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办事艺术大全集
4547900000082

第82章 办事的语言艺术(5)

常言道不知者不罪,一次两次出现口误,对方认为情有可原,但如果频频出错,不免显得有些失礼。或许对方不会把你怎样,但多少会对彼此的关系产生影响。

有些语言忌讳会因性别的不同而不同,例如:你对江浙人骂一声“混账”,对方可能会认为那不是十分严重的侮辱;如果将其放到北方男人身上,或许他也不会太冒火;但是,如果用到北方女人的身上就不同了,她会把那当成奇耻大辱,必会找你理论一番。

处事过程中,必须注意对方的风俗习惯、言语忌讳,不然就会引起他人的反感。

学会察言观色

察言观色,即察外而知内,从“心理语言”和“行为语言”去了解一个人,从而帮助你在短时间内作出合理的决策。

中国人认为:讲话要人听得进去才算数,话说完了别人没听等于白说,讲究“趋利避害”“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因此在说话时更要学会察言观色,以便适时地改变自己说话的内容、语气等等。

古代有一个举人经过三科,又参加候选,终得县令一职。他第一次去拜见上司时,不知从何说起。沉默了一会,他忽然问道:“大人尊姓?”这位上司很吃惊,勉强说了他的姓。县令沉思良久肯定地说:“大人的姓,百家姓中没有。”上司更加惊异,说:“我是旗人,贵县不知道吗?”县令忙问:“哪一旗?”上司说:“正红旗。”县令说:“正黄旗最好,大人怎么不在正黄旗呢?”上司怒不可遏,问:“贵县是哪一省的人?”县令说:“广西。”上司说:“广东最好,你为什么不在广东?”县令吃了一惊,看上司怒气冲冲,马上溜之大吉。

第二天,他就被罢官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来的县令之职,那么轻易就失去了,不懂察言观色是一重要原因。

察言观色是一切人情往来的基本技巧。不会察言观色,等于不知风向便去转动舵柄,弄不好还会翻船。

在直觉的基础上,懂得如何推理和判断才是察言观色所追求的顶级技艺。言辞能透露一个人的品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衣着、坐姿、手势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出卖它们的主人。

如果说观色犹如察看天气,那么看一个人的脸色应如“看云识天气”一般,也是一门学问。因为不是所有人、所有时间和场合都能喜怒形于色的,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在察言观色的基础上揣摩对方心理,再见机行事。

威伯是美国费城电气公司的推销员,有一次,他叫开了乡村一家富户的门,户主是位老太太。她一见电气公司的职员就猛然把门关上了。

威伯再一次叫门,门勉强开了一条缝。威伯说:“很抱歉,打扰您了。我这次不是向你来推销电的,而是想向您买些鸡蛋。”戒意渐消的老太太把门打开了一点,把头探了出来,对威伯报以怀疑的眼神。威伯继续说:“我看见您喂的明尼克鸡很漂亮,想买一些鸡蛋带回家。”接着充满诚意地说:“白色的鸡蛋做的蛋糕不好看,所以,我的太太就要我来买些棕色的蛋。”话音刚落,老太太就从门里走出来,温和地向他打招呼,并且和他聊起了关于鸡蛋的事情。

威伯指着院子里的牛棚说:“老太太,我敢打赌,您养的鸡肯定比您丈夫养牛赚钱多。”此语让老太太高兴得心花怒放。长期以来,她丈夫不承认这个事实,于是老太太就把威伯视为知己,并高兴地带他参观鸡舍。威伯看到她的表情,就知道今天的结果了。于是,他一边参观,一边称赞老太太能干,并适时地说:“您的鸡舍如果能用电灯照射,鸡蛋的产量肯定会增加的。”老太太不仅没有反感,反而主动问威伯用电是否合算。威伯给了她圆满的回答。两个星期以后,老太太的用电申请书出现在了威伯所在的公司。

威伯的成功就在于他不急于求成,而是善于观察老太太的脸色,见机说话。通过一步一步具体而又细致地为对方剖析情势,为其出谋划策,一步一步地消除了对方的敌意,最后,终于达到了目的。

这种所谓“脸色”,即是心境的表观外露。在人心境好时,“无所不乐”;心境坏时,“无所不愁”。当你与人说话时,必须注意这一点。

李强新买了一台洗衣机,因质量问题屡修不好,后来他找到经理诉说苦衷。经理立即把正在看电视的年轻修理工小王叫来,严厉批评后,责令其速与客户回去重修。一路上,小王铁青着脸不说一句话。李强看了他的表情,就知道他不情愿此行。于是,他灵机一动,问道:“你刚才看到第几集?我也很喜欢看的。”对方答道:“今天就要大结局了,可是……”

李强说:“这好办,我家里有一套光盘,等一会你尽管拿去看。”紧接着,双方就围绕电视剧的情节你一言我一语,谈得津津有味,以前的不悦一扫而光。后来,不但洗衣机修好了,二人还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

说话注意对方的表情,一是可以显出真诚,二是可以随时观察到对方的表情变化,从而调整自己的说话内容,适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看懂他人脸色才能读出对方心声。你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来解读对方心意,这样才能知所进退,达到目的。

那么,到底该如何才能读透对方情绪呢?

心理学家发现,人类有六种表情是天生的:喜悦、悲伤、厌恶、愤怒、惊讶、恐惧。通常人在两岁之前,就已经能够正确运用表情来表达情绪。

至于辨认表情,则有几个小窍门:嘴角(上扬或下垂),嘴型(张开或紧闭),眉毛(上扬或下垂),眼角(上扬或下垂),眼睛(睁大或微眯),以及额头(眉毛上扬则额间有横纹,眉头紧蹙则眉间有直纹)。这些脸部区域对辨认某些情绪特别重要。例如,以悲伤与恐惧而言,眼睛很重要;而厌恶与喜悦的情绪则以嘴巴的表情最有意义。

脸部是人们进行非语言情感交流最频繁的场所。的确,从身体语言的角度上来说,最关键的就是“阅读”对方脸部的表情。人的情感表现有时候并不那么率直,潜藏在人类内心深处的种种感情和欲望,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脸部表情丰富饱满。

在人才交流中心或人才招聘市场,求职者常会听到“材料先放在这里,有消息再通知你”的回答。此句的言外之意就是:对你“兴趣不大”,你与他们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你依然不管不顾地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如数家珍般列出,全然不顾招聘者不耐烦的脸色,那么,不仅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也会让其他应聘者心生厌恶。

如果招聘者在翻阅了你的材料后,询问“你对应聘工作的看法”,这表示对你有兴趣,就看你如何察言观色,充分表现你的水平和才能了。如果你的话让其舒服满意,再加上你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这份工作就属于你了。

如果应聘的是位男士,但条件又并不令人满意,就会被告知:“对不起,我们要的是女性。”反之亦然。如果招聘者主动问你“你愿意考虑其他职业吗?”这就说明你应聘的岗位已“人满为患”,但招聘单位对你很感兴趣。如果招聘者只是程式化地提问一些问题,甚至等待你的询问,这表明你应该另谋他路了!

面试结束前的客套话更是关键。如果简单地被告知“我们会有通知给你的”,那么你的被录用往往不可能;如果对方对你的专长问得很细,而且还热情地和你握手告别时,你就准备与他做同事吧!

也许有些人就要抱怨了,这用得着拐弯抹角吗?其实,招聘者使用委婉的语言来表达对应聘者感兴趣的程度,已成为一种惯例,这主要是出于礼貌的考虑,同样也是在考察一个人是否可以辨别言外之意,能否做到察言观色。

一个人能在交际中通过察言观色以求得随机应变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本领。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言语、表情、手势、动作以及看似不经意的行为都做到细致入微的把握,是掌握对方意图的先决条件,而测得风向才能使舵。

说话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一句话之错或许会让别人讨厌,还可能会失去朋友、失去工作。因此,在说话时就要学会察言观色,注意对方的一举一动。揣摩对方的心理,把握说话的时机,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学会在嘴巴上尊重对方

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媚上鄙下是世俗社交规则之一,见了“阎王”总是客客气气,见了“小鬼”则是横眉冷对。当然,以媚上态度见“阎王”,受到奉承的阎王自然就会好说话;以鄙下态度见“小鬼”,受到轻视的小鬼自然让你感觉“难缠”。在办事时,我们要养成嘴巴上尊重他人的习惯,不要出现尊此抑彼的情况。倘若用尊重对方的口气来沟通,哪怕是初次见面,也可以让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别人对你有了好感,对你的事必定会格外上心,办成事就会易如反掌。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任何人都不要持居高临下的姿态行事,例如:小王一心想移民澳洲,有一次,和朋友在一家饭店中畅谈未来时,被一醉汉打断话题:“澳洲……澳洲有什么了不起的……”这时,小王的脸色大变,还与醉汉吵了起来。

当对方热衷谈论经验时,你却以怀疑的口吻反问:“是吗?”或主观臆断,妄下结论,甚至漫不经心。这种态度当然会影响对方,逐渐使其降低谈话兴趣。

在职场上,想必许多负责人都有着自己的一套经营计划,尽管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很难实现,却是他们心目中的梦想,也可说是无价之宝。然而,听者可能会不屑一顾,置若罔闻。其实,碰到这种情形时,不妨保持愉快的心情,一字一句耐心听完,这是对对方尊重的表示,也是做人的礼貌。

语言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能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而表达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嘴巴上尊重对方的关键在于礼貌用语,即:恰当运用敬语、谦语、雅语。

1.敬语

敬语,亦称“敬辞”,它与“谦语”相对,是表示尊敬礼貌的词语。使用敬语不仅可以表现礼貌,而且还可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常用的敬语包括:我们日常使用的“请”字、“您”字,代词“阁下”“太太”“贵方”等,另外还有一些常用的词语用法,如初次见面称“久仰”,很久不见称“久违”,请人原谅称“包涵”,问人年龄为“贵庚”等。

2.谦语

谦语亦称“谦辞”,它与“敬语”相对,是向人表示谦恭和自谦的一种词语。谦语最常用的用法是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和自己的亲属。例如,称自己为“愚”,称自己亲属“犬子、小女、敝人、寒舍”等。

自谦和敬人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尽管日常生活中谦语使用不多,但其精神无处不在。只要你在日常用语中表现出谦虚和恳切,一定会赢得他人尊重。

3.雅语

雅语是指一些比较文雅的词语。它常常被用于一些正规的场合以及一些有长辈和女性在场的地方。多使用雅语,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尊重他人的个人素质。

在待人接物中,如果你用茶招待客人,应该说:“请用茶。”如果是用点心招待,可以说;“请用一些茶点。”假如你先于别人结束用餐,应环视大家后说:“请大家慢用。”雅语的使用不是机械的、固定的,只要你的言谈举止彬彬有礼,人们就会认为你个人修养不错。

换而言之,也就是说交往之初的彼此问候,表现出对对方亲切的感情,有利于增添友好的气氛,提高交往的心理效应。一般而言,年轻人应主动问候长辈,下级主动问候上级,男同志先问候女同志。问候时,目光要注视对方,面带微笑,语调清晰、温和,切忌表现出一副盛气凌人、心猿意马的样子。

在交谈结束、彼此告辞时,交谈者表示期待再次相见的想法,有利于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告辞时态度要谦逊、诚挚,不要趾高气扬,临走时说声“后会有期”“您慢走”“您走好”等均可。

做到说话时尊重对方,还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不打断对方。大家都有说话的权利,要让人家把话讲完,尽量控制自己,不要打断对方。一个好的倾听者往往更易让人接受与认可。

有时谈话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抓住要领的,应该让对方慢慢把话说完,即使对方为了理清思路做短暂的停顿,你也不要打断他的思路。否则,就会得不偿失。

遇到烦心事时,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在对方向你倾诉的时候,尽可能让你的大脑思维紧紧跟着对方的诉说走,要耳闻脑思。要学会理性的善感,理性的善感就是忧他而忧,乐他而乐,急他所需。这种时候往往要配合眼神和肢体语言,如果明白了对方诉说的内容,要不时地点头示意。必要的时候要向对方温柔地发问。

不要对说话人诉说时的个性化特点心存介意:有些人说话时爱眨眼睛,有些人说话时爱带口头禅,有些人说话时爱手舞足蹈。对此,你不必介意,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对方谈话的内容上,尽可能从对方的谈话中吸取信息,尽可能地充实自我。

打断他人耗费了每个人的精力,对方和你都会因此变得紧张急躁起来。所以,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你一定要住嘴耐心等待。让人把话讲完之后,你做一番总结,表示你刚才确实在认真聆听,然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此一来,你会发现你与同事的关系不仅拉近了许多,也轻松了许多。

第二,不补充对方。真正容人的人会给别人表达意愿的机会和权利。待人接物、交谈的基本技巧是少说多听,因为言多必失。

有些人好为人师,总想显得技高一筹,但那样只会让别人失面子,对你产生反感。出现这一问题,其实是太以自我为中心了,因为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也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第三,不纠正对方。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不要随便对他人的言论妄加判断。大是大非另当别论,小是小非得过且过。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文化背景有差异的人考虑同一问题,得出的结论未必一致。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懂得尊重别人,尊重对方的选择。除了大是大非的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地回答外,人际交往中的一般性问题不要随便争论,不要随便去判断,因为对或错是相对的,很难说清。

所以大家要记住:从心理上接受别人。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不一样,职业背景不一样,考虑的问题也不相同,不要以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框定别人。

第四,不质疑对方。不要随便对别人谈的内容表示怀疑。质疑对方,实际是对其尊严的挑衅,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人际交往中,必须注意此类问题。

古语说得好:“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如果唐太宗不认真纳谏,对自己进行批评,怎么可能出现“贞观之治”的繁盛景象;如果达·芬奇置老师的批评于不顾,怎么可能成为世界著名画家……所以,我们也要相信别人。

此外,在说话时还应注意避开以下几方面,才能做到真正尊重对方。

第一,避隐私。隐私就是不可公开或不必公开的某些情况,如秘密或缺陷等。在高度文明的社会中,保护隐私是社会文明的表现。因此,在言语交际中避谈避问隐私是一种礼貌。欧美人一般不询问对方的年龄、职业、婚姻、收入之类,否则会被认为有失礼之嫌。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弱点和不足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是客观存在的,相信这个世界上如果每个人都把他的想法、行为如实地呈现出来的话,那么没有人能有面子活下去。隐私权也是人的生活权利,所以人际交往中要力避揭人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