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是楚大夫伍奢的次子。伍奢有一个政敌叫费无极,他非常嫉妒伍奢,于是就想找机会治伍奢于死地。
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22年),楚平王听信费无极的谗言,把伍奢抓了起来。费无极又说:“伍奢的儿子很有才能,如果他们到了吴国,必定会使楚国担忧,为什么不以赦免他们父亲的名义召他们回来呢?他们很仁义,一定会回来。要不然,他们就会成为祸患。”
楚平王派人去召他们回来,说:“只要回来,我就赦免你们的父亲。”
伍奢的儿子伍尚对他弟弟伍子胥说:“你到吴国去,我准备回去送死。我的才智比不上你,我能为父亲而死,你能为父亲报仇。听到可以赦免父亲的命令,不能不赶快回去;亲人被杀戮,不能没有人报仇。赴死而使父亲得到赦免,这是孝顺;掂量成功的可能性而行动,这是仁义;选择重任而前往,这是明智;明知必死而不躲避,这是勇气。父亲不可以抛弃,名誉不可以毁掉,你努力而为吧!这样总比两个人跟在一起好。”
伍尚回去了。伍奢听说伍子胥没有回来,说:“楚国君王和大夫恐怕不能按时吃饭了!”楚平王把伍奢和伍尚都杀了。
后来,伍子胥逃到了吴国,投入阖闾门下,帮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并使吴国强大起来。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孙武率军攻打楚国,五战五胜,破楚国的郢都。伍子胥以功封于申,故又称申胥。至此,伍子胥才真正为父兄报了仇。
言行导航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伍子胥的父兄都被楚平王杀害,他只好离开楚国,寻找报仇的机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他终于发动了吴楚战争,一直打到楚国的郢都。尽管这是伍子胥报仇的故事,但是也充分体现了他的个人志向,而且最后取得了成功。所以说,有志者事竟成。