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鲁迅读过的书
4546800000106

第106章 工具部(103种)(2)

[清]强如询(1824-1894)著。强氏有《求益斋文集》。鲁迅作《小说旧闻钞》等,多次提及此文。《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说:“不知怎地忽然想起今天校过的《小说旧闻钞》里的强汝询老先生的议论来。这位先生的书斋就叫作求有益斋,则在那斋中写出来的文章的内容,也就可想而知。他自己说,诚不解一个人何以无聊到要做小说,看小说。但于古小说的判决却从宽,因为他古,而且昔人已经著录了。//憎恶小说的也不只是这位强先生,诸如此类的高论,随在可以闻见。但我们国民的学问,大多数却实在靠着小说,甚至于还靠着从小说编出来的戏文。”鲁迅这里说到了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关系。

■《曝书杂记》

[清]钱泰吉(1791-1863)编纂。书目。鲁迅《〈嵇康集〉著录考》征引此书。见《古籍序跋集》。

■《七录》

[南朝梁]阮孝绪(479-536)著。目录。12卷。书已佚,现存序言和分类总目,载于唐释道宣编撰的《广弘明集》中。《且介亭杂文二集·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提及此书。参《七志》条说。

■《七略》

[汉]刘歆著。《隋书·经籍志》著录七卷,书已佚,今存清人辑本一卷,为中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说班固作《汉书》删定《七略》之要为《艺文志》。

■《七志》

[南朝齐]王俭著。目录。鲁作《今书七志》。书已佚,《隋书·经籍志》有著录。《且介亭杂文二集·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提及此书说:“况且从晋到隋的书目,现在一种也不存在了,我们已无从知道那时所视为小说的是什么,有怎样的形式和内容。现存的惟一最早的目录只有《隋书经籍志》,修者自谓‘远览马史班书,近观王阮志录’,也许尚存王俭《今书七志》,阮孝绪《七录》的痕迹罢……”

《七志》40篇,其《图谱志》突破了刘歆收书不收图的旧例。著作收集了宋以前的大部分书目,是目录学早期重要著作。明人张溥辑有《王文宪集》传世。

■《其中堂书目》

[日]其中堂书店的书目。鲁迅多次提及该书目,并从该书店购书。见《日记·1921/2/16》等。

其中堂,为几代人经营的旧式书店。以贩卖佛教书籍为主,很多日本寺庙多从此处进书。

■《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

[清]缪荃孙编纂。鲁迅《〈嵇康集〉著录考》征引此书。见《古籍序跋集》。

■《日本东京及大连图书馆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

孙楷第(1898-1989)编。《日记》作《东京及大连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鲁迅从上海往北京探视母病,台静农所赠。见《日记·1932/11/18》。

孙楷第,河北沧县人。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曾任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于小说史用力最勤,有著作多部。

■《山越工作所标本目录》

[日]东京帝国大学山越工作所编印。未详,或为植物学类。1册。《日记·癸丑/1/26》提及此书。

■《书目答问》

[清]张之洞编著。一说为缪荃孙代笔。鲁迅多次提及此书,为鲁迅重要参考书之一。

■《述古堂藏书目》

[清]钱曾(1629-1701)编纂。其家藏书目。鲁迅《古籍序跋集〈·嵇康集〉著录考》有征引。

■《四库简明目录》

[清]纪昀。其等编写为《四库全书总目》入库书目提要的摘要本,20卷。鲁迅《〈嵇康集〉著录考》征引此书。见《古籍序跋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清]纪昀撰。《四库全书》编定后,将抄录入库之书3470种,抄存卷目之书6819种,全部撰写“提要”,总200卷。《中国小说史略》认为,该提要“于小说别为三派(叙述杂事、记录异闻、缀辑琐语),而所论列则袭旧志”。按“旧志”指《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等。

鲁迅多次征引此书。《古籍序跋集·〈嵇康集〉著录考》引用此书,复考辨嵇康当为魏人,不当为晋人,鲁迅说:“旧本题晋嵇康撰。案康为司马昭所害,时当涂之祚未终,则康当为魏人,不当为晋人,《晋书》立传,实房乔等之舛误。本集因而题之,非也。”鲁迅所论是。

■《宋元本书目》

3种4册。见《日记·壬子北行以后书帐》。

■《宋元旧书经眼录》

[清]莫友芝撰。目录。有同治年间刻本。鲁迅与许广平南下,购于上海“旧书坊”,见《日记·1926/8/31》。

■《遂初堂书目》

[宋]尤袤(1127-1194)编纂。其家藏书目。又名《益斋书目》。目录学经典之一。鲁迅《古籍序跋集·〈嵇康集〉著录考》等文有征引,又有《〈遂初堂书目〉抄校说明》,见《集外集拾遗补编》。

该书分经为九门:曰《经总类》、《周易类》、《尚书类》、《诗类》、《礼类》、《乐类》、《春秋类》、《论语孝经孟子类》、《小学类》。分史为十八门:曰《正史类》、《编年类》、《杂史类》、《故事类》、《杂传类》、《伪史类》、《国史类》、《本朝杂史类》、《本朝故事类》、《本朝杂传类》、《实录类》、《职官类》、《仪注类》、《刑法类》、《姓氏类》、《史学类》、《目录类》、《地理类》。分子为十二门:曰《儒家类》、《杂家类》、《道家类》、《释家类》、《农家类》、《兵家类》、《数术家类》、《小说家类》、《杂艺类》、《谱录类》、《类书类》、《医书类》。分集为五门:曰《别集类》、《章奏类》、《总集类》、《文史类》、《乐典类》。这种分类影响了宋代之后的图书分类。《四库提要》说:“宋人目录存於今者,《崇文总目》已无完书,惟此与晁公武《志》(作者按:即《郡斋读书志》)为最古,固考证家之所必稽矣。”

■《唐艺文志》

[宋]欧阳修撰。目录。即《新唐书》中的《艺文志》。《日记·1926书帐》提及此书。

■《文渊阁书目》

[明]杨士奇编著。4卷。该书记载明代宫廷藏书,为目录著作之一。鲁迅考校佚文佚书的工具书。

明自永乐十九年始,从南京取来皇家藏书,未有完整书目。杨士奇等为之编置字号,总名《文渊阁书目》。《四库提要》称:“此书以《千字文》排次,自‘天’字至‘往’字,凡得二十号,五十橱。今以《永乐大典》对勘,其所收之书,世无传本者,往往见於此目,亦可知其储庋之富。士奇等承诏编录,不能考订撰次,勒为成书,而徒草率以塞责。较刘向之编《七略》、荀勖之叙《中经》,诚为有愧。”是说杨士奇等人未能厘定考证诸书,于先贤有愧。

■《西泠印社书目》

西泠印社是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学术团体,由篆刻家丁仁、王、叶铭、吴隐创建于1904年,吴昌硕为首任社长。西泠印社也为当时一大书局,印行书籍出售。鲁迅多次利用这一书目,见《日记·乙卯/7/4》等。

西泠印社位于杭州,上海有分社。

■《续藏经目录》

日本京都藏经书院编印。书目。为友人佛教徒许季上购置,见《日记·甲寅/3/9》。

居士许丹(1891-1953),字季上,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八岁时读完儒家十三经,在家族中有神童之誉。入上海复旦公学学习哲学,以第一届第一名毕业,时方十九岁。嗣受聘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师。辛亥革命后,应召至北京政府教育部任职,与鲁迅同事,交往甚密。鲁迅于1914年出资刻印《百喻经》,实由居士促成其事。曾在北京大学兼课,讲授印度哲学。其后梁漱溟著《印度哲学》一书,即以居士在北大授课时的讲义为重要参考。

■《续汇刻书目》

罗振玉编。1部10册,西泠印社邮购,见《日记·乙卯/3/11》。

《汇刻书目》,清代王懿荣编,共20卷,系将顾修原编本及后人增订本重编而成,是各种丛书的详细书目,共收丛书560余种。罗振玉此书为其续编。后人又有《续补汇刻书目》、《再续补汇刻书目》等。

■《雪堂校刊群书叙录》

罗振玉编撰。《华盖集续编·关于〈三藏取经记〉等》提及此书。王国维在《雪堂校刊群书叙录·序》中对罗振玉刊书之功称赞有加,并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雁影斋读书记》

[清]李希圣撰。目录。见《日记·1936/9/5》。

■《也是园书目》

[清]钱曾著录。该书为钱氏藏书之目录,共10卷。其中著录小说16种。鲁迅曾据之考证中国小说史。参《京本通俗小说》条说。《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

■《隐庐书目》

上海隐庐书局书目。鲁迅多次从此购书,该书目为重要参考。见《日记·乙卯/7/27》以后的日记。

■《直斋书录解题》

[宋]陈振孙(?-约1261)著。存22卷。列各书卷数、撰著者,并品评得失。原书已佚,今本乃从《永乐大典》辑校。鲁迅多次征引此书,考校佚书,钩沉遗文,多从此书寻得门径。《日记·1928书帐》也提及此书。

《四库提要》说此书:“其例以历代典籍分为五十三类,各详其卷帙多少,撰人名氏,而品题其得失,故曰‘解题’。虽不标经史子集之目,而核其所列,经之类凡十,史之类凡十六,子之类凡二十,集之类凡七,实仍不外乎四部之说也。……古书之不传於今者,得藉是以求其崖略;其传於今者,得藉是以辨其真伪,核其异同。亦考证之所必资,不可废也。”

陈振孙,原名瑗,字伯玉,号直斋,安吉(今属浙江)人。性喜藏书,为南宋大藏书家、目录学家。他把自己对于典籍整理研究的心得,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的形式,撰成私家藏书目录,即成此书。它与《郡斋读书志》可相媲美,二者被誉为私家书目的“双璧”。

■《子略》

[南宋]高似孙著。目录。该书本于《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以及庾仲容《子钞》、马总《意林》、郑樵《通志·艺文略》所载诸书,不注门类仅存书名。鲁迅著《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中,列“参考书”,该书在其间。

类书类(15种)

■《白氏六帖》

[唐]白居易著。30卷。原书称《经史类要》,又称《事类集要》、《白氏经史事类六帖》,后又称《六帖》。白氏尝置瓶数千,命诸生采摘经籍中典故,投于瓶中,复分门别类汇辑成书。隋入唐,尚盛行六朝骈俪风气,文士墨客多喜欢临文取资,大唐王朝更喜欢夸示“文治之盛”,所以唐代出现了著名的“四大类书”,即虞世南的《北堂书钞》(编辑于隋代)、欧阳修的《艺文类聚》、徐坚的《初学记》,以及这部《白氏六帖》(另有许敬宗的《文馆词林汇刊》,已残佚)。该书保存历史资料不少。鲁迅多次征引该书。曾以之校订汪文台辑本《谢承后汉书》。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说:“‘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这里的“哭竹生笋”就出自白著:“孟宗后母好笋,令宗冬月求之,宗入竹林恸哭,笋为之出。”

■《北堂书钞》

[唐]虞世南等编。类书。《四库提要》谓:“北堂者,秘书省之后堂。此书盖世南在隋为秘书郎时所作。刘禹锡《嘉话录》曰,虞公之为秘书,於《省后堂集》群书中事可为文用者,号为《北堂书钞》,今北堂犹存,而书钞盛行於世云云。是其事也。”鲁迅钩沉三国吴谢承已佚《后汉书》,曾先以之校订汪文台辑本《谢承后汉书》。

■《初学记》

[唐]徐坚(659-729)等撰。该书是中国早期的一部类书。30卷。

《四库提要》对此书评价颇高:“其所采摭,皆隋以前古书,而去取谨严,多可应用。在唐人类书中,博不及《艺文类聚》,而精则胜之。若《北堂书钞》及《六帖》,则出此书下远矣。《春明退朝录》及《温公诗话》并称中山刘子仪爱其书,曰非止初学,可为终身记。”

鲁迅早年于琉璃厂购得,后常征引此书。在《野草·好的故事》中说:“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踝上。”

鲁迅钩沉三国吴人谢承《后汉书》前,曾先以《初学记》校订汪文台辑本《谢承后汉书》。

徐坚,字元固。幼年智力过人,唐宗室沛王召见面试后,十分赞赏其才华。及壮举秀才及第,任汾州参军,迁万年县主簿。圣历二年(699年),徐坚与张说、刘知几等编纂《三教珠英》。

■《读书记数略》

[清]宫梦仁编。类书。从古籍中辑录故实,“分类隶事,各以数为纲”。

《书信·340511致增田涉》提及此书。参《佩文韵府》条说。宫梦仁,字宗衮,号定山,静海籍泰州人。康熙进士,官至福建巡抚。

■《格致镜源》

[清]陈元龙(1652-1736年)撰。鲁迅作小说《铸剑》,借助主人公眉间尺母亲的口说:“二十年前,王妃生下了一块铁,听说是报了一回铁柱后受孕的,是一块纯青透明的铁。大王知道是异宝,便决计用来铸一把剑……”这情节就出自该书所引《列士传》佚文:“楚王夫人于夏纳凉,抱铁柱,心有所感,遂怀孕,产一铁。王命莫邪铸为双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