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45509400000048

第48章 努力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中央曾发文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亲自动手起草文件和撰写文稿。支部书记不仅要有一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水平、政策水平,而且还应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写出计划、总结、报告、制度、典型经验及说理性的常用文章,以便上下、左右沟通情况,传递信息,交流经验,提高工作效率,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

一、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文字表达能力也即写作能力,它是运用文字交流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写作是一项综合性的脑力劳动,是一个人工作能力的表现之一。一篇文章往往是作者的思想水平、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工作经验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的集中反映。因此,提高写作能力,不是单纯地一个写作技巧问题,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修养。党政干部能写出思想正确、观点鲜明、言之有物、中心突出、文理通顺、结构完整、合乎规范的文章,这是一项必备的基本功。

鲁迅先生说:“文章之于人生,其为用决不次于衣食、宫室、宗教、道德。”可见,文章的社会作用是巨大的。我们正处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正在进行着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思想、文化交流的媒介和手段的文章,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顺利地组织生产和人们的生活,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传播科学知识,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要意义。为适应时代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支部书记作为党的基层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有助于写好文件,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和上级指示以及总结交流经验、及时沟通情况,从而推动工作迅速发展。同时,领导者要动手起草文件,就要认真了解情况,占有信息资料,并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掂掇,既考虑它的表达确切,又考虑它的实施,就可以杜绝工作的盲目性和防止官僚主义作风。这正如中央有关纠正文字缺点的文件中所说:“将使我们的头脑趋于精密,工作效率有所提高”。

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有助于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我国古代就认识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易·系辞》)。这话是说,要想说服、鼓动天下人,就得借助于言辞文章。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团结、说服、教育群众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就必须进行富有鼓舞性和说服力的宣传教育,而宣传、说服教育工作,是绝对离不开书面语言这一基本手段的。

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还有助于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由于写文章比说话更严密、周到和精炼,更符合思维规律,因而写作将有助于理清思路,使言谈更有条理,更有说服力。

二、实用文的一般要求

基层领导人员工作中常用的文体很多,但主要的是计划、总结、报告、讲话稿、典型经验及议论文、说明文这几种。这几种实用文具有内容明确扼要、语言简明准确、风格庄重可信、有特殊的适用范围、突出实际应用等特点。实用文的写作基本要求如下:(一)观点正确、鲜明实用文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和很强的针对性。有时,一个文件本身就是某一政策的体现。因此,实用文的写作,一定要严肃、认真,特别是文章的观点阐述,更要审慎地考虑、斟酌。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对某个问题从正面提出自己的主张、看法和表示的态度,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文章的观点应符合下述要求:(1)正确,观点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国家的法规政策。(2)鲜明,观点力求明确而不含糊,就像列宁说的那样,“一语道破真实情况”。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禁止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都要非常明白地表述和交待。(3)深刻,文章要有思想深度,写出新见解、新发现、新道理,这要求作者有高度的思想水平、敏锐的观察力和对情况的了如指掌。(4)集中,有些实用文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写的,因此,要求内容单一、集中,不能多中心。(5)连贯,文章的观点,语言表达的意思必须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

(二)材料真实、准确

任何一个观点只有当它被充分而真实的材料证明了的时候,才能被认为是正确的,才能具有说服力。

材料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主观编造,任意想象;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移花接木,任意拔高;以偏概全,一叶障目,都是不可取的。材料要具有典型性,只有选用那些同类事物中最有代表性、最能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的材料,才能使文章言简意赅,更有表现力。有的材料虽然是真实的,但是不具有普遍性,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因此,就不能作为说明观点的论据。对此,列宁说得十分深刻:“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断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也不如。”

(三)结构完整、合理

结构,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文章的结构、层次必须符合客观事物内部的逻辑关系,即必须合情合理;必须从属于表现主题的需要进行安排;必须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规律性,即便于人们阅读、理解、接受;要有利于成功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意图。

对文章结构要求有以下八个字:完整:即结构齐全、有头有尾,有起有伏,有呼有应,有分有合,就像人体一样,头、身、手、足等主要器官都很完全,而没有残缺不全的毛病。严谨:结构要紧凑、细密,没有松散、脱节的毛病。层次、段落的安排,上下内容的衔接,都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读起来让人感到无懈可击。统一:结构要通篇一贯,前后一致,形式匀称而又和谐。自然:即结构要顺理成章,合乎自然。详略的处理,长短的安排,层次的划分都要自然、适度。

(四)文风朴实、端正

文风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思想作风、精神面貌、文化修养等在文章中的综合反映。古人曰:“文如其人”、“言为心声”。著名文人沈宗骞说:“笔格之高下,每如人品,笔墨出于手,实根于心。”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里有。”

好的文风有以下三种性质:(1)准确性,文章必须具有科学精神,要合乎实际,要能够真实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2)鲜明性,作者不能隐瞒自己的观点,作者对所表现的客观事物的态度要鲜明,文章要有鲜明的倾向和爱憎。(3)生动性,文章写得生动,使人爱看,才容易取得好的效果。“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打动和感染读者。

不良的文风主要表现,一是废话连篇;二是空洞无物;三是装腔作势;四是华而不实;五是语言无味。

(五)语言准确、简明

要表达准确的思想,必须选择准确的语言。尤其是应用文实践性很强,不能错用词语,要避免语意模糊、句子残缺、语序紊乱、逻辑错误的现象。

文章的语言要简练明快。古人强调“文约而事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用简洁精炼的语言,表达极为丰富的内容。莎士比亚说:“简洁的语言是智慧的灵魂;冗长的语言则是肤浅的藻饰。”为此,写文章时,尽量精选字句、长句化短、巧用古语、刊落浮词、避免重复。

列宁说:“最高程度的马克思主义,是最大限度的通俗易懂。”文章要通俗易懂,语言要生动、形象,尽量接近口语。

除了以上五项基本要求外,还应做到:“标点准确、合乎款式、书写工整、文面整洁。

三、文章的写作过程

写文章也有规律性,其过程大致有以下五个阶段:(一)搜集、占有资料作者应根据文体的具体目的、要求,收集信息、资料、数据。各种文体有其特有的目的、要求。如工作计划,是对未来工作的设想、筹划、安排;工作总结,是对以往工作的分析、鉴定,找出经验教训和规律性的认识;议论文,是为了宣传某种观点、主张,讲清某个道理,批驳某种谬论,阐述其理由和根据,从而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信息资料的来源,一是直接材料,即作者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经验,这是从观察、体验、感受、实验、试验中得到的;二是间接材料,即从文件、文献、书刊及其他信息资料中取得的;三是直接通过专门的调查得到的;四是经过整理、分析、加工后得到的。

(二)意在笔前

在未写文章前,要进行构思,也就是对写文章的酝酿过程。作者在思考的基础上,可以与别人探讨,征求他人的意见,听听上级领导的看法。构思包括对文章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风格等,都要有一个通盘考虑。

在做了文章的整体设想之后,列出文章的提纲。文章的提纲实质上是由序码和文字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是文章的蓝图。列提纲也称谋篇布局。通过谋篇布局,使全文组成一个紧密的、统一的、有机的整体。文章的线索、脉胳要清楚、连贯;层次和段落要分明;内容要有条理。提纲要视文章的长短,可粗可细。如果文章较长,头绪又较多,提纲则尽量详细些,除了格局间架之外,每层的主要观点、材料甚至约有多少字数,都应列出来。

(三)动笔行文

动笔行文是把无形的思想变成有形的文章。也就是写初稿。写初稿要注意的,一是集中时间一气呵成。这可使写的内容文脉贯通、思路顺畅,使文章的段落、层次之间,环环相扣,丝丝相连,前后一致。有的人提出:“疾书莫间断”。如果中间一停顿,去干其他事情,过一段时间再写,原来的思路可能被打断,思想火花可能飞跑,想好的妙语、警句会忘却,原来的设想可能会消失。思想又重新进入写作“角色”,还需费一番时间。二是每一段的内容盘算好了再写,不能想了上一句,就没有了下一句。如果一句一句地往出挤,就会重复罗嗦,前言不搭后语,作者的思想、见解、情感,就难表述清楚。三是详略适当。苏轼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即该说的一定要说清楚,说充分;不该说的,就一定不说。“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夸夸其谈,言不及义”,以及枝蔓横生,画蛇添足等等,都是当止而不能止的表现。四是不必耽于“小节”。写初稿时,如果发现枝节上有问题,有的可顺手修改、处理,有的若拿不准、费时间,可在旁边做上记号,待修改时加以解决。切不可时时停下查找、思索,用过多的时间去咬文嚼字。否则就会拖长时间,中断思路,影响全篇脉络的贯通。

(四)反复修改

古人曰:“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经过千锤百炼改出来的。我们想要对曲折复杂的客观事物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还要以文章的形式把它恰当的反映出来,那的确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完成的,必须经过反复研究,不断修改,才能臻于完美。

修改的内容:写作的意图是否表达清楚?文章的观点是否阐述明白?材料用的是否妥当?布局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完整、统一?观点的论证是否合乎逻辑?观点与材料是否吻合?段落、层次是否分明、连贯?内容与标题是否相符?离题了没有?词语、句子是否完整、准确,是否合乎语法要求?标点是否准确?有无错别字?

古人云:“经世妙文改中得,掷地有声垂千秋。”文章必须反复修改。有的可小修小改;有的则大修大改;更重要的是精修细改。

(五)定稿誊清

经过反复修改,最后通篇阅读、检查,在定稿后再规规正正地誊清。誊清的文稿要合乎文面(书写、标点、行款格式)要求。谢觉哉同志提出:“字,写得清楚,人家容易看;写得美,人家喜欢看。”有人说,汉字写得如何,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至于如何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篇幅所限,笔者简略列出以下六个“多”字:一是“多”读书,积累较多的知识;二是“多”实践,总结较多的经验;

三是“多”调查,占有丰富的信息资料;

四是“多”思考,提高自己的研究、探索能力;五是“多”练写,掌握实用文写作的规律和技法;六是“多”磨练,加强自身的修养。古人云:“做人、做文,以品为主”,“观其文可知其人”。党支部书记必须加强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和思想品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