外,厚黑学在我们的职场事业中,甚至在情场上也都大有作用,可以说,它早就是,甚至以后也还将是一种真正通赢的智慧。厚黑学就是这样一门精妙的智慧:它让我们真正发现并掌握自己的命运,寻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进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睁大眼睛寻找贵人

胡雪岩是晚清混乱局势中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纵观胡雪岩的一生,其成功之处归结为精于厚黑上。他能在乱世之中,方圆皆用,刚柔并济,懂得如何积累人脉资源,并利用它为自己的商业经营铺路。

胡雪岩自幼家境贫穷,从小就被迫外出谋生。在商贾云集的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做学徒的日子非常清苦,但胡雪岩干活从不吝惜体力,而且从不跟师兄弟们计较,从扫地、擦桌到沏茶、倒水,甚至连洗刷便壶之类一般人都不愿意干的差事他也争着干。再加上他生得眉清目秀,又绝顶聪明,能言会道,人缘也好,所以在钱庄内,从柜上师傅到普通伙计都十分喜欢他。

一次,胡雪岩在一个酒馆,看见掌柜正在驱赶一个落魄书生,便上前探问原因。原来那书生身无分文却还想喝酒,因此掌柜不允。他当即替那书生付清所欠的酒钱,并要了几个小菜与那位书生一同小酌,席间才知道,落魄书生叫王有龄,福州人氏。王有龄的父亲是个候补道,分发浙江,在杭州住了许多年,一直没有担任过什么实职,最后在杭州郁郁而终。王有龄的父亲在临死前,见儿子科考无望,于是变卖了一些值钱的东西,为儿子捐了一个“盐大使”的官衔。可是为了安葬老父,王有龄已倾。

其所有,没钱再去打点官府,只落得整日饮酒消愁,流落街头。胡雪岩听后,隐隐觉得王有龄确有做官的机缘,只是目前无人相助。他心中一动,便问:“公子有何打算?”

王有龄仰天叹道:“胡贤弟有所不知,捐官只是捐一个虚衔,凭一张吏部发给的‘执照’取得某一类官员的资格。如果想补缺,必须进京打点吏部,称为‘投供’,然后才能抽签分发到某一省去候补。眼下自己无钱进京投供,哪有机会补缺?只是这进京打点一趟,少说得要四五百两银子,愚兄哪儿来那么多钱?”

胡雪岩不动声色地问:“倘若王公子有了500两银子,一定能做这个实职吗?”

王有龄道:“不瞒胡贤弟,家父生前学生何桂清正由户部员外郎放江苏学政,最近因公务路过杭州,有他相助,我想做这个官不成问题。”

胡雪岩听后也不再隐瞒心中想法,当即掏出一张500两的银票放在了王有龄的手中。又端起一杯酒道:“听公子一席话,对公子英雄落难之遭遇深表同情,今日萍水相逢,算是前生有缘。来,干了这一杯。”

王有龄与胡雪岩举杯一饮而尽,这一饮正是胡雪岩日后事业的转机。胡雪岩回到钱庄,把自己将500两银票资助了他人的事禀告了钱庄老板,同时表示自己会努力偿还这笔挪用的“公款”。钱庄老板虽然心有不满,但念胡雪岩助人心切,且颇有办事能力,也就作罢。后来,王有龄果然成为朝廷要员。在他的一路关照下,胡雪岩不但还了欠钱庄老板的500两银子,还很快地独立开店经营生意并不断地将生意做大。

晚清时期,衣食丰裕的五口之家一年的花费也不过百十两银子。若按今天的物价计算,500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10万元。对于一个店铺伙计而言,这些挪用的银子也许要用其半生的心血来偿还。然而,别人觉得是不可思议的事,胡雪岩却果敢地做了。目光远大的他用惊世骇俗的投资,

为自己修筑了一条平步青云的商路。

人生在世,谁都希望结识一些能够呼风唤雨的贵人。但因大多数贵人身居要位,炙手可热,凡人要想结识他们简直难于上青天。这时,我们不妨学学胡雪岩:识贵人于落难之时。如果你认为对方是个落难贵人,就应及时结识,多多交往。或者乘机进以忠告,指出其所有的缺失,勉励其改过行善。如果自己有能力,更应给予适当的协助,甚至施予物质上的救济。而物质上的救济,不要等他开口,应随时取得主动。有时对方虽很急着要,却又不肯对你直言,或故意表示无此急需。你如得知情形,更应尽力帮忙,并且不能有丝毫得意的样子,一面使他感觉受之有愧,一面又使他有知己之感。寸金之遇,一饭之恩,都可以使他终生铭记。日后如有所需,他必奋身图报。即使你无所需,他日否极泰来,他也绝不会忘了你这个知己。

广结人缘事竟成

1.好的人缘是成功的前提

中国人成功靠人缘。没有好的人缘,不知要失去多少成功的机会、干多少事倍功半的事情。缘是一根无形的磁力线,彼此的情,全赖缘才得以相通。联结人缘,必有主动的一方。你取得主动的地位,你就是有结缘的方法,别人的情,就会向你播撒。建立了大家对你的人缘,人人都愿意为你所用,你才能成为无往而不胜、所求无不遂愿的会办事能办事的人。

2.善结师缘,有助进步

许多人认为依靠自己学习、读书,很难进步。但如亲近贤能的师友,彼此探讨学习君子之道,可以养成高贵的人格,在处世待人接物上,就没有不周之处。古人有欲成大志者,必先拜访名师,求师的目的是为了养成高贵的人格,使人际交往做到有礼有节、周到圆满,有利于自己人生的进步。

3.乐于倾听,善于倾听

世界上不存在全知全能的人。因此,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集合众智,就成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既然自己并非万能,不可能知晓一切事物,就需要用别人的忠告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要结好人缘就要培养乐于倾听、善于倾听的谦虚心胸。无论在哪一个时代,每个人都需要用谦虚的心胸来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如此,则人人都会视你为知己。

4.有道君子善择良缘

有道的君子,居家必选择风俗淳厚的乡里,出外交游必亲近学博行洁的贤士。环境对人的发展影响极大,昔日孟母择邻三迁,实有必要。

5.宽容大度,理解体谅

俗语说“千人千面”,而人心的差异和区别,则又胜过人的面孔。所以凡事要尊重别人的特点,不应该以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别人,衡量一切,应该多为他人着想,凡事忍让,尊重他人的存在价值,彼此和睦相处。唯有如此,个人的智慧、潜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交际范围才会越来越广。

6.融会贯通,左右逢源

对世间人情进行细微观察,将所学彻底融会贯通,便能灵活运用于世间各种情态,使人格亦可达于真善美的完美境界。长此以往定能有益于处世能力的提升,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左右逢源。

7.摒除私欲,不图私利

为了求生存,人们难免有私心或私欲,完全没有私心的境界,只有圣人才能达到,一般人是无法企及的。但是,我们在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时,千万不能使自己成为私心、私利或私欲的奴隶。这是因为私心本来是出于私欲和私利而考虑的,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私心过重的人最后总是自食恶果。

8.保持热情,洞察世事

目光短浅,只盯着眼前,常会失去结交君子的机会,只有把目光放远,才能于纷繁中看出事物的规律,进而才能得到别人的真正友情。善于对事物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会激起你对人的热情,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出远大的眼光及洞察世事的能力。

9.识破虚假,看清真貌

看人要看到真实的人,要多听其言、察其色,不要主观。观察事物,要看清它们的真实面貌。这样,无论是对己对人,还是对事对物,就会有正确的判断,而正确的判断又必须以明察秋毫为前提。如今社会上的种种龃龉冲突,就是因为有些人缺乏率直的心胸,对人和事物的观察有误所致。

10.明辨好坏,认清价值

作为朋友,对于别人的好建议,会有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以感谢的心情接受,进而实行;二是意见相反,并不接受;三是断然拒绝,并怀疑别人的好意。而后两种都是对朋友有害的,处世时最好做到能分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又能用感谢的心情接受别人的好意见。这样,对个人有益,给予朋友的是愉快。

11.心存仁厚,博爱互助

当今世界,看别人洋相的人多,幸灾乐祸的人多,真心诚意帮助别人的人少。其实,世间不仅人人需要帮助,人性中也有帮助别人的天性。要广结人缘,就要无私、平和地看待一切人和事物,就要怀有爱心和恻隐之心,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如此,你的爱心和恻隐之心,就会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朋友就会越来越多,人缘也会越来越好。

12.遇事冷静,泰然处世

许多人失去朋友,常是因为遇事脾气火暴,引起争吵而导致关系破裂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处世中的冷静十分重要。过去,身经沙场的人,都经过历战争的紧张和激烈,在那种生死关头,要保持头脑冷静确实不易。现代生活中,虽然已经很少战争,但造成紧张的情形还是多之又多;培养沉着冷静、泰然处世的风范,进而能用冷静的态度观察和判断一切事物,仍然十分必要。一个人之所以失去冷静,是因为心中有杂念,如果能做到冷静、无私,那么处世就十分圆满了。

13.虚心求教,随时反省

生活当中,处处都有学习的机会,关键看你能否有虚心求教的态度。如果有了这种态度,在平常空泛的谈话中,也可以得到一些知识和经验。如果没有这种虚心求教的态度,就不会随时随地反省、检讨自己,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也不能发现别人的长处,更会失去良师益友。

14.积极灵活,随机应变

人生难免坎坷和挫折,一些人遭逢此种境遇,往往一蹶不振,甚至就此了却生命。这种固执、不变通的心态,不可能拥有机动灵活的心胸。只有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及时调整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无论失败和打击有多大,都能重整旗鼓、从头再来。

心胸广阔,宽容为本

常言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往往一个强者的倒下,不是死在敌人的手中,而是败于自己不能战胜自己狭隘的心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