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45509400000045

第45章 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2)

识别人是为了合理使用人才。但是,人才是复杂的,能有显隐,才有高低,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是不容易的。基层领导者应当从下述几方面去努力:(一)尊重人才,爱惜人才。人才是宝中之宝,只有懂得求贤用才的领导者,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刘备曾连连被曹操所败,后来率军退到湖北新野一带,三顾茅庐请“卧龙”,诸葛亮见刘备态度恳切,尊重人才,眼光远大,决心出山相助,从此跟随刘备,指挥战斗,运筹帷幄,管理内政,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根基。刘邦得了天下,是因为对张良、萧何、韩信、陈平、周勃等人才的爱惜和重用。请读者听听刘邦这一番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我们共产党人不能学项羽,他“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结果是落得个“霸王别姬”的下场。据《政治信息》报载,西欧一个A公司曾以年薪200万美元的高酬金,企图从美国“硅谷”的一个B企业挖去一位著名的集成电路专家,未成。最后乃以3000万美元买下了B企业,遂拥有了那位专家。可见,A公司求才之渴到了何等的地步。

(二)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按德才标准选人,并非求全责备,苛求于人。“德看主流,才看一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古今中外,全才、完人都是不存在的。目前我们正处于改革时期,必须改变旧的传统的用人观念,坚持用能人,不用庸人。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有胆有识,富于开拓和进取精神的改革者选拔上来,而决不能把那些平庸无能,忙忙碌碌,无所作为,没有创见,不讲原则,处处讨好于人的“谦谦君子”选拔上来。对人不能求全责备,否则,可能“无瑕之石登上了大雅之堂,而有瑕之玉却反遭冷落”。

(三)量才适用,人尽其才。“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诗形象地说明对人才的使用,要力争用当其才。孙中山先生说:“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本来是一个人才,如果用的不是地方,那可能变成“庸人”、“蠢才”。对于有真才实学的人,一定要注意安排得当,就象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一样,应把他们放在重要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让他创造更大的价值。如果把一个人放在用所非学、用所非长的岗位上,就会变成一条虫;反之,如果把这个人放在用之所学,用之所长的岗位上,那么,这个人就会成为一条龙。有位厂长说得好:“善于用人就是善于用人之长,我们是把‘诸葛亮’留在厂部,而把‘赵子龙’按排在车间的,以使他们各展其能,各创其绩。”

(四)海量容才,大胆用人。齐桓公不忌当年一箭之仇而拜管仲为相,使齐国大治。唐太宗重用魏征更是传诵千古的佳话。魏征早年参加瓦岗寨农民起义,后又是太子李建成的主要谋士,曾劝太子杀掉李世民。当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上了帝位,抓住了魏征,发现魏征不仅多才,而且刚直,于是不计前仇,任魏征为谏议大夫。魏征果然克尽厥职,成为历史上的名臣。当时社会经济之所以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有所安定,后被人称为“贞观之治”是与魏征的辅佐分不开的。

春秋时期,晋平公向中军尉祁黄羊问道:“南阳没有县官,谁可以担任?”祁黄羊回答说:“解狐适合。”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答曰:“君王问谁可以任这个职务,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平公说:“很好。”于是任用了解狐。他到任后忠于职守,成绩卓著,国人都称赞解狐很称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委任爱因斯坦(德国人)和费米等两名意大利人负责研制原子能工作。研究原子能是高度保密的军事研究,而他们又是美国的“敌侨”。结果,他们卓有成效地赶在德国法西斯之前研制出了原子弹。这件事不能不说罗斯福在用人上的非凡气魄。

(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般人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当一个人受到社会和人们尊重时,就会产生一种向心力、合作感;反之,自尊心受到侵犯时,就会本能地产生一种离心力和强烈的情绪冲动,甚至出现对社会不良的后果。因此,尊重别人的人格,信任别人,可以给人以精神鼓舞和无形的力量。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把信任人作为一个管理教育原则。他曾把一张金额很大的支票交给一个正在改造的青年去直接领取,由于他信任这个青年,从而获得了这个青年的信任,终于完成了领款的任务。当然,这种信任不是盲目的,无根据的,而是经过仔细地观察和审慎地选择。古人说:“疑则勿任,任则勿疑。”历史证明,大凡人才,只要放手大胆地让其工作,充分给予信任、支持,就会极大地发挥其聪明才智。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众叛亲离。明末皇帝朱由俭对下面大臣、将领总是疑神疑鬼,在位仅17年就换了42个宰相。李白成进京后,他身边只剩下一个贴身太监,以上吊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六)明责授权,赏罚分明。既委以职,就要明责授权。责任是共同劳动、分工协作的客观要求;权力则是履行责任的手段和保证,两者是互相制约不可分割的。如果只有责任而没有相应的权力,就难负起责任;反之,如果只有权力没有责任,就可能对权力没有约束,出现脱离实际、滥用权力、瞎指挥的倾向。通过明责授权,使本单位每一层次的人员在其位,有其责,尽其才,成其事。领导者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下级工作人员的功过是非。对成绩优秀者应给予奖励;对滥用职权、违法乱纪和失职者,在进行教育的同时,根据有关法规、制度给以处罚。只有这样,才能明是非,知功过,激励先进,鞭策落后。

五、重视全员的培训工作

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本单位的各项任务是靠人去完成的。因此党的干部最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充分发挥本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但如果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很高,能力却差,就很难取得好的工作成绩。这就要做好全员的培训、教育工作。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是物质技术和劳动者的质量。通过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加他们的知识和才干,提高操作熟练程度,因而可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生产质量好、数量多的产品,就可极大地提高经济效益。

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生产技能和管理知识教育。培训方式有:业余学习、半脱产与脱产轮训、师徒合同、岗位练兵、操作比赛、操作表演等。

做好培训教育工作,首先,了解本单位工作人员基本情况,弄清各个岗位的各类人员应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应“知”应“会”些什么?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订出切合实际的培训计划,并认真实施。其次,把培养和使用密切结合起来。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光使用,不培养,知识会老化,等于把人当作“干电池”使用,时间不长,能力就会枯竭。应把人当作“蓄电池”来使用,注意经常“充电”。“充电”就是培养,吸收新知识,学习新技术。企事业单位不能抽出大批人员脱产学习,应提倡在工作、劳动的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